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我国国力强盛,不仅文化艺术绚丽多彩,医学上也人才辈出。而中医理论也是在此时期有了进一步的细分。在初唐时期,有两位著名的医学家对中医食疗做了阐述与整理,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 1、“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认为食物对于养生、治病防疾的意义十分重大。他在《千金要方》卷二 十六中特别列出《食治》一门,又是《千金翼方·养性》中特辟《养老食疗》专论, 这在中国传统医学史上有着重大意义。孙思邈在他的食疗学专论中,对食疗法在治病养生的重要作用作了专门探讨,系统阐述了道教食疗学的思想。孙思邈认为对疾病的治疗应当药食并重,要把药疗与食疗结合起来,提倡用药食两攻的方法。 孙思邈这种“药食两攻”并优先考虑食疗的食疗学思想,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 也是相当精辟的,值得提倡。利用中草药与膳食的合理搭配,能有效地增强人体机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达到治疾、防病和强身健体的目的。 2、中医食疗鼻祖孟诜(shēn)。 孟诜(shēn)的《食疗本草》是第一步系统论述中医食疗以及药食特性的专著,填补了前世空白。他根据时令季节的变化,地域物产的不同,顺天时,应地利,凝炼成了诸多关于食疗的秘方,教会我们健康正确的饮食习惯,教会我们该怎样适时对身体保健养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