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院士谈医学

 医之大者 2022-09-23 发布于吉林

在经历了四十二天的封闭生活后,经历了重重关卡回到了家,不过依然是继续隔离,更为辛苦,如果让人们选择的话,那一定是和家人在一起。

医学发展至今,早已经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一个临床医生,体会最深刻的是患者的数量越累越多,疾病种类越来越繁杂了,同一种疾病越来越年轻化,尤其是医疗和商业思维相裹挟的时候,很多过度的措施便层出不穷。

之所以跟朋友们分享优秀的讲课,是因为我们要知道,站在不同的高位,是如何看待医疗问题的,不仅仅是医生需要关心的,同时也是普通人需要关注的问题。

就好比一场考试的备考,除了掌握知识点,如果能站在出题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观念包括医患双方的经验

群体医学操作起来是极为复杂的,反而是暗合中医的理念

医学模式的调整不是一朝一夕的,往往需要数代人的努力

科学是促进现代医学发展的原动力,那么就注定了很多观念要不断的更新,科学就是一个不断推翻或者完善旧理论的过程。

如果医生眼里只有治病,医疗行业的眼里只有利益,势必会造成医疗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比如患者因为一些不舒服来医院就诊,往往需要看两三个以上的科室才能排除一些疾病,最后往往还解决不了问题。患者到医院是有不同的诉求,不能见面就问你是什么病,需要以患者为中心。在考虑治疗方案的问题,不能紧盯着当下,而是考虑到患者的长期生存的综合问题。

很多时候,患者的指标恢复正常了,异物也切除了,手术做完了,但是仍有很多的不舒服,医学要做的不仅仅是治病,还有把健康还给患者。随着人体机能的衰退,往往身患多种疾病,这些疾病、用药之间如何调和,复合病的问题是非常常见的。

院士提出的三个大,大医学、大健康、大卫生,很多人觉得这就是概念性的东西,当然目前临床是肯定做不到的,至少可以作为将来的发展方向。

大的一些概念,不见得就是空,中医非常强调整体观念,不仅仅是一个人是整体,往大了说是天地人一体的健康观,当然和院士提出来的大健康观念是不同的。

这个大的观念对于患者的意义非常大,一旦身体有了一些疾病,应该从多个视角去思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