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俊臣:唯真诚者不可辜负

 幸福纷来沓至 2022-09-25 发布于上海
图片

无论是定格夕阳西下之沉静的《余欢集》,还是体味朝阳渐起之清凉的《青欢集》,于张俊臣而言,那些通过自己的画笔从画纸上生长出的风景,都潜藏着他生命历程中某些真实发生的体悟与情感,它们是原点、是种子,由此生发,留下的皆是他存在过的痕迹。

封面图:张俊臣《余欢》,纸本水彩,82x110cm,2022年

图片

产生瞬间触动的场景往往印象强烈

恍然间会有种进入到精神世界的错觉

为那一刻

好像等了千千万万遍


图片《归》,纸本水彩,94x144cm,2019年

2019年,张俊臣的作品《归》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这是他重拾水彩几年后又一幅为大众所熟知和喜爱的作品。谈及这幅与以往风景题材不同的画作,那个在崎岖山路上追逐落日赤霞、远眺画中归人的傍晚,至今都还清晰如昨。

图片

《归》局部

带着学生乡下写生结束后,张俊臣索性独自在乡间小路上放空起来。天边的云霞映照在乡野间,而远处正有拖拉机发出声响,载着结束一天劳作的人们从他身边缓缓驶过。

图片

《归》局部

图片

《归》局部

具体而鲜明的形象与周边的整个环境在霎时间便唤起了他的儿时记忆,他不由想起年少生活在乡下时常等待忙完农活的人们归来,屋里温暖的灯光和可口的饭菜让大人们得以卸下满身的疲惫,一家人其乐融融,这就是每日奔忙中最盼望的幸福时分。《归》是归来,亦是归属,承载着张俊臣许多原本已渐渐淡化的记忆和情绪。

图片

《橘色的钟声》,纸本水彩,78x106cm,2019年 

待他从恍然间回神,日落西沉,归人已远,虽无法再拍下或用画笔记录当时的场景,但那一幕仿佛长镜头一般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之中,待日后提笔创作的时候,竟有种怎么画怎么对的愉悦之感。一切只因被触动的瞬间印象太过强烈和真实,如同进入精神世界一般,唤起过往的记忆,亦勾起涌动的思绪。

图片

《染朱阁 · 斜阳》,纸本水彩,53x74cm,2020年

图片

《染朱阁 · 暮》,纸本水彩,110x82cm,2020年


不求还原当下情境的完整与细节,只求能用画笔留下真实触动的瞬间,这是张俊臣在创作中一直秉承的观念。他常调侃自己总在作画时把自己全部扔进去,每一张画最后都是画到精疲力尽、无“技”可施,甚至于有些作品完成以后,要放置一段时间才能相对理性的回看和审视。



图片

《染朱阁 · 影》,纸本水彩,74x53cm,2020年

图片

《染朱阁 · 余欢》,纸本水彩,110x83cm,2021年


对于一个创作者而言,有时太过依赖感觉或许是把双刃剑,张俊臣坦言自己正视这一点,但在他看来,他的创作本就是从生活中有感而发的瞬间延展而来,不去尽力捕捉,不能真诚待之,作画的意义又在哪里?
图片

我们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会尊重很多东西

并且试图去接近和模仿

但如果以创作者的心态去面对时

我觉得更重要的应该是尊重自己

图片

《九龙山写生》,纸本水彩,31x41cm,2022年

身处艺术高校,张俊臣所学与所做工作都与绘画艺术有关,但他更乐于以一个爱好者的心态去任性地尝试和学习。在不断接触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过程中,他也收获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愉悦和惊喜。


图片

《南山册 之一》,纸本水彩,30x30cm,2022年

图片

《南山册 之二》,纸本水彩,30x30cm,2022年

随着学习和探索的深入,张俊臣渐渐不再满足于以爱好者的心态去广泛涉猎,母校“闳约深美”的四字校训恰好点醒了他,他选择了水彩为日后深入钻研的方向。也正是从那时起,他的心态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图片
《青岛写生》,纸本水彩,36x51cm,2021年

