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界奇才陈士铎

 易禅浮屠 2022-09-24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图片

  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别号朱华子,又号莲公,自号大雅堂主人,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约生于明天启年间,卒于清康熙年间。据嘉庆八年《山阴县志》记载:'陈士铎,邑诸生,治病多奇中,医药不受人谢,年八十卒。'

图片

1、遇仙传书的真相

  陈士铎曾称他晚年于康熙年间,经吕道人(吕洞宾)介绍,在燕市(北京)玉河之南,拜岐天师、岐伯天师为师,传书甚多,有《石室秘录》、《辨证录》、《洞天奥旨》等医学著作。陈受岐天师之重托,慨然已出版为己任,“伏思圣师传我异术,秘而失宣,难逃罪谴,失救济心怀”(陈士铎《洞天奥旨·凡例》)。在康熙年间即将之先后出版问世,终于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但作者公开署名都是陈士铎的“敬述”或“敬习”之作。

    如:“是编(这本书)皆歧天师、仲景张使君所口授(口授?不得了啦),铎敬述广推以传世。实尊师诲,非敢自矜出奇(还不够出奇?)”。

  他写的一本外科的叫做《洞天奥旨》的书里说:“天师娓娓言之,铎记忆不敢忘,今汇成全书云”。《外经微言》开篇第一句就是:“歧伯天师传,山阴陈士铎号远公又号朱华子述”。

  总之,陈士铎写了那么多的书,除了很少一部份说是自己积累的一些经验方外,剩下全部都说是自己记录的,内容是人家神仙说的,语气特恭敬,就跟真的有这些神仙似的,而且态度特认真,丝毫看不

出有自己造假的嫌疑。

    长期以来,一般认为上述诸书是陈士铎的医著,遇仙传书乃是伪托。由于是“托名仙授”,有的人就认为“拙 于作伪”,“殊为荒诞”。

    解铃还得系铃人,不妨看一看陈士铎在这些著作中是如何透露机关的。陈氏在《石室秘录》中附《脉诀序》中称:“铎遇云中逸老于燕市”的云中逸老者,乃山西之逸老也。云中,汉郡名,大同古称“云中郡”。傅青主世居大同,其六世祖始迁忻州,北有云中山,因而云中逸老,实即山西傅青主也。康熙年间,山西逸老而有医学著作者,除傅青主莫属。既如此,介绍人吕道人,也绝不会是道主吕祖、吕纯阳(见何高民《陈士铎遇仙传书考》)

    也可能认为这也还不足为据,不妨再看陈士铎在《辨证录·凡例 》中是进一步怎样说的,他说:“所传诸方,分量有太多过重之处。虽因病立方,各合机宜,然而气禀有厚薄之分,生产有南北之异,宜临证加减,不可拘定方中,疑畏而不敢用也”。这不提示《辨证录》的作者,是“生产有南北之异”的北方名医吗?康熙年间北方名医用药量重的除傅青主莫属。配方主攻方向突出,用药奇特,君药多用一、二两或三、四两,佐使药却只用一钱或三、五分。这是傅青主医著中配方的独特特点。这种主攻方向突出,君臣用药量重的特点,不但在《辨证录》中各门疾病的处方是如此,而且在其他几部医著治法中处方用药也是如此,和傅青主《大小诸证方论》、《傅青主女科》等医著处方精神是一致的。说明《辨证录》也是傅青主医学著作不是没有根据的。

    陈士铎虽是寒士,却有出版条件。因为他既有“同里而神交”家境富裕的金以谋,又有“高足弟子”广西道监察御史陶式玉,所以敢慨然以出版为已任。由于傅青主生前在政治上是危险人物,他的医著又都是“秘传”、“秘藏”、或“秘而不传”,因此,为了保证傅青主所传医著在康熙年间尽早出版问世,最好最妥当的办法,就是“隐傅青主姓名”,以“伪托仙授”的烟幕手法而行之。如果不能明白陈士铎的用心良苦,反而怪其“作伪”、“荒诞”,不是仍要冤枉死人了吗?

