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食疗发展考议:食疗鼻祖孟诜(shēn)的非凡成就

 食疗方集萃 2022-09-24 发布于河南

唐朝时期我国国力强盛,不仅文化艺术绚丽多彩,医学上也人才辈出。而中医理论也是在此时期有了进一步的细分。在初唐时期,有两位著名的医学家对中医食疗做了阐述与整理,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孟诜传说/孟诜孟余堂/孟余堂松元集/孟余堂九香平/孟余堂药房

 1、“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认为食物对于养生、治病防疾的意义十分重大。他在《千金要方》卷二 十六中特别列出《食治》一门,又是《千金翼方·养性》中特辟《养老食疗》专论, 这在中国传统医学史上有着重大意义。孙思邈在他的食疗学专论中,对食疗法在治病养生的重要作用作了专门探讨,系统阐述了道教食疗学的思想。孙思邈认为对疾病的治疗应当药食并重,要把药疗与食疗结合起来,提倡用药食两攻的方法。

孙思邈这种“药食两攻”并优先考虑食疗的食疗学思想,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 也是相当精辟的,值得提倡。利用中草药与膳食的合理搭配,能有效地增强人体机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达到治疾、防病和强身健体的目的。

2、中医食疗鼻祖孟诜(shēn)

孟诜(shēn)的《食疗本草》是第一步系统论述中医食疗以及药食特性的专著,填补了前世空白。他根据时令季节的变化,地域物产的不同,顺天时,应地利,凝炼成了诸多关于食疗的秘方,教会我们健康正确的饮食习惯,教会我们该怎样适时对身体保健养生。
《食疗本草》与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食治》比较,有许多新的、独到的见解,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更是一部研究食疗和营养学的重要文献,对研究本草文献及饮食疗法发展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孟诜也因此被誉为中医食疗鼻祖
孟诜(shēn)生平尤其重视各类食药禁忌,提倡“守中致和”,晚年因治愈唐睿宗李旦旧疾,睿宗以“孟氏岐黄、余泽百世”之意,赐孟诜(shēn)中医食疗养生堂号“孟余堂”,由孟氏后人传承至今,已经入选省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余堂的招牌方剂“三宝”和“回春五方”成为中医食治经典,至今仍在造福一方百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