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器工艺9 :轧道(扒花)

 一目了然古陶瓷 2022-09-24 发布于湖北

常看到瓷器的名字里出现“轧道”、“扒花”的字眼,今天就掰扯清楚。

【概念】

“轧道”和“扒花”其实是同一个瓷器工艺,为乾隆时期创制的装饰技法。

故宫官方学术的说法叫“轧道”,在景德镇,一直都称为扒花,我一直习惯说“扒花”,感觉这样能与匠人们正常对话,“轧道”的说法更适合官方书面场合吧。

【工艺原理】

留意看一下“轧道(扒花)”这个词,往往不是单独使用的,比如“粉彩黄地轧道”、“粉彩胭脂紫地轧道”、“粉彩绿地轧道”……这就决定了轧道(扒花)工艺的原理了。

粉彩轧道(扒花)工艺一般不是独立的纹饰,而是作为底色,是纯色粉彩底色的一种,只是在这种底色上又用针锥剔出了暗纹。用现在的话说,粉彩底色上剔出了隐约的凤尾草纹,好比瓷器单纯的底色变为带凤尾草纹水印的底色。

【制作】

1、制作粉彩扒花底色的瓷器时,在其设计之初,就规划好哪个地方是花卉景物纹饰、哪个地方是底色;

较真儿知识点:有网文说轧道和扒花不一样,扒花是按照剪纸纹样剔出来的——这是简单问题曲折化。瓷器的绘制,普遍会在纸上设计纹样大致草稿,拓到瓷器上,然后手绘,这拓上的简易草稿不是标准答案,只是众多工匠们在绘制时为了达到协作一致标准而起到的纹饰定位作用。最终还是靠工匠手上的稳准、起伏和灵动等细节功夫体现瓷器工艺水平。

2、将整个素烧过一次的瓷胎喷上一层粉彩底色(专业叫“吹釉”)——素烧是第一次入窑烧制较真儿知识点:扒花是在粉彩图层上剔刻的,不是在珐琅彩底色上。

3、剔掉将要绘制花卉或景物区域的釉;

4、在底色区域,用金属或竹制的纤细锥针剔出凤尾草纹,特点是花纹深度一般不超过色地的厚度,花纹与色地同一颜色,只是深浅不同,从而形成图案。

这种将粉彩底釉剔成薄层体的精湛手法,体现了匠人平凡中的创新能力及高超的手上功夫,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这种新创纹饰为“锦上添花”。

5第二次入窑烧制,固定住扒花底纹,不会在后续的绘制时被破坏掉;

6、再在留出的区域用粉彩或者珐琅彩绘制其他部分——第三次入窑烧制

粉彩扒花底色的瓷器再加上粉彩花卉或者加上珐琅彩花卉的对比:

进一步弄清楚粉彩和珐琅彩的区别,推荐您参考以前写过的这篇《多图理清:瓷器中的五彩、硬彩、古彩、珐琅彩、粉彩、软彩、洋彩

7、如果各种色地的粉彩扒花还有描金装饰,就要在第三次入窑烧制完成后进行描金,再低温进行第四次入窑烧制,每次烧制过程都有较高的损毁率,不是所有瓷器都能完整走过这几次熔炉,全手工瓷器确实是来之不易。

能看到比这种更复杂烧制过程的,就只有那个号称“瓷母”的乾隆各种釉彩大瓶了,它是制瓷工艺复杂高端的最好体现。

您发现了没,通常说的大师瓷是绘画大师、绘画大师、绘画大师,买好了瓷胎在上面作画烧制成瓷;与这种瓷器烧制工艺是不同的两回事。一种是把纸质载体改为瓷质载体的美术创作;一种是几十道工序都体现了高超功夫的工艺。美术大师和工艺大师是两个不同门类。如果您喜欢收藏,一定要界定清楚您想收藏的门类。

【分类】

扒花所依托的粉彩底色主要有白地、胭脂紫红地、黄地、绿地、蓝地、粉地等等。

纹饰最早只是找主纹饰的边缘空地而绘制的凤尾草,现在,扒花也制作出专门的纹饰或成为主要纹饰。

景德镇丰瑶的胭脂紫扒花茶器:

景德镇宝瓷林的茶器:

还是先欣赏一下那些宫廷的扒花瓷器:

清乾隆 胭脂红蓝地轧道珐琅彩折枝花纹合欢瓶:

清乾隆 黄地轧道粉彩垂枝花卉纹碗:

清乾隆 天蓝地轧道粉彩暗八仙云鹤图篆字笔筒:

清乾隆 胭脂紫轧道珐琅彩直颈瓶:

清乾隆 淡黄地粉彩轧道花卉纹攒盘:

清乾隆 粉地轧道粉彩八宝勾莲纹五供-花觚:

现在景德镇市场的精品扒花瓷器:

昌南公司的黄地粉彩扒花餐具:

宝瓷林的茶器:

溪兰轩的艺术瓷更是美不胜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