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布达佩斯之恋》:“忧郁的星期天”,爱与命运之歌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22-09-23 发布于宁夏

图片

上图:《布达佩斯之恋》,德国及匈牙利合作出品的电影。这海报很赞,上半部是四个主人公的半张脸,下半部是充满浪漫色彩的布达佩斯标志性大桥。电影链接在文末。

看过三遍《布达佩斯之恋》,第一次是五年前看的,当时的感觉是惊喜,居然看到了这样的一部浪漫而又残酷的电影、一个完整而饱满的故事。这两天因为要写影评,晚上又看了两遍。结果现在出了问题,片中的主题音乐《忧郁的星期天》不断地在我的脑海里回响。这可是一段传说中无数人为之自杀的音乐啊,而我此刻的脑海里竟然被它占据着,况且最近一段时间心情一直有些抑郁。

《布达佩斯之恋》是中文翻译时自编的名字,与原名毫无关系。挺俗的一个译名,只是因为“布达佩斯”这个地名听上去有着天然的浪漫感。布达佩斯由布达和佩斯两座城市组成的,多瑙河河西为布达,河东为佩斯。横跨多瑙河的8座大桥,把这两座姐妹城紧紧联在一起。可惜我没有去过匈牙利。

图片
上图:布达佩斯,这是影片中的截图。 这座大桥在影片中反复出现。

图片

上图:影片末尾,拉着汉斯遗体的灵车经过大桥。这里曾是他被女神拒绝爱情后跳河自杀的地方,本片的细节处理真是到了极致的水平。

电影的原名就是本文的标题《忧郁的星期天》--爱与命运之歌,就是这首歌的名字。这部电影更像是为了这首歌而精心打造的一个如诉如泣的战争故事。一查资料,果然是先有了歌曲才有了小说与电影。匈牙利作曲家Rezso Seress(1899—1968)失恋后在1930年创作了《忧郁的星期天》(Gloomy Sunday),作家尼克·巴可(Nick Barkow)借此撰写了一本浪漫小说,而后导演根据小说改编拍摄了这部电影。

电影里有一条情节发展的线索:这段音乐的产生以及对这段音乐含意的探索。现实世界里,这段音乐是作曲家失恋之后写的。在电影里,这段音乐是钢琴师为了表达对女主人公的爱写的。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这个旋律却不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而后就是探索这段音乐的含义。钢琴师在为音乐填词时找到了他理解的含义:尊严。“我一息尚存也要重踏家乡,在那平安的土地上漫步”。尊严地去死,这也是很多人听着或听了这段音乐去死的原因。维护尊严--爱的尊严、生的尊严、死的尊严,成了影片的主题。

上面这段视频剪辑挺不错,只可惜没有字幕。它把影片中四次不同风格完整演奏这段音乐的画面剪到一起。每一次演奏都会导致一个人死亡。最后一次,钢琴师拒绝为纳粹汉斯演奏,女主人公为了避免尴尬局面、保护钢琴师,便唱起了钢琴师写的歌词,让钢琴师伴奏。女主人公之前说过:只在一个人孤独的时候演唱。读懂了女主人公的心,钢琴师演奏之后自杀了。

这部电影的故事编写得近乎完美,细节的把控和伏笔的设置常让我赞叹,也让我对于“命运”二字有了别样的体会。多情而唯美的爱情、神秘而忧伤的音乐、报复与复仇的故事,结合在这个画面完美的故事里。再加上女主人完美的裸体、一女二男和谐的三角恋,展现的是美好的情色。即使已经是20年前拍摄的电影,依然让我看得回味无穷。

电影的开头是德国最大的进出口公司老总汉斯到布达佩斯故地重游,这里是他年轻时遭遇爱情和用犹太人生命发财的地方。他带着家人来餐馆庆祝他80岁生日,点了自己当年最爱吃的牛肉卷,点了这个餐厅里成为传奇的那首曲子。结果在听这段曲子时猝死,仿佛中了这段音乐传说中的魔咒。于是引入二战时发生的一段浪漫而残酷的故事。片子的结尾揭开迷底:汉斯是被他旧日深爱过并伤害过的女主人公毒死的,而毒药是钢琴师留下的。

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纳粹到来和屠杀犹太人事件,这部电影的上半场只是讲述了这段音乐的产生和一段有点惊世骇俗的三角恋情,好看但没有深度。

图片

匈牙利演员艾丽卡·玛洛兹珊

图片

女主人公伊洛娜是个万人迷

图片

女主人公伊洛娜美得惊心动魄。她有着吉普赛女郎的性感,她有让男人迷醉的眼睛,还有一具美妙的胴体。她在片中几次全裸出镜,要知道敢于全裸出镜的女演员大都有一个完美的躯体。

影片的结尾,同样过着80岁生日的她毒死了汉斯,完成了复仇。但镜头里并没有出现她的正面,导演聪明地避免展现80岁衰老的她的面容,而是让她在观众脑海里只留下年轻貌美时的美好印象。

