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雄风起 神秘中山现——探访石家庄国保单位中山古城遗址

 singer0852 2022-09-24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1978年初夏,86岁的郭沫若已近弥留,但他仍然反复端详、揣摩着刚送来的拓片,久久不愿放下。那是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是他倾心许久的中山艺术。几日后,学者离世,遗憾的是,他未能亲眼目睹中山国文物出土的盛况,也没来得及亲自考证这些文物。弹指韶光过,站在平山县三汲乡的中山古城考古遗址公园门前,眺望这座繁盛一时,而后王厦倾覆,沉寂两千余年的古国遗址,我们心中也有无数待解的谜团。

上世纪60年代,满城汉墓(西汉中山国)横空出世,短短数年后,滹沱河畔,另一个“中山”破土而出。它,就是被誉为“战国第八雄”的战国中山。

当年的考古亲历者介绍,1974年,平山三汲公社社员在耕作时挖出了战国时期的铜套杯、铁带钩等文物。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意识到,这很不寻常,很快来到公社考古调查。1974年11月,古中山国考古工作拉开帷幕……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山国遗址及文物被大量发现,考古工作者在三汲村附近勘探了中山国都城灵寿古城,发掘了五座中山王族墓和百余座平民墓,共出土文物两万余件,基本弄清了城址范围,城墙构筑方式,城内道路、水系、大型宫殿建筑基址、手工业作坊遗址、居民居住址等遗址布局结构。1988年1月13日,中山古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一切的繁华都如那春日的小雨,随时光的流逝隐遁于地下,我们努力地去想象那曾经的亭台楼阁,那曾经的金戈铁马,那曾经的丝弦笙歌……”郭沫若曾这样深情描绘雄踞太行的中山……自上世纪这一“千乘之国”破土而出,围绕它的考古、研究从未停歇,人们震撼于它精美绝伦的文物,沉醉于它灿烂璀璨的文明。

如今,漫步河北博物院的“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展厅,人们还是会情不自禁感叹中山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底座、银首人俑铜灯、错银双翼神兽等精美文物,完整地体现了纵横捭阖的中山雄风和昂扬不羁的战国精神。“中山三器”(铁足大铜鼎、刻铭铜方壶、刻铭铜圆壶)及其铭文的出现,不仅展示了精美的书法,清晰勾画出失落的中山国世系传承,更警醒后人“勿忘尔邦”。此外,中山人还创造了很多浪漫的礼物,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山美酒;构思拙朴、结体宏大的山字形器;比例为1∶500的建筑平面图《兆域图》。

2017年,中山古城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近年来,人们对这里的保护、研究与传承与时俱进。在中山国陈列馆里,我们还看到,年轻的文博人正用文创、直播等手段,通过更为广阔的平台,热情地普及着家乡的文化。无数热爱生活、热爱着这片土地的人,正推动着中山文化的研究,他们传承创新,也共襄至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