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止血很好!得用新鲜的。

 谷山居士 2022-09-24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忆余少时曾与邻里孩童嬉耍,一伙伴不慎跌仆,双侧鼻孔流血不止。适逢同村一长者过此,见状后嘱余等速拔刺蓟草。时值盛夏,不时便成堆采得。

长者令患儿抬头,随手拈起此草一把,拧汁滴鼻并口服,并将汁渣敷于额头及鼻上,尔顷血止,堪称神奇。

后涉足医林,方知此草乃药用之小蓟,民间常以其鲜品或干品烧灰止血,验之临证,效果不菲,鲜药止血亦为余平日所留意。
图片

01


失血证,乃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流于前后二阴,或外渗于肌肤等一类的病证。其范畴,既专指各出血疾病,也包括因其他病证而继发的出血症状。

历代医家对鲜药止血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余临证时亦善用鲜药止血,且多遵前方,用之得当,效若桴鼓;用之不当,耽误病情,贻害无穷。兹就临床体会浅谈如下。

一、鲜药可止血


因鲜品性凉味浓,药效不受加工炮制的影响,其止血作用专一,故对一些急性出血,特别是上部出血者,取效显著。

其可单用,亦可二、三味同用,还可组成复方使用,方法灵活。

既用于鼻衄、齿衄、舌衄、肌衄,又用于吐血、呕血、咯血、咳血、唾血、血汗,更用于尿血、便血及妇人崩漏,范围广泛;既能直接绞汁口服、含漱、滴鼻,使药物直达病所,还能入煎剂,或入丸散之剂,或冲服它药以引血归经、引药归经,形式多样。

使用时剂量亦大,宜冷服或微温服,还可与米汤、白蜜等同服,以顾护胃气。但须根据药物性味、归经及配伍之不同而辨证选用。

二、其证多实热


清代唐容川对治血的大纲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法,凡一切出血,当急予止血为要务,且“存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否则血失过多,气随血脱,形成血涸气竭,可危及生命。
大抵任何部位之出血,都不外乎实热、虚热、气虚不摄及瘀血四种类型,且以实热者多见。

而用于止血的鲜药中,又以清热凉血之品居多,清热养阴、清热解毒之类次之,益气摄血、温经止血之药咸见,故多用于实热出血,症见出血骤起,量多,色鲜红,发热,舌苔黄燥,脉数有力等;

少用于虚热出血,以防寒凉尅伐;对于气虚不摄及瘀血引起者则不相宜,若确要应用,则应四诊合参,辨证加入相应的药物同用。

三、急则治其标


鲜药止血,多为治标之法,所用药物亦多属寒凉及甘寒清热养阴之品。

根据血“遇寒则凝”的特征,如果过用则可使血液凝结而或瘀血,甚至影响新血的生成和加重出血;同时过用寒凉也易伤中焦脾胃,有碍气血生化。

故在临证时须根据具体病因辨证论治,标本兼治,且应中病即止,不可过剂。部分药食同用者,尚可久服。

四、用药宜灵活


明代王肯堂治春冬衄,用鲜生地汁加生蒲黄、砂糖;治秋夏衄,用鲜车前草加生姜、蜜,捣汁后饮用,药渣塞鼻。近人叶永清自拟清暑止血汤,专治暑热出血。

李时珍说:药物“生产有南北,节气有早迟,根苗异收采,制造异法度”。我国地大物博,药物生长季节迥异,各地用药习惯也尽不相同。

鲜药止血虽简、便、验、廉,但均应结合药物之生物学特征及生态习性,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不能盲从。

同时,提倡在鲜药采集季节,可在其主产地采用现代制剂生产工艺,将鲜药加工为制剂,用时信手拈来,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特色,提高疗效。
图片

02


今人崇尚鲜药止血者不乏其人。

如浙江名医叶永清介绍其父用鲜冬青树叶(即女贞子树叶)捣汁治疗实火之鼻衄,效果显著;并拟清暑止血汤(鲜扁豆花、鲜茅根草、鲜藕节、鲜芦根)专治暑热出血。

江苏名医傅宗翰治诸血证善用鲜生地、鲜芦根;广州沈炎南教授将生藕节汁加童便作为治疗大出血的急救方;

重庆名医龚志贤用鬼针草嫩叶加鸡蛋治疗肠风下血;湖南李聪甫研究员治疗肺胃热盛之咳血、咯血、吐血时喜用鲜茅根及鲜芦根,治疗各种血热之证则多用鲜藕汁;

上海胡建华教授力主生药止血,尤推荐《妇人良方》四生丸(鲜荷叶、鲜艾叶、鲜侧柏叶、鲜生地);吴瀚香教授也擅用四生丸加归脾汤治疗鼻衄;