图片

2、学术思想

在清代名医中,陈士铎以善冶杂证、怪病著称.擅长于外、内二科 尤以内科杂证为最。对于外科诸疾,他十分重视运用内治方法予以调理而不主张滥用刀针。

1 重视情志致病,认为郁生诸疾。由于陈氏所处的时代是明亡清兴的大变革时期.一部人的利益必然会因社会的变更,权力的转移而受到损害,这部分人便会产生情志不遂之疾,陈氏掌握了这一特点,尊前贤“人中诸病,多生于郁”的发病观点,重视情志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如他认为花癫、痴呆病多因情绪刺激。气机逆乱所致.因而指出呆痴病成于岁月之久,而不可能成于旦夕之暂.是气郁津停,痰浊内生.痰气搏结所致.他说:“呆病如痴而默默不言,如饥而悠悠如失也;意欲癲而不能,必欲狂而不得。有时睡数日不醒.有时将他人物件深深藏掩……。”在治疗这类疾病时要疏肝解郁.理气涤痰。认为非急功近利所能图之.

重视临证分析.辨证施治灵活.陈氏对每一病证的论述.都是先列症状,次用阴阳互根、五行生克之理辨析证情.在此基础上确定证候的性质、部位、邪正盛衰状况.随即立法处方,并说明处方用药的具体效能和配伍关系。陈氏“辨论证候.均出新裁”,随证用药.极为灵活.他在辨证时尤其着重于对症状的鉴別分析.理、法、方、药密切结合.辨证精细,施治灵活而实用。因而有相当高的治疗效果。

重视辨证论治,但略偏于溫补。陈氏临证治疗注重于辨证施治。灵活加减,但在具体用药方面.却略略偏于温补,如他倡言癲证多因“脾胃虚寒” 脾虛不运,水湿内停而化为痰浊.故主张治痰时必须“补脾胃之气”.他所创立的归神汤(人参、白术、巴戟天、紫河车、半夏、陈皮、甘草、丹砂、菖蒲、麦冬、柏子仁、白芥子)诸药。则略偏于温补.他认为,癲病多由痰生。治痰非补虛不能奏效.故尔他用祛癲汤(人参、白术、肉桂、干姜、白芥子、甘草、菖蒲,治疗生于脾胃虛寒的癫证。他遣方用药原则在于补益脾胃,温开化痰.均显其用药偏于温补的特点。

重视基础理论,将理论与临床熔为一炉。陈士铎不仅是一个造诣很深的中医理论家。而且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临床实践家。例如他在论述养生问题时说:“精出于水。亦于水中之火也。精动由于火动。火不动则精安能摇乎’可见,精动由于心动.心动之极,则水火俱动矣.故安心为利精之法也。”着重指出了“精”在人体的重要意义,并申明了“安心”为养精的重要方法.这与《内经》所言的“夫精者身之本也”的观点是一致的。另外。他能灵活地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阐述五脏之间的病理变化。对经络学说和运气学说也有所阐发.但他在阐发理论的同时,始终未忘记联系临床.结合临床病证进行深刻地论述。

3、陈士铎治怪病

   有一年,陈士铎经过楚寓汉口,见到一船主长年累月咳嗽,说是胸中痒而咳嗽,有时还痛得吐血。

   陈问,是什么原因引起?船主回答有一年出海,遇到台风暴雨,从那时开始发病,咳嗽至今。

   陈说:“这是风寒从后背的肺俞穴透入,所以肺生虫,开始是痒,到后来就痛,然后才吐血。这位船主不信,没过多久,果然胸口痛,还吐血。才急忙来找。

   陈士铎说:”我教你一法可以试下有虫还是无虫。用乌梅煮汤水喝下,如果喝下后痛痒没有了的话就证明有虫,因为虫遇见酸就会藏起来。”

   船主喝过乌梅汤果然如此所说,胸口不痛,就害怕了,就按照陈士铎教的方法,先把万年青捣烂取汁,用酒一碗,留着等胸口痛时服下,,没想到至半夜时分胸口就开始痛了,就把备好的药喝下,刚喝完,痛的却更厉害。

   陈士铎说:这是虫快要涌出的现象,要他加重再喝一次,然后开始吐血,虫随血吐出。长有两寸半,好恐怖啊,跟拇指那么大样子像蜘蛛,腿像蟑螂的腿一样。紫红色,在灯光的照耀下犹如火焰,头上还有两支触角,背上有翅膀还没够长。腹部还没生全,跟个大血块一样。陈士铎说:”如果给此虫继续生长,羽毛丰满的话,人也许就要死了。船上的人个个叹为神医,没想到病人见到这样的虫子从自己嘴里吐出,瞬间昏了过去

