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不器赋【唐 白居易】

 关东老圃 2022-09-23 发布于吉林

  君子不器赋[1](以“用之则行,无施不可”为韵)

  唐·白居易

  君子哉!道本生知[2],德唯天纵[3]。抱乎不器之器,成乎有用之用[4]。不器者通理而黄中[5],有用者致远而任重[6]。盖由识包权变[7],理蕴通明。业非学致,器异琢成[8]。审其时,有道舒而无道卷[9];慎其德,舍之藏而用之行[10]。语其小,能立诚以修辞[11];论其大,能救物而济时[12]。以之理心,则一身独善[13];以之从政,则庶绩咸熙[14]。既居家而必达,亦在邦而允厘[15]。彼子贡虽贤,唯称瑚琏之器[16];彦辅[17]信美,空标水镜之姿。是谓非求备[18]者,又何足以多之?岂如我顺乎通塞[19],合乎语默[20]。何用不臧[21],何向不克?施之乃伊吕[22]事业,蓄之则庄老[23]道德。虽应物[24]而不滞,终饬躬[25]而有则。若止水之在器,因器方圆[26];如良工之用材,随材曲直。原夫根纯精于妙有,宅元和于虚受。内弘道[27]而惟新[28],外济用而可久。鄙斗筲之奚算[29],哂挈瓶之固守[30]。何器量之差殊,在性情之能不。岂不以神为元枢,智为心符。全其神则为而勿有,虚其心则用当其无[31]。故动与时合,静与道俱。时或用之,必开臧武之智[32];道不行也[33],则守宁子之愚[34]。至乎哉!冥心在我,无可而无不可[35];应用不疲,无为而无不为[36]。信大成而大受[37],非小慧而小知。故庶类由从,则轮辕[38]适用;若一隅[39]偏执,则凿枘[40]难施。是以《易》尚随时[41],《礼》贵从宜[42]。盛矣哉!君子斯焉取斯。

  注释:

  [1]君子不器: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何晏集解:“包曰:器者各周其用,至於君子,无所不施。”《论语注疏》:“此章明君子之德也。器者,物象之名。形器既成,各周其用。若舟楫以济川,车舆以行陆,反之则不能。君子之德,则不如器物,各守一用,言见几而作,无所不施也。”君子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古代儒家认为,治学贵在通贯,不以一技一艺为贵。

  按,“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凡一百零七见,有两种含意:一是指有身份地位的人,一是指有道德学识的人。“君子不器”之“君子”取意后者。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即以具备知、仁、勇三德者为“君子”。并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所谓君子者,躬行忠信,其心不买;仁义在己,而不害不志;闻志广博,而色不伐;思虑明达,而辞不争;君子犹然如将可及也,而不可及也。如此,可谓君子矣。”

  本篇是律赋,律赋由六朝俳赋演化而来,为唐宋科举考试时所采用。元代祝尧《古赋辨体》叙律赋与俳赋之差别云:“为俳者则必拘于对之必的,为律者则必拘于音之必协。精密工巧,调和便美,率于辞上求之。”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始于沈约四声八病之拘,中徐庾隔句作对之陋,终于隋唐宋取仕限韵之制。但以音律协谐,对偶精切为工,而情于辞皆置弗论。”唐代以赋取士,而韵数多寡,平仄次叙,元无定格。故有三韵者,《花萼楼赋》以题为韵是也。有四韵者,《萱荚赋》以“呈瑞圣朝”……为韵是也。有五韵者,《金茎赋》以“日华天上动”为韵是也。有六韵者,《止水》、《魍魉》、《人镜》……诸篇是也。有七韵者,《日再中》,《射已之鹄》……诸篇是也。八韵有二平六侧者,《六瑞赋》以“俭故能广,被褐怀玉”,《日五色赋》以“日丽九华,圣符土德”……为韵是也。有三平五侧者,《宣耀门观试举人》以“君圣臣肃,谨择多士,《悬法象魏》以“正月之吉,悬法象魏”……为韵是也。有五平三侧者,《金用砺》以“商高宗命傅说之官”为韵是也。有六平二侧者,《旗赋》以“风日云舒,军容清肃”为韵是也。自太和(827—835年)以后,始以八韵为常。(参见南宋·洪迈《容斋续笔》卷一三)

  [2]道本生知:语出《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又,《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德唯天纵:语出《论语·子罕》:“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论语注疏》:“将,大也。言天固纵大圣之德,又使多能也。”

  [4]有用之用:《庄子·内篇·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唐代成玄英(608—669年)疏:“楸柏橘柚,膏火桂漆,斯有用也。曲辕之树,商丘之木,白颡之牛,亢鼻之豕,斯无用也。而世人皆炫己才能为有用之用,而不知支离其德为无用之用也。故郭注云'有用则与彼为功,无用则自全乎其生’也。”

  [5]通理而黄中:《周易·坤卦·文言》:“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周易正义》:“'黄中通理’者,以黄居中,兼四方之色,奉承臣职,是通晓物理也。'正位居体’者,居中得正,是正位也;处上体之中,是居体也。黄中通理,是'美在其中’。”按,黄中通理,是对坤卦六五爻辞(六五,黄裳,元吉)的解释。黄中通理释“黄”字,正位居体释“裳”字。

  [6]致远而任重:语出《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又,《礼记·表记》:“子曰:仁之为器重,其为道远,举者莫能胜也,行者莫能致也,取数多者仁也,夫勉于仁者,不亦难乎?是故君子以义度人,则难为人;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已矣。”

  [7]权变:随机应变;灵活应付随时变化的情况。《文子·道德》:“圣人者应时权变。”《后汉书》卷三十六“贾逵传”:“左氏义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权变。”《文选·东方朔〈答客难〉》:“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8]器异琢成:语出《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9]有道舒而无道卷:《淮南子·俶真训》:“是故至道无为,一龙一蛇,盈缩卷舒,与时变化。外从其风,内守其性,耳目不耀,思虑不营。”

  [10]舍之藏而用之行:语出《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