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布 衣 御 史(长篇历史故事连载): 2 苦难童年

 探秘桂北 2022-09-25 发布于广东

文/宾泽文

苦难童年

周渭家境非常贫寒,父母体弱多病,只靠耕种几亩薄田瘦地,收些稻菽免强维持生计。遇上旱涝之年,便要借债度日。周渭八岁那年,先涝后旱,粮食欠收,加上匪患,家遭洗劫。还未入冬便断粮了。重病的双亲,卧床不起。小周渭只身出门去娘舅家借粮救饥,当他与舅舅返回家时,其父母已昏迷于床上。小周渭扑下身子号啕大哭:爸呀!妈呀!我借米回了,就煮粥救你们,你们快起吧……可父母亲只睁眼看了看周渭,又昏死过去,再也睁不开眼了……

天塌了,地陷了!小周渭哭得死去活来,他仰天长啸:天老爷啊!你为什么将这样的大灾难,降临于我一个八岁小儿的身上啊……

号哭之声引来了众多乡亲,老族长拉住小周渭的手,说,孩儿勿忧,从今以后你就吃百家饭吧,路口村的乡亲们,一定要将你养大成人。周渭一伯一舅也说,只要我们有一口饭吃,就饿不着你。

从那以后,小周渭就在伯、舅家轮流吃住,乡亲们也经常为他送吃送穿。村里的私塾先生免费教小周读书、写字、学知识。在纯朴乡风的养育中,小周渭,渐渐地淡忘了丧父失母的痛苦,深切地感受到了百姓大众的无私博爱。一粒报恩民众的种子,在他幼小的心田里发芽生长……他在心里暗暗发誓,吃了百家饭,要报万人恩!

各位看官,前面说到路口村后有座高高的凤凰山,山上有座凤凰台(后人谓之读书台、周王台、御史台),这里就是当年小周渭读书的地方。当初小周常在山上放牛、砍柴,歇息时就坐在石台上读书,拿起棍儿在沙地上写字。有时入了迷,误了时辰,忘记回家吃午饭,就吃几粒野果,喝几口山泉,直到傍黑才赶牛挑柴归家。

周渭家境贫困,没钱买书怎么办?一个字——借。先在本村借,后来借到外村,甚至借到县城亲友家(路口村离县城不远)……读书范围涉及文学、历史,地理,宗教等等。对四书五经等古典著作尤为喜好。一经阅读,过目不忘。

久而久之,人们说周渭的读书精神感动了天地。他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大热天,周渭坐在石台上读书写字,头顶上总有一片浮云遮阳。下雨时,周渭读书处竟有云篷挡雨。还有人看见,周渭读书累了,头枕柴杠(挑柴的木枪),平张双臂,叉开双腿,仰卧草地,成了一个“天”字。当他变身侧卧,又成了个“子”字。有时不枕柴杠张劈叉腿仰卧,成了“大”字。而勾头弯腿侧睡,双手捧手于胸前,又成了个“臣”字。人们将四个字连起来一读,成“天子大臣”一句。便纷纷议论,说此儿不凡,将来必成皇帝身边之人。

看官,此说终归民间传说,是真是假,不敢妄定。但周渭幼时求知若渴,奋发读书,智力过人却是不假。尤是吟诗联对,极有天赋,声播乡里。何出此言,看官请看——

某日,周渭之舅到路口村看望外甥,听说周渭善对字联,便想当场测试一番。当时,一家人坐于场院,小周渭正在手捧桃树绕圈玩耍,娘舅心机一动,唤周渭道:“你且慢玩,待我出一字联,测你是否能对工整?”

周渭说:“请出上联。”

娘舅即告:“手捧桃树团团转”。

周渭脱口就来:“脚踩平地步步行”。

众人齐呼妙对。

此时,娘舅见周渭伯母采得一篮菜果归来,又出一上联于周渭——“伯母提篮送青果”,

周渭即对——“娘舅撰联考外甥”。

娘舅欣喜,又想测一测外甥将来的志向,又出上联一句:“今天妙对隆中语”,

周渭即对:“来日尽忠殿上君”。

娘舅又曰:“儿行千里莫忘叔伯娘舅”,

周渭即对:“吾去百载永记父老乡亲”。

娘舅听了,激动得双唇颤动,潸然泪下……

欲知续事,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简介:

宾泽文,广西全州县庙头镇人,现居桂林。前期为军旅写作人,二十六岁入湖南省作家协会,后转入广西区作协。于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剧目等文艺作品六百余篇(首)十余次获奖,出版文学作品集六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