   通过善后调理,陈士铎用了人参,麦冬,熟地,当归补病人的真阴十多剂,又加些健脾补气的药才健康痊愈前后用的万年青一颗都不到

4、成就

   根据职延广等人的考察.陈士铎著有《内经素向尚论》《灵抠新编》,《外经微言》《本草新编》《脏腑精鉴),《脉诀阐微》.《石室秘录》.《辨证玉函》.《新气新编》.《外科洞天奥旨》,《伤寒条辨》 《婴孺证治》。《伤风指迷》.《历代医史》,《济世新方》等 惜其著作,多所沦没。

附:

陈士铎“劝医六则”

一劝:

    人生斯世,无病即是神仙。能节欲寡过,使身心泰然,俯仰之间,无非乐境,觉洞天丹丘,无以过也。无如见色望命,见财望家,营营逐逐,堕于深渊,沉于苦海,愁怨恨之心生,嗔怒斗争之事起,耗精损气,而疾病随之矣。苟或知非悔悟,服药于将病之时,觅医于已病之日,则随病随痊,又何虑焉。乃求人之过甚明,求已之过甚拙。而且讳病忌医,因循等待,及至病成,使叹从前之失医也,已无及矣。铎劝世人幸先医治。

    圣人境界:此深谙《内经》养生未病之真言,凡人当有病尽早防治,求人莫若求己(已然成当今畅销书名),防微杜渐,养生防病是利国、利家,利人、利己的大事,因此,50多年前,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就提出“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

图片

二劝:

    人病难痊,宜多服药。盖病之成,原非一日,则病之愈,岂在一朝。无如求速效于目前,必至堕成功于旦夕。更有射利之徒,止图酬谢之重,忘顾侥幸之危,或用轻粉劫药,取快须臾,未几毒发病生,往往不救。何若攻补兼施,损益并用,既能去邪,复能反正,虽时日少迟,而终身受惠无穷。铎劝世人毋求速效。

    贤人境界:此正是医治当今浮躁病的一剂良药,凡医之孟浪或出于知识粗浅,或重近效,忽略疾病之演变、发展,甚至忘却既病之人。贤哲当然以己及人,周全分析,权衡轻重。

三劝:

    病关生死,医能奏效,厥功实弘。世有危急之时,悬金以许,病痊而报之甚薄。迨至再病,医生望门而不肯入,是谁之咎欤。等性命于鸿毛,视金钱如膏血,亦何轻身而重物乎。铎劝世人毋惜酬功。

    真人境界:此世俗常态,既有轻身重利,薄命厚财者,也有重体面,轻脏腑,贵面子,贱里子者,唯真人淡薄之,便可寻得人生之平衡也。

四劝:

    病痊望报,俗子负心;病痊索报,亦医生惭德。盖治病有其功,已报而功小;治病而忘其功,不报而功大。要当存一救人实意,不当惟利是图。勿以病家富,遂生觊觎心;勿以病家贫,因有懒散志。或养贻患,或恐吓取钱,皆入恶道。铎劝行医幸毋索报。

    人道境界:此观点实乃人性至真、至善,并早为希波克拉底所认同,当今很多医院的院训里都有了,白求恩思想的教育也如此。

五劝:

    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理明斯知阴阳、识经络、洞脏腑、悟寒热虚实之不同、攻补滑涩之各异,自然守经达权,变通于指下也。否则,徒读脉诀,空览本草,动手即错,开口皆非,欲积功反损德矣。铎劝学医幸务穷理。

    凡人境界:人不学习就不能进步,医生没有天才。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成就医圣,但其家族为疫非命者更几何,悟道之难,甚于学富五车。当然扁鹊之为神医也不是天生的。

六劝:

医道讲而愈明,集众人议论,始可以佐一人识见。倘必人非我是,坚执不移,则我见不化,又何能受益于弘深乎。迩来医术纷纭,求同心之助,杳不可多得。然而天下之大,岂少奇人。博采广谘,裒(pou)获非浅。铎劝学医幸尚虚怀。

    学人境界:不骄不躁,是学习的基本前提,这样才能取长补短。病之难识,证之难辨,方之难效,往往是其他领域所不及的,因此,历代医家多集众家之长,而方有心得。此亦为破门户而广大学术之良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