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农妇到诗人,李健评价余秀华:在云端里写诗,在泥土里生活

 谈芯说科技 2022-09-25 发布于重庆
一首好的诗,像一把剑,能刺痛你,甚至刺到你心里。
一个好的诗人,却注定要经历磨难和伤痛,要不然无法把内心的情感浓缩成诗。
一首诗是一个故事,也许是一篇小说,但是却被写成了诗。
印象中的诗人并不是愤世嫉俗,却个个特立独行,受到古诗词的影响,很多人可能觉得诗人是温文尔雅的,实际上却不是这么一回事。
现代诗很多,但是大部分籍籍无名,有一个人却横空出世,那就是余秀华。
她本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而且出生时因为缺氧造成了脑瘫,这也注定了她无法跟正常人一样顺利完成学业。
而这样一个走路摇摇晃晃,说话口齿不清的女人,在年复一年的劳作和煎熬中,竟然冲破了桎梏,因为这个女人心中住着一个不一样的灵魂。
她写诗,种田的时候写,打工的时候也写,这承载着她的质朴的情感,直指人心,而最终在2015年,出版了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
而随着她的诗为世人所知,她也逐渐被世人所熟悉,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她并不是知书达理,而是一直口无遮拦。
她的身份从农妇变成了诗人,收获了名利,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她依然心直口快,谈婚姻,谈爱情,大胆而犀利。
她跟网友对骂,跟明星表白,甚至说:中国的男人配不上中国的女人。
我们其实也无须指责她什么,毕竟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她那样的经历,也不会有她那样的经历。
二十多年的痛苦压抑,也许能压垮一个人,但是余秀华没有垮,而是一直在抗争。如同之前爆火的二舅视频,我觉得比二舅更能治愈你的是余秀华。
如果她安于现状,那想必也没有这些诗歌了,只有不屈才会想要找到突破口,不屈的灵魂才会凝聚成诗。
她有权利从她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当然我们也有权利从我们的角度去看待她,都会有直率而任性的表达,也都可能以偏概全,但这是她,也是我们本来的面目。
不管是谁,要走到一个高度,必然要辛苦的付出,不光是余秀华,其实每一个为自己的生活勇敢的发声的,都值得尊敬。
很多人看不起余秋华的素质,认为她已经是公众人物了,还是如此的泼辣嚣张,其实这跟她的诗是两个概念,就像我们经常说的,我们吃鸡蛋不一定非要去纠结鸡蛋从哪里来的。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必自轻而后人轻之,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
余秀华虽然经历半生坎坷,骨子里却还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她崇拜自己的偶像李健,甚至给他写了很多首诗。
即使余秀华对李健有再大的爱,她知道自己和李健,就像两个轨道上的星球,无论怎样都不会有交集的际遇。
她有了名,有了财富,可只有她自己知道,有些东西终究是得不到的,比如爱情。
李健也在节目中评价余秀华:在云端里写诗,在泥土里生活。
在功成名就之后,有记者采访余秀华,谈到自己的愿望和追求,她答道:“希望有来生,能成为一个好看且没有残缺的女人。”
除去她身体上的残疾,她其实是来自乡野田间的精灵,情感丰富浪漫至极,李健其实是她对真挚爱情向往的载体,她理想中的另一半应该如同李健这样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彬彬有礼,才华横溢而又低调谦和,懂她爱她尊重她。
有的人钦佩她的意志,有的人喜欢她率真的文字,有的人说她的诗只为博眼球,有的人说她口无遮拦。
但是不管如何,和很多诗人一样,余秀华在泥土上窥探疾苦和不幸,又在天堂上把它记录下来,再呈现给世人。
余秀华《无端欢喜》:没有目的的东西大多数都是美好的东西,因为它是纯粹的,纯粹是快乐的根本。
余秀华《月光落在左手上》:阳光退出院子,退得那么慢。其间还有多次停顿,如同一种哽咽。
余秀华 《月光落在左手上》:这辈子做不到的事情,我要写在墓志铭上-让我离开,给我自由。
余秀华的诗歌里面经常有这种感觉,一开场,或者全诗中她就能用一句话创造出了意境和精神。
其实尊重诗人的方式是好好读一读她的诗歌,而不是消费她去上娱乐头条。喜欢的可以看看余秀华的《月光落在左手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