图片

《青岛写生》,纸本水彩,51x36cm,2021年

纸上得来终觉浅,张俊臣将此前在各种艺术形式中探索和求知的韧劲同样用在了水彩创作上,开始了漫长的“补课”。从前熟知的绘画基本概念、基本元素不再仅限于一般化认知,更要花长久的时间去反复思考和实践。他画下无数习作,也历经数次尝试和探索,以求重新认识绘画、认识水彩,并和自己真实的创作发生联系。

图片
《长清湖 之一》,纸本水彩,51x36cm,2021年

图片

《长清湖 之二》,纸本水彩,51x36cm,2021年

从画水彩画,到用水彩画画,他潜心磨砺了五年。

而之后的参与高研班、加入“黑松林”水彩团队,都不断带领着他往更远更深的方向走去。在创作的过程中,他将心态渐渐转换为一个专业的创作者应有的心态。从前觉得遥不可及的画家称谓,也在近几年来慢慢觉得不再遥远。究其根本,还是发自内心对所做之事和所绘之画产生了真正的认同。

图片

《长清湖 之三》,纸本水彩,51x36cm,2021年

图片

《长清湖 之四》纸本水彩,51x36cm,2021年

学画路上总有许多对其满怀敬重且难以超越的高峰,但于他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作为创作者的自己,正视生命中的脆弱或悲喜,用画笔留住与现实世界真实产生的联系。

旁人眼中或许有所取舍的某些画面表现,实则都是他用心藏在画中的隐秘诉说。这些通过自己的画笔从画纸上生长出的风景,都代表着他生命历程中某些真实发生的体悟与情感,它们是原点、是种子,由此生发,绘下曾经感动过、欣喜过的点点滴滴。

图片

如果我用漫长的时间去画一张画

我希望能对我自己有所交代

我始终坚信

唯真者 故我在


图片

《南山 ·雪》,纸本水彩,104x74cm,2022年

由感受不断推动着向前的创作状态决定了张俊臣的创作过程往往漫长而反复,一旦投入,便在产生触动的劲头上快速释放情绪。因此每一个系列几乎都经历了一定的时间跨度,往往是一种阶段性、循环式的自我唤起与纠缠。

图片

《南山 · 谧境》,纸本水彩,74x54cm,2021年

兴之所至,创作便自然发生,而当情绪释放,持续某个题材的动力也会相应减弱几分。在不断的放下与重拾中,一些具有相近面貌或情绪的作品便自然而然地汇成了同一系列,共同见证着他生命中每一个难忘的章节。

近年来,他笔下的风景愈发与个人的情思相融相生,无论是定格夕阳西下之沉静的《余欢集》,还是体味朝阳渐起之清凉的《青欢集》,都体现着他将生活中所思所见的片段融入创作的坚持。

图片
《南山 · 雨声》,纸本水彩,74x54cm,2021年

作为一个体验型画家,张俊臣坦言自己过去常常会为过度依赖体验和感受而焦虑,一旦缺少那些产生真实触动的瞬间,创作便好似失去了强烈的感召,甚至会在某个时刻乱了阵脚。而一旦有真实的印象,就仿佛朦胧之中有微光指引,每一次试图捕捉和描绘它,都是在近乎虔诚地向其不断靠近。

图片

《南山 · 清欢》,纸本水彩,110x80cm,2020年

幸而多年执着并未落空,在坚持不懈的创作探索之中,张俊臣也愈发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某些有意识地主动找寻,渐渐化解了他被动的等待

不求画下完整或宏大,但求从最微小的真实感受出发,表达心中所爱,如他所言,“唯真者,故我在。



图片

张俊臣, 2001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2008年获山东艺术学院首届艺术硕士学位, 2014年结业于西安首届中国水彩高研班,现任教于山东艺术学院电影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水彩画院副院长,济南市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近年专注于水彩风景画的研究与创作,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国内专业奖项,近期主要作品有《青欢集》系列、《余欢集》系列、《南山册》系列等。作品被山东美术馆、湖南美术馆、齐鲁艺术馆、山东水彩画院等机构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