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歙县:勤“茧”致富织就乡村振兴路

 相逢就是缘 2022-09-22 发布于安徽

地方平台发布内容
黄山学习平台
2022-07-21
订阅
作者:魏晓凡

近日,天刚刚放亮,家住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岔口镇岔口村5组的凌建英夫妇俩就忙着采摘桑叶喂蚕了。这几天正处于蚕进入结茧期的关键时刻,两人一刻也不敢大意,每天至少要喂养三到四次。

“我养蚕有十几年了,日子是一年比一年好。”60多岁的凌建英一边给蚕添加桑叶,一边笑着说。

在蚕房里,记者听到了许多关于养蚕的技术经验。养蚕是一项精细活,蚕又特别敏感,不仅是喂食时间需要注意,就连蚕房里的温度、湿度、卫生和通风条件都很有讲究。

“一只蚕有2万多个蚕卵,从蚕籽到结茧28天左右,能产50公斤左右的蚕茧。养只蚕,像养个小孩一样,要特别细心才行,听到它们'沙沙沙’吃桑叶的声音心里就舒服。”说起蚕,凌建英如数家珍。

像凌建英这样通过栽桑养蚕致富的家庭在岔口镇不是个例。岔口镇现有桑农200余户,桑树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2022年农户养蚕280张,预计产茧1.4万余公斤,价格每公斤约45元,兴桑养蚕,绿了村庄,富了百姓。

蚕桑产业如其他的农业产业一样,行情有起伏,价格也时有波动,每年养蚕量、出茧量都不同。在歙县金凤凰茧丝绸有限公司门口整齐地放着用竹筐或麻袋装的雪白蚕茧。“这些是这两天从蚕农手中收购的蚕茧,经过漂茧、开棉等加工处理后会制成蚕丝被、丝绸等纺织品,销往全国各地。”老板娘张年月开心地向大家介绍道。无论行情怎么变,张年月对茧丝绸厂茧丝的质量和销量,始终充满信心。据悉,金凤凰茧丝绸厂现吸纳本地人就近就地就业30多人,带领村民一起勤“茧”致富。

传统的蚕桑产业焕发新生机,群众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乡村振兴之路也越走越宽了。

来源:黄山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胡婧 汪亚清 杜晓 黄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