图片

上图:意大利演员斯特法诺·迪奥尼斯,他扮演钢琴家安德拉斯。深邃的眼睛,天生的忧郁气质,举手投足间艺术家的气息满满。

图片

《忧郁的星期天》仿佛就该出自他的灵魂

图片

听完心上人唱完他写的歌词之后自杀

图片

上图:餐厅的经理拉西罗由德国演员约阿希姆·克罗尔扮演。成熟、稳重、世故、文雅、彬彬有礼,极具商业头脑却一点不小气,有爱心,很仁厚。

图片上图:作为老板,他挺幸(性)福的。后来,钢琴师抢走了他一半的爱。他救过汉斯的命,汉斯选择了对他恩将仇报。

第一次看影片的时候以为会是一场争夺爱情的故事。餐厅老板拉西罗与女主人公已经有了四年的恋情,他们生活在一起。德国人汉斯被女主人公本能地排除在外,钢琴师与女主角则一见钟情。我以为故事的发展会是他们走到一起,然后餐厅老板退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三个人居然互相接受了对方,女主角一方面享受着餐厅老板的物质世界,一方面享受着钢琴师的精神世界。

图片

图片

一妻二夫的感觉啊

三个人都是灵魂干净而高尚的人。他们彼此相爱相敬,至少在有限的生命内做到了。他们都愿意为了对方来牺牲自己。钢琴师夺了汉斯的枪自杀,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对女主人公误解的歉意。他把他这段音乐的版税作为遗产留给了女主人公和老板。女主人公为了让汉斯救老板而让汉斯得到她的身体。

相映之下,汉斯是一个万恶不赦之徒了。

但汉斯真的那么万恶吗?我觉得汉斯这个形象塑造得多面而丰富,可能比其他三个完美的主人公更真实。

图片

年轻的汉斯作为一个很普通商人第一次出现在餐厅里的时候,他表现得略有木讷和呆板。这样的人显然不会入女主人公的眼,但他居然有胆量向女主人公求婚。被拒绝后他从大桥上跳进多瑙河自尽,被餐厅老板拉西罗救起。

图片

上图:看到拉西罗与心上人亲吻的时候,汉斯是什么心情?

虽然汉斯表现出对拉西罗的救命之恩无限感激之情。但设身处地想一下,他对于拥有着伊洛娜的拉西罗的情感肯定是十分复杂的,一定有羡慕嫉妒 恨的成分。

布达佩斯对于年轻的汉斯来说是一个伤心之城。他上火车离开布达佩斯时对拉西罗说他会回来报答的,以牙还牙的那种报答,这听起来更像是报复。果然战争给了报复的机会,但并不是那种撕破脸的报复。

图片

不得不说,德国人的军装设计得真是帅,据说这是希特勒的要求,帅气的军服可以吸引年轻人参军。几年后,身着帅气军服的汉斯上校得意扬扬地回到了布达佩斯。他有着小人得志的狂妄,进入餐厅先做了两件事:以前不允许他参观的厨房他参观了,以前不允许他触碰的钢琴他触碰了。其实,这时候我们就已经可以想象:他曾经得不到的女主人公一定会被他得到,至少是肉体上的。

拉西罗差点被醉酒的纳粹中校枪杀,汉斯保护了他一次,也为他开出保护性的文件。他面对女神的时候并没有用强硬手段,依然表现得很体现很顺从很有风度。

图片

汉斯是个典型的商人,意识形态并不是很强烈,从军对他来说更是一种商机。拉西罗对他还是有用的,因为拉西罗认识许多有钱的犹太人。他并不痛恨犹太人,他只是充分利用了犹太人逃离困境的愿望。他为一千多名犹太人开具了离开的证明,每人一千美元。当一个犹太女人哭诉的时候,他甚至表现出了善良的一面,把美元现金退给了那个女人。

所以,与影片中凶残的纳粹中校相比,他真的不能算是恶人。虽然犹太人是拿钱换命,但活着才是最重要的。果然,汉斯在战后成了拯救过犹太人的英雄。

汉斯真正让人感觉到恶的是他最后的对女主人公的肉体占有和背信弃义,还有对拉西罗的忘恩负义。

图片

拉西罗被纳粹抓走后,女主人公向汉斯救助。汉斯以此为代价得到女主人公的肉体,女主人公意识到了她必须付出这个代价,所以没有拒绝。

当汉斯提起裤子急急忙忙地去找人想办法的时候,我相信很多观众和我一样认为他是去救拉西罗的。当他出现在火车站看到马上要登车去奥斯维新集中营的拉起罗时,估计观众和我一样依然都以为他是来救拉起罗的。没有想到救的是另一个人,一个对他未来有用的犹太教授。

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不仅倒吸一口凉气,骂了声“我靠”。我在骂汉斯,也在骂编剧,把我骗了。

图片

上图:被汉斯拱了之后,女主人公的眼睛在杀人。

图片

女人公面对汉斯脱她衣服的时候,她的肢体动作是防御性的,虽然她并没有推开汉斯,她知道拒绝汉斯的后果只能是爱人的死。而她在钢琴师和老板面前是展现她的身体、享受着肉体的愉悦。她的被迫妥协让汉斯更加看到了他的欲望的卑微,让他明白,这个不愿意委身于他的女人为了别的男人肯牺牲自己的肉体。

虽然睡了女主人公,但汉斯心理上得到满足了吗?我觉得没有。

他永远得不到这个女人的爱,得不到她的心,这对于汉斯来说才是根本性的否定。短暂的征服感和肉体愉悦之后是精神上的彻底失败,也许这才是他最后不救拉西罗的根本原因。

而对于女主人公来说,这是杀夫之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女主人公与汉斯是同一天的生日。在他们80岁的那一天,她用爱人留下的毒药杀死了汉斯,用汉斯的死庆祝了自己的生日,告慰了她曾经的两个男人。

~ 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