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导图 | 不同脑血管闭塞的临床特点

 芳芳c5ljp2gr0s 2022-09-24 发布于上海

脑梗死临床表现的一般特点为:突然发病;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临床表现取决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不同脑血管闭塞的临床特点不同,本文总结如下。

图片

图片

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表现

图片

1. 症状性闭塞——急性闭塞,侧支代偿不充分

(1)可出现单眼一过性黑矇;

(2)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和/或大脑前动脉缺血症状;

(3)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优势半球受累可伴失语症,非优势半球受累可有体象障碍;

(4)当大脑后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而不是基底动脉时,可使颈内动脉闭塞时出现整个大脑半球的缺血;

(5)颈动脉严重狭窄时可闻及血管杂音,血管完全闭塞时血管杂音消失。

2. 无症状性闭塞——慢性闭塞,侧支代偿充分

临床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

图片

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表现

图片

1. 主干闭塞

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向病灶侧凝视,优势半球受累出现完全性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出现体象障碍,可以出现意识障碍。

2. 皮质支闭塞

上部分支闭塞:病灶对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下肢瘫痪较上肢轻向病灶侧凝视,伴Broca失语(优势半球)、体象障碍(非优势半球)

下部分支闭塞:对侧同向性上四分之一视野缺损,伴Wernicke失语(优势半球)、急性意识模糊状态(非优势半球)

3. 深穿支闭塞

病灶对侧均等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病变出现皮质下失语。

图片

大脑动脉闭塞的表现

图片

1. 分出前交通动脉前主干闭塞

侧支循环代偿可不出现症状;当双侧起源于同一个大脑前动脉主干时,造成双侧大脑半球的前、内侧梗死,导致截瘫、二便失禁、意志缺失、运动性失语综合征和额叶人格改变。

2. 分出前交通动脉后大脑前动脉远端闭塞

对侧下肢感觉运动障碍,上肢瘫痪轻,面部和手不受累;辨别觉丧失;可以出现尿失禁、淡漠、反应迟钝、欣快和缄默等。

3. 皮质支闭塞

对侧中枢性下肢瘫,可伴感觉障碍;对侧肢体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反射及精神症状。

4. 深穿支闭塞

导致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上肢近端轻瘫。

图片

大脑后动脉闭塞的表现

图片

1. 主干闭塞

对侧同向性偏盲、偏身感觉障碍,不伴偏瘫。

2. 单侧皮质支闭塞

对侧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读(伴或不伴失写)、命名性失语、失认等。

3. 双侧皮质支闭塞

完全型皮质盲,有时伴有不成形的视幻觉、记忆受损、面容失认等。

4. 大脑后动脉起始段的脚间支闭塞

中脑中央和下丘脑综合征;旁正中动脉综合征,即Weber综合征;Claude综合征;Benedikt综合征。

5. 大脑后动脉深穿支闭塞

丘脑穿通动脉闭塞产生红核丘脑综合征;丘脑膝状体动脉闭塞产生丘脑综合征。

图片

椎-基底动脉闭塞的表现

图片

1. 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

基底动脉的脑桥支闭塞致双侧脑桥基底部梗死,表现意识清醒,语言理解无障碍,双侧中枢性瘫痪。

2. 脑桥腹外侧综合征(Millard-Gubler syndrome)

基底动脉短旋支闭塞,表现为同侧面神经、展神经麻痹和对侧偏瘫。

3. 脑桥腹内侧综合征(Foville syndrome)

基底动脉的旁中央支闭塞,同侧周围性面瘫、对侧偏瘫和双眼向病变同侧同向运动不能。

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

基底动脉尖端分出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闭塞后导致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觉醒和行为障碍,可伴有记忆力丧失、对侧偏盲或皮质盲。

5.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

由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供应延髓外侧的分支动脉闭塞所致,出现眩晕、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病灶侧共济失调、Horner综合征、交叉性感觉障碍。

来源:神经时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