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奔跑的蜗牛|来,一起栽培种子遇到花期

 老开的咖啡屋 2022-09-24 发布于北京
老师说她很久不做训练了,有一点难受,当时听的时候没有太大的感觉。周五的时候和一个朋友说她家孩子的训练内容,突然有很强烈的感觉,原来,之前很熟悉的内容已经慢慢地变得陌生了。于是这两天要见孩子,就一直比较忐忑。直到我看到安安哭得比较严重,我忐忑的心才慢慢放下来。发现了孩子的问题,就知道如何教育了,是一件好事儿。
安安比我想象地好,两岁的他看到我并没有表现出对陌生人的恐惧,把画笔给我,让我画画。我问他这是什么,他说是花心。我问他让我画什么,他说长方形。他妈妈让他给我展示各种东西,他也一一展示,他的书包,他的橡皮泥,他的书。此时我是出于不舒服的状态,因为他太好了,像一个普通的两岁的孩子,而我不知道怎么帮助他,直到他哭了。
“安安,来,坐下来,我们一起做游戏。”
“不,我要妈妈。”在他说完要求后,妈妈陪着他坐下。他拿出一本绘本,我们开始读。“在这幅图里,你看到了什么?”他没有反应。“我看到了大熊猫,你看到了什么?”“大熊猫。”
“摸一摸大熊猫的耳朵。”他没有反应。于是我做示范,示范完后,我又说让他摸一摸大熊满的耳朵,他还是没有反应。我把手放在大熊猫的一只耳朵上。“摸一摸大熊猫的耳朵。”他照做了。“哇,好棒!我来夸夸你,你真棒!你来夸夸自己。”“你真棒。”“我夸我自己我会说我真棒,你夸自己会说什么?”“我真棒!”我又让他摸一摸大熊猫的身体和脸,都需要我指着提供辅助他才能完成。
翻开第一页。“在这幅图里你看到了什么?”他的眼睛看着红色的球,手也指着红色的球,于是我说:“我看到了红色的球,你看到了什么?”“红色的球。”我把手指向大熊猫,他没有说话,“你看到了什么?”“山坡。”他没有说出我指着的大熊猫,而是说被我忽略的山坡。“哇,你看到了山坡,你看的真仔细,还看到了什么?”我一边指着大熊猫一边说。“大熊猫。”“大熊猫和红皮球在山坡上滚,发出了咕噜咕噜的声音,发出了什么声音?”“咕噜咕噜的声音。”“对了,是咕噜咕噜的声音。”第二页,同样这样看,这次他自己说出了“咕噜咕噜”,我很高兴,“哇,咕噜咕噜的声音,我来夸夸你,你真棒,你夸夸你自己。”我帮着他伸出大拇指放在胸前,他说的是你真棒,我用之前的方法告诉他如何说,他说:“我真棒!”
就这样,我们一页页的看着,讲着,直到最后一页,大熊猫在红皮球上面抱着红皮球滚。“你告诉我,谁在上面?”安安一下就哭了。妈妈说上下对于他来说太难了。我试图不让妈妈说话,想要控制住他的情绪,但显然失败了,安安哭得越来越严重,我们的“训练”也被迫停止了。
我在旁边观察他,他一会儿玩一下这个,一会儿玩一下那个,总是三秒钟的热度,还来不及和他对话,他就结束了,他结束了也不收拾,然后快速地转换到了另一个阵地,等一会儿再转回来。他喜欢看书,“妈妈抱,妈妈抱。”每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妈妈就抱着他拿书,他拿出书来,快速地翻看,不知道他看得是什么,但通过他目不转睛地盯着书看,我知道他在看。
好不容易把注意力落到我手里的积木上了,于是我们开始玩积木,可是他的情绪没有断过,不想玩就哭。妈妈拿来饼干,完成一个任务吃一小块饼干,可是最后拿相同颜色积木的时候情绪大的爆发了。我猜想原因可能是没有按照他以往玩积木的样子搭积木,而是往下拿,拿的时候又没按顺序拿,我是想练习他的看,但是却造成了他的情绪爆发。
吃饭的时候,他妈妈会把盘子和勺子都给他准备好。“这个可以让他要求。”“他对吃饭不感兴趣,我们喂他吃都不吃,不会主动要。”他们口中不爱吃饭的小孩吃了四块排骨,一个鸭腿。他会自己要,也会回答我排骨好不好吃。
爸爸妈妈总是担心他的语言问题。“我觉得他的语言不是大问题,你们训练的时间不长,能够有这样的变化已经很好了,但是情绪问题是你们需要着重解决的。”昨天他妈妈和我说的时候说情绪没有问题,但今天我看到的是情绪有很大的问题,妈妈说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般我们都会在他没有出现情绪前就满足他的需求。”有情绪问题或者问题行为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儿,这让我们知道了该如何着手训练和提供支持。如果他在家里不会遇到需求不被满足的情况,我们就缺少了练习的机会,这样当他在别人面前的需求不被满足时,他也会发脾气,但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处理,所以当下发脾气挺好的。问题是如何控制,安安从我进门就拿着他的被子,妈妈说他经常拿着被子,他是一个安全感不足的孩子,如果发脾气的时候不理他,他会更没有安全感,所以出现情绪的时候不是不理他,而是找到快速让他情绪稳定下来的方法。安安哭闹是想要逃避,如果他的问题行为的功能是逃避,那即使他哭也不能让他逃避成功,我们可以降低难度或者给予辅助,但绝对不是不完成任务。
爸爸妈妈很希望培养安安与他人的交往。我说了自己的想法,交往的目的是为了让他有机会向他人学习,这取决与交往的质量,如果孩子的交往技能是缺失的,强行把他和其他孩子放在一起,交往的质量也不高。人与人的交往是有规则的,如果一个人无视规则,是不利于他的社会交往的,安安在做事情方面并不是一个可以遵守规则的孩子,他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连接建立得并不紧密,这不利于他学习和发现规则,不利于他的社会交往。“所以,我们可以趁现在多练练规则,先是两个人的交往,才是多个人的交往。”
“妈妈抱,妈妈抱。”每当安安这样说的时候,妈妈都会满足他的要求,这样做没有问题,但是他想拿书的时候说妈妈抱,他想要其他东西的时候也是妈妈抱,只有亲近的人才知道他的具体需求,旁人不知道他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这样有可能在他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出现情绪问题。“让他说出具体的需求,比如妈妈我要拿书,然后你再抱,拿书是目的,抱起他只是手段,这样后面我们就可以引导他想其他的办法。”
妈妈抱着他离书架比较远,她看不到,不能马上回答妈妈拿哪本书。“我们走近一点。”我立刻打断,“为什么我们要走近?因为太远了,我们要帮助他把语言说出来,这样下次他才会用这句话。”之前妈妈引导他说一句话,我发现同样的情景再出现的时候,安安还是不会主动说,还是要妈妈提醒,很显然,在妈妈提醒他的时候,他只是在重复妈妈的话,重复这个话然后得到想要的东西,这个话被强化了,只是他知道了这样说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为什么这么说,他并不知道,下次他还是不会主动说。我们的目的不是让他重复我们的话,而是通过重复我们的话而在未来的情景中应用这句话,那就把为什么要这样说帮助他组织语言说出来。这是一个需要慢慢地练习和积累的过程。
但教育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知道种下的种子什么时候会生根、发芽,什么时候会开出花,但我们知道的是只要用心栽培,每颗种子都遇到自己的花期,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绚烂多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