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务越高人们就越盲从

 昵称6rk1mY4W 2022-09-23 发布于辽宁

一个人地位越高,越有威信,越受人敬重。他说话做事,就越有说服力,容易引起别人重视,相信他做的事和说的话都是正确的,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外校请来一位德语教授,对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说这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然后,这位化学家装模作样地拿出一个装着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有气味的化学物质,让学生们闻,谁闻到了就举手。结果,大多数的学生都把手举了起来。

由于这位化学家权威性的暗示,多数学生选择了跟从和认同,即便一点气味都没闻到,他们也认为应该是有气味的。

在另一堂课上,介绍这瓶水的老师换成了学生们熟知的普通老师,就不再有学生举手。即便有人闻到微弱的气味,也不相信老师真的发现了一种新物质。

这就是权威效应。同样一句话、一件事,因为人的地位不同,而对大家产生说服力道就不同。人微言轻,人贵言重。其中的差别就是人的地位导致威信的不同,使得他们说的话和做事,具备截然不同的权威。

在职场,这种现象更是普遍存在,长官说的话就是真理,就是正确。一件事可行不可行,同样的观点,从同事的嘴里和主管那里听到,大家的认同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聪明的主管会利用权威效应去引导和改变下属的工作态度以及行为,这比命令的效果要更好。相同的是,一个优秀的主管,他想要增加自己的权威,其次才是驭人。在职场,权威的引导永远比强硬的命令有效。

根源是人们有权威崇拜的心理

人们普遍有一种权威崇拜的意识和习惯,觉得权威人物说的和做的就是正确的,服从他们会使自己具备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其次,由于人们有赞许心理,即大多人总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与社会规范是一致的,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就会得到各方面的赞许和奖励。在这两种心理的综合作用下,就诞生了权威效应。

南朝刘勰写了一部《文心雕龙》。这部作品刚写出来时,根本无人问津。请当时的大文学家沈约审阅,沈约不予理睬。后来,他装扮成卖书人,将作品送给沈约。沈约阅后评价极高,很快这本书火爆起来。几年前后,《文心雕龙》成为了中国文学评论的经典名著。如果刘勰只是把书写出来就不管,恐怕我们现在已经见不到这本经典名著了。

现在很多人出书,都喜欢找些名人写序,增加书的可信度,就是利用了人们的心理。权威推荐的书,大家就喜欢看,同时也就相信书里面的观点。相同内容的书,如果没有名人推荐,可能会在书店的角落待一辈子,但若能找到一位具备轰动效应的名人,写一个序或者对媒体说几句话,可能立刻就会购者如云,疯狂畅销了。

职务越高人们就越盲从
所谓人贵言重,一个人的地位越高,他的话就越重要,越正确。权威效应告诉我们,迷信则轻信,而盲目必盲从。权威人物讲的话,在人们盲目的相信和遵从下,很容易就被树立为真理。所以在职场,就有了拉大旗,做虎皮的事情,用更高一级主管的指示来压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有社会有权威存在,职场有权力存在,就会有权威效应的发生。这也难怪为什么每个人都想成为权威,因为它的好处实在是太诱人了。随口一句话,就能被人当作宝供起来,谁又不想让自己变得人贵言重呢?这也是职场上为了争个位子打得不可开交的原因之一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