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情故事丨岳长金:感恩老姐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2-09-21 发布于山东




老姐岳秀荣,1936年9月9日生,是我姐弟4个中的老大,我最小、比姐小17岁。

姐姐从小勤劳、善良、节俭、谦让,一如我去世多年的老娘。在这个世界上,她是除了我母亲、妻子与女儿之外,对我最亲的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经历了少年连饭都吃不上的艰辛、窘迫与求学时的贫困。尤其青黄不接时,幸亏姐姐家短不了的一再接济,缓解了父母的艰困与尴尬。

其实那个年代各家都差不多,不过姐家略有宽裕,主要还是人口少、条件稍微好些。姐姐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从牙缝挤出点点滴滴,紧着照顾娘家人。

记得姐姐或姐夫时常送来半袋小麦、玉米或一袋子地瓜干等粮菜和钱款。好面子的父亲总说先“借”着,可我印象里很少有借有还。

母亲视力不好,干不了针线活,姐姐还要负担娘家人的穿戴。在那个靠工分吃饭的年代,姐姐的缝补都是早起晚睡、忙里偷闲。

姐姐炕头的小筐里,总放着顶针、锥子、麻线和各种鞋样,有空就用碎旧布糊袼褙、铰鞋样、搓麻绳、纳鞋底、上鞋帮等。

一针一线,千针万线紧相连,真折腾人!可姐姐起早贪黑、含辛茹苦,一直做到两个哥哥结婚成家和我参军入伍。

姐姐手巧,女红村里数得着,她做的鞋很让人眼羡。那一双双充满温度的布鞋,那一层层带着感情的鞋底,那一圈圈细密的针脚,是我姐辛勤劳作的缩影,是她付出心血的见证。

姐姐做的鞋不只周正、舒适、轻便,还透气、保健,以致我养成了进门换布鞋的习惯。姐姐的千层底护了我的双脚、慰了我的心灵、暖了我的人生,让我站得稳、走得直,踏踏实实闯天下。

老姐虽是扫盲班文化,却是婆家村党支部发展的唯一女党员,当过多年村妇联主任,左邻右舍有口皆碑。

最难忘的是,她对我读书时的需求总是尽量满足,对自己则能省就省。

上高中时要住校,我只能从家里带了一床粗布、又破又硬的薄旧棉絮被。姐姐听说后,毫不犹豫地从她炕上抽出一床厚厚的新棉褥子,助我熬过了两个寒冬。

母亲生前叮嘱我:“往后可不要忘了你姐”。50年过去了,言犹在耳。

当兵入党、提干、升职、退休后,富足安逸生活中的我,断不了举家看望。但无论我怎么回报,与姐姐对我付出的宽大无私、山高水长相比,都无法等量与超越。

再回乡探视我幼年曾十分依赖、如今耄耋之年老姐,已没了从前的干练和出色,完全一副迟缓、衰老状态,不絮叨也闲不住。

小院里种满丝瓜、茄子、豆角和韭菜等无公害蔬菜,还有一棵柿子树,树上果实累累、压弯枝头。

她置身生机盎然的小菜园,显现自豪和成就感,气喘吁吁地忙着把各种新鲜蔬菜塞进后备厢。

后知后觉的我才明白,姐姐是老了,纳不了千层底了。可她当年用一针一线守望的那份亲情,不但仍在,且持久印入我心:

姐姐是家境并不宽裕、但却舍得倾其所有的人;

姐姐是再苦再累自己扛、夜里却默默流泪的人;

姐姐是别人只看你飞的高不高、却关心你飞的累不累的人;

姐姐是你有困难、出手相助,却从不指望你还的人。

有此好姐,夫复何求!

(已载9月22日《德州晚报》)

【相关链接】

温馨时刻丨张浩:那年那月那书皮

温馨时刻丨李晓琦:屋顶上的动物园

温情时刻丨石俊青:父亲的菜刀

温情时刻丨张燕平:自行车上的岁月

温情时刻丨蓝月凤:耳机里的“父亲”


END


■作者:岳长金  ■编辑:王晓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