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肾气丸加减治强直性脊柱炎医案、配方

 晨风wtqmq3p0gx 2022-09-22 发布于浙江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多发生于青年男性。病变自骶髂、髋关节、椎间盘纤维环附近韧带钙化,向上蔓延至脊柱,造成脊柱强直。早期觉腰部僵硬、疼痛,活动后可以缓解,肌腱、韧带附着点炎症,外周关节受累,常伴低热、消瘦、贫血。晚期腰椎前凸曲线消失,胸椎后凸而呈驼背畸形,颈椎乃至脊柱活动受限;化验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阳性高达90%以上;X线早期为双髋关节增宽,边缘模糊呈锯齿状;晚期关节间隙消失,椎旁韧带钙化,呈竹节状,骨质疏松。中医称之为“龟背风”“竹节风”。

【临床应用】

张小荣用金匮肾气丸加味配合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0例,其中病变单纯位于颈段2例,胸段2例,腰段3例,颈胸段4例,胸腰段6例,颈胸腰段3例。单侧或双侧髋关节痛,功能受限13例。实验室检查:轻度贫血占1/3,血沉增速15例,HLAB27阳性11例,经X线摄片检查呈早期改变12例,有竹节样改变5例。治疗方法:用金匮肾气丸基础方加味,组方如下:熟地20g,山药20g,山茱萸10g,丹皮10g,茯苓10g,泽泻10g,附片10g,桂枝10g,淫羊藿10g,巴戟天10g,杜仲15g,牛膝15g威灵仙20g,秦艽10g,黄柏15g,红花10g水煎服,日1剂。配合针刺。临床痊愈:疼痛消失,临床检验及脊柱活动恢复正常者3例,占15%;显效:疼痛基本消失,临床检验及脊柱畸型基本恢复正常,可正常工作者12例,占60%;好转:疼痛减轻,脊柱畸型及活动范围均较治疗前好转者5例,占25%;无效:治疗前后疼痛及脊柱畸形、活动度均无改变0例。

【病案举例】

杜某,男,44岁。腰背部疼痛反复发作10年,加重1周。症见:腰背酸冷疼痛,腰椎活动受限,前屈15°,后伸0°,左右侧弯各5°,胸扩受限,取第四肋间隙测量,胸扩≤2.5cm,夜寐不宁,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测血沉38mm/h,类风湿因子阴性,HLAB27阳性。X线摄片示:胸腰椎椎体均呈竹节样改变,髂关节边缘模糊。中医诊断为寒痹,乃肾气虚弱,阴寒内生,督阳不化,寒凝筋脉。治以补肾固本,温阳祛寒。处方:熟地20g,山药20g,山茱萸10g,丹皮10g,茯苓10g,泽泻10g,附片10g,桂枝10g,淫羊藿10g,巴戟天10g,杜仲15g,牛膝15g,威灵仙20g,秦艽10g,黄柏15g,红花10g.水煎服,日1剂,并配合针刺华佗夹脊穴、肾俞、委中、风府、腰阳关,每日1次,以舒筋活络,温补肾气。治疗1周后腰背疼痛明显缓解,但腰椎活动仍受限明显,血沉30mm/h,继续治疗1个月后,腰背疼痛消失,腰椎活动度较前显著增加,前屈30°,后伸10°,左右侧弯各10°,骶髂关节间隙恢复正常,血沉15mm/h32

【讨论】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与督脉有关,《素问·骨空论》云:“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督脉循行于身背,为阳脉之总督,“督脉者,起于胞中,贯脊属肾”,肾之精气不足,督脉空虚,髓不得充填,骨不得温养,筋失濡润,加之感受外邪,内外合邪而发病则破坏骨骼筋脉,形成骨骼不坚,强直沉重,甚则龟背畸形的改变。由于正气亏虚,邪气深伏于内,痰浊瘀血交互产生,塞滞督脉,邪正混淆,如油入面,胶着难解,终致缠绵难愈。金匮肾气丸中的地黄、山茱萸、山药填补肾精;附子、肉桂温阳化气,通经止痛;茯苓、泽泻健脾益气,利湿化浊,牡丹皮活血化瘀。

诸药配伍温补肾之精气,充养督脉。由于本病虚实互见,病邪胶着黏滞,为治疗带来困难。临症时应把握病机之虚实,分清标本缓急。对痰湿瘀浊邪伏深入者,非草木之品所能宣达,适量配伍虫类之品以搜剔窜透,方能浊去瘀散,气畅血和,络道通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