北京焦树德教授将鲜地骨皮捣汁,用治因血分有热而致的咳血、衄血、尿血等;河南孙一民教授自拟生地合剂(鲜生地、鲜白茅根等)治疗急性白血病出血效果良好等等,不胜枚举。
图片

03


浩如烟海之中医古籍,对鲜药止血论述颇多。

如治鼻衄,有唐代名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鲜生地汁、鲜小蓟汁、韭根汁及用于滴鼻的鲜葛根汁;王焘《外台秘要》鲜苍耳茎叶。

宋代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生葛散(生葛根汁、小蓟根汁);《圣济总录》生地黄饮(生地黄汁、生姜汁、生藕汁、生蜜);王怀隐《太平圣惠方》鲜牛蒡汁、生麦冬汁及滴鼻的葱汁加香墨。

明代虞抟《医学正传》萱草叶加生姜汁;龚居中《红炉点雪》“活血行血”的茜根汁、滴鼻的莱菔汁以及“清水洁源之要药”的鲜藕节汁;龚廷贤《寿世保元》大蚯蚓汁;周之干《慎斋遗书》生地汁、薄荷叶、藕节汁、柏叶汁、茅根汁、生姜汁合之加京墨。

清代陈念祖《医学实在易》鲜竹茹等。

如治齿衄,有清代唐容川《血证论》中的鲜莱菔汁;费伯雄《医醇賸义》鲜甘蔗汁等。

如治舌衄,有宋代《圣济总录》中的鲜刺蓟汁。明代孙一奎《赤水玄珠》鲜香薷汁等。

如治肌衄,有清代程履新《程氏易简方论》中的鲜生姜汁等。

如治吐血、呕血,有唐代王焘《外台秘要》中的麦门冬饮(生麦门冬汁、生地黄汁、小蓟汁、伏龙肝)。

宋代《圣济总录》鲜茜草汁、补肺百花煎(生地黄汁、生姜汁、藕汁、黄牛乳);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大蓟汁饮(大蓟汁、生地黄汁、姜汁、生蜜)。

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十汁饮(藕汁、梨汁、茅根汁、韭根汁、萝卜汁、生地黄汁、竹沥、蜜、童便、京墨);孙一奎《赤水玄珠》龙肝膏(生地黄汁、麦门冬汁、小蓟汁、藕汁、姜汁、伏龙肝、蜜)。

清代何惠川《文堂集验方》益母草汁合童便;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二鲜饮(鲜茅根、鲜藕)、三鲜饮(二鲜饮加小蓟根);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七汁饮(甘蔗汁、藕汁、芦根汁、白果汁、白萝卜汁、梨汁、鲜荷叶汁、西瓜汁)等。

如治咳血,有明代张三锡《治法汇》中的萝卜汁加盐。

清代何惠川《文堂集验方》侧柏叶汁加童便及酒;吴澄《不居集》鲜桑白皮汁加糯米等。

如治咯血,有清代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中的鲜枇杷叶、鲜荷叶汁;龚自璋《医方易简新编》乌梅汁、梨汁、萝卜汁、款冬花乳汁;顾金寿《吴门治验录》八汁饮(青皮甘蔗汁、藕节汁、梨汁、白果汁、白萝卜汁、青侧柏叶汁、竹沥汁、生姜汁)等。

如治唾血,有宋代《圣济总录》中的生地黄汁。

如治血汗,有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葎草汁等。

如治尿血,有唐代王焘《外台秘要》中的益母草汁。

宋代王缪《是斋百一选方》酸草自然汁;王怀隐《太平圣惠方》鲜车前草汁加砂糖。

元代朱震亨《丹溪心法》生地黄汁加生姜汁;危林亦《世医得效方》镜面草汁。

明代陈文治《诸证提纲》二叶饮(车前草叶汁、金陵草叶汁)。

清代鲍相璈《验方新编(增辑)》鲜萝卜汁加京墨;龚自璋《医方易简新编》鲜地骨皮汁等。

如治便血,有宋代《圣济总录》生地黄汁加小蓟汁。

明代戴思恭《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血见愁加姜汁。

清代龚自璋《医方易简新编》鲜枸杞根加绍酒等。

如治崩漏,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益母草汁、血见愁加姜汁等。

此外,还有一些血证统治方。

如明代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中的鲜百合汁;龚信《古今医鉴》全生饮(藕汁、梨汁、茅根汁、生地黄汁、韭菜汁、刺刺莱汁、萝卜汁、生姜汁、竹沥、童便)。

清代陈念祖《医学实在易》“是以竹之脉络通人之脉络而为治”的鲜竹茹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