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瞎子道士阿炳,《二泉映月》流芳百世!

 殘荷聽雨 2022-09-25 发布于北京

二胡曲《二泉映月》脍炙人口,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听众可从曲中听出了作者的命运多舛,充满对旧社会中百姓生活的悲凄与无奈。这首中国经典二胡曲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流传海内外,享誉世界。

这首曲子的作曲人

是已故民间音乐家华彦钧

艺名“瞎子阿炳”

他也是道教文化的传播者

/ 瞎子道士的跌宕人生 /

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1950),出生于无锡市,正一派道士,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阿炳自小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其父华清和是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

阿炳4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亲在雷尊殿当小道士。

1910年,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1918年,父亲去世,他继为雷尊殿的当家大道士。后来因为交友不慎开始吸食鸦片和嫖妓,因滥交而患上的梅毒让他瞎了眼睛,成了残疾的他被逐出了雷尊殿,最终流落街头。但是好在还有族人照拂,他们安排了一个农村寡妇董彩娣来照顾他。为了生计,他开始以'瞎子阿炳'的身份在街头卖艺。

1947年,由于年轻时对身体的糟蹋和长期的贫苦生活,让阿炳身患顽疾,长期卧病在床,从此不能再上街卖艺了,只能在家里以修理胡琴为业,日子更加艰难。

/ 传世之作《二泉映月》/

低微的出身,坎坷的人生,多舛的命运,这些都成为了阿炳艺术创作的源泉,配合他出众的天赋,许多的经典名曲从他手中诞生,其中一首就是二胡曲《二泉映月》

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的杨萌浏教授找到阿炳,要求录制他的作品,录音的时候,阿炳的身体很不好,琴也是临时找来的,所以录音保存下来的《二泉映月》并不是效果最好的。

阿炳最后一次演出是1950年9月25日,也就是录音后的第23天,在无锡的一个音乐会上,阿炳支撑着病痛的身体,走上舞台,坐在话筒前面,这也是他第一次面对话筒演出。

阿炳一开始是弹琵琶,后来有观众叫阿炳拉二胡,这其实给他孱弱的身体增加了不少的负担,但是阿炳说:“我给无锡乡亲拉琴,拉死也甘心!”

他强撑着身体拉起了那首大家熟悉的《二泉映月》,当时满屋子都是人,连窗户都站满了人。演出结束时,台下掌声雷动。阿炳向观众深深的鞠了一躬,脱帽致谢!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

1978年6月,日本一个著名的音乐家小泽征尔访问北京,听到了这首二泉映月曲子,情不自禁的潸然泪下,立马掩面开始哭泣,便虔诚的说道:“这种音乐就应该要跪下去听啊。”于是便立马跪在了地上,当时中央音乐学院的院长立马拉他起来,他忙说我是无法指挥这个曲目的,这曲子理解后实在是值得人深思。此后二泉映月更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首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品,是中国民间器乐创作曲目中的瑰宝之一。

/ 一代音乐传奇的谢幕 /

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终年57岁。

阿炳一生坎坷不平,又充满了传奇。阿炳虽然双目失明,但是作为一名草根的音乐家,他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音乐作品,包括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等。

阿炳的一生

有过苦难,也有幸福

有过堕落,也有辉煌

他用音乐来诉说自己的感情

控诉命运的不公

留给世人永远的纪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