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鸟鸣犬吠龙吟虎啸。甲骨文字典说字——鸣

 赵文耕 2022-09-22 发布于山西


【甲骨文字典,鸣】

说到这个字大家都比较熟悉,比如当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时,人们就知道马上要下大雨了。在农村夏天的晚上不仅会看到许许多多的星星,还会听到蝉的鸣叫和青蛙的叫声。蝉鸣蛙叫在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描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鳴,演变,小学堂】

甲骨文的鸣从口从鸟,右边是鸟的象形,在鸟的旁边加了一个口,代表鸟啼叫,金文和小篆由甲骨文变化而来,《说文》:鸣,鸟声也。隶书楷书都是从鸟从口。鸣的本义指鸟叫,后也引申指兽类和昆虫发出的叫声。

有个成语叫一鸣惊人,据《韩非子·喻老》记载: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正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人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

最初的楚庄王并不是不想一鸣惊人,而是国内政治不稳定,所以他在默默地积聚能量,等待时机。表面上是沉湎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实际上是在以静观动,以辨忠奸。三年后他对国内政局和臣僚们的忠奸已了如指掌,便开始有所行动,首先改革调整人事,把一批奉承拍马的侫臣定了罪,把敢于进谏的伍举、苏从等人予以提拔重用,辅助他处理国家政事。另一面制造武器,操练兵马。当年楚庄王就收服南方的一些部落,后来势力越来越大。


【问鼎中原】

到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以讨伐陆浑之戌到了周朝国都洛阳郊外,并在天子脚下检阅军队。周定王唯恐叛乱,派善于言辩的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委婉的告诉楚庄王想要统治国家不仅是鼎的缘故,更重要的是德义,楚庄王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便跟王孙满说楚国所折下的兵刃也足够做九鼎。王孙满绕开楚庄王的话锋转而谈起九鼎的历史传承经过,当初夏王大禹有德,天下诸侯都拥戴他,各地贡献青铜,大禹铸成九鼎象征九州。后来夏桀昏乱,鼎就迁移到商;商纣暴虐,鼎又迁移到周。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天子无德,鼎虽大却轻。周室虽然已经衰弱,但是命数还没尽,九鼎的轻重是不能问的。楚庄王听了不再强求,转而向其他国进行讨伐。这就是问鼎中原的由来。

鼎在古时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属于宝器,鼎也是宗庙里用来祭祀的一种礼器,天子,诸侯等用鼎祭祀都是有不同规定,古时祭祀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普通平民是不能用鼎祭祀的。鼎即便成为炊器也是很贵重,只有贵族阶级才使用鼎,有个词叫鸣钟鼎食,出自《西京赋》,意思是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陈列着鼎器,后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鸣后来泛指一切发声,比如琴瑟和鸣,鸣炮,鸣唱等。《礼·学记》: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

鸣也有敲击的意思,在古代打仗时,击鼓进军,鸣金收兵。鼓是用牛皮制作的,鼓声浑厚起到激励的作用,许多影视剧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古代打仗时会敲击战鼓,铿锵有力的鼓声让人十分振奋,可以鼓舞士气,激励士兵进军杀敌。而鸣金的声音清脆,穿透力强,传播距离远,在战场厮杀时,士兵可以清楚地听见,便于指挥。击鼓和鸣金都是古代军事指挥的号令。


【鸣天鼓】

有一种流传已久的自我按摩保健方法叫鸣天鼓,这种方法最早见于邱处机的《颐身集》: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中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肾气足则听觉灵敏;耳通于脑,脑为髓之海,髓海为肾的精气化生和濡养,肾虚则髓海不足,容易导致头晕、耳鸣。练习时掩耳和叩击可对耳产生刺激,因此练习鸣天鼓可以调补肾元、强本固肾,对头晕、健忘、耳鸣等肾虚症状均有一定的预防和康复作用。

鸣也引申指表达,发表(意见、主张)或抒发情感。比如鸣冤,鸣不平,百家争鸣,鸣谢等等。

阅读更多:
一鼓作气,鼓足精神,鼓舞斗志,发现鼓的功用了吗。甲骨文台历说字——鼓
金鼓齐鸣是什么情况?甲骨文台历说字——喜
失传已久的中医音乐疗法: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甲骨文台历第三十一字——鸟
鸟崇拜来自于太阳崇拜。甲骨文字典说字——隹
最应该掌握的500个甲骨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