分享

张翼远:人的快乐和痛苦来源于心,只有修心才能找到真正快乐的源泉。

 股与道十三篇 2022-09-21 发布于上海

    万物由心造,人的快乐和痛苦来源于心。心学是儒家的一门学派。明朝,王阳明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良知:指天生本然,不学而得的智慧,是天赋的道德观念。良知是天生的,是对自己和外界的良好判断能力,良知即至善,即天理),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心学最不同于其他儒学者,在于其强调生命的过程,中国的圣人学问开始“哲学化”,这才是儒家能对混乱的世局与世人能展开的贡献。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驿丞(明清之制,各州县设有驿站之地,均设驿丞。掌管驿站中仪仗,车马,迎送之事,不入品)。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艰苦环境里,王阳明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顿悟,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佛家认为人的心本来就如赤子一般,只是被人的欲望情绪等控制,让它蒙尘而看不到自己的本心。而心学让我们如何拂去尘埃,使我们内心光明,从而找到快乐的源泉。

   人心本来是无善无恶,有善有恶都是意念在动。良知是心之本,是没有被私心物欲所遮蔽的心。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坏,善恶的分别。良知是无善无恶,但却能知善知恶,要为善去恶,应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格物致知(格:推究; 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来达到一颗没有私心物欲的心,心中的理其实也就是世间万物的理,是靠格物致知、靠实践、靠自省 。心中有天理,无私心,就好比世间有规矩,有规律,有规矩就能丈量世间万物的方与圆。无论有多少方和圆,无论这些方和圆的大小,都能靠格物致知揭破其规律,不然这些规律就是不正确的。

   天理就在人的心中。人的判断出现错误,其实上是意之动出现了错误,即不能正确地分辨善和恶,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此时的心已经被私心和物欲遮蔽了,不是天理,这时就要修心养性,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修心需要做到以下五点。

1,用“良知"做事。

   追求财富或功名,也要站在良知的基础上,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用不道德的手段获得了财富,取得了名望,那也是个虚假繁荣而已,良心会受到谴责,幸福快乐感会大大减少。人在身心幸福的情况下追逐外物,在良知的指引下,追求任何好的事物都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2,永远盯着外物,人就会活得很累很苦。

    修心就是向内求,剔除内心不洁净之物,升华自我精神,净化自我灵魂。凡事向内求,就不会被外物所迷惑或诱惑。觉悟人生,要从自我修心开始,而修心要从剔除外物干扰开始。

3,工作生活忙乱,皆因存有得失之心。

    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是手忙脚乱、越忙越紧张,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自己也困顿不已、狼狈不堪,甚至到最后身体也被拖垮,这都是因为有得失之心。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结果,恐惧得到坏的结果,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颗本来能泰然处之、平和应对的心。所以,各种问题就出现了。起伏得失本是常态,尽力而为、顺其自然才是合理、顺乎人心的态度。

4,好好吃饭、走路、睡觉,就是修行。

    现在有些人在吃饭时,即使闲来无事,他的心也经常忙乱不定,一会打个电话,一会看下手机信息,本来是吃饭,结果弄得还是跟办公的节奏一样,原因是他这颗心忙惯了,所以收不住。人心就是这样,平常胡思乱想、融入社会惯了,它就闲不下来,吃饭时不好好吃饭,睡觉时又睡不着。怎么办呢?方法就是从安安静静做好和享受当下开始,吃饭时就好好吃饭,走路时就好好走路,睡觉时就好好睡觉。这些正是收摄心思、修行炼心的第一步。不能活在当下一切,都是心的问题,都要从心上找原因。收心是降服心魔的开始。

5,静亦定,动亦定,动中之静为真静。

     1496年,王阳明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王阳明脸上掠过一丝沧桑的笑,说道"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面对人生中的诸多艰难困苦,王阳明已经上升到了一种心灵上的自觉和淡定。他认为,艰难困苦的经历,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能体现人的心性修养,博大境界。平常人面对失败,往往慌乱悲戚,唯有修养深厚者才能做到泰然处之。人须在事上磨,心上炼,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动静不失其心。

   人天生就有区别善恶的良知,这是人的本性,也是天性。"心”不仅是万事万物的最高主宰,也是最普遍的伦理道德原则。只有修心才能找到真正快乐的源泉,不被凡尘世事所扰。

              分享让知识更有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