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纵韧带骨化

 忘仔忘仔 2022-09-25 发布于山西
图片
图片

术语

同义词
  • 后纵韧带骨化(OPLL)
定义
  • 后纵韧带组织被异位新生骨取代

影像

一般特征
  • 最佳诊断线索
    • 椎体后方的流注状骨化
  • 位置
    • 后纵韧带(PLL)
    • C4~C5 水平最常见
    • 可能累及胸椎或腰椎(20%)
      • 一般不连续,通常局灶性
    • 可能累及 C1 水平,齿状突后方
      • 可能导致颈椎脊髓病
      • 在平片上表现细微
        • 重叠在 C1 侧块会隐匿此处的骨化
      • 可能漏诊;最新调查显示在 C4~C5 水平有后纵韧带骨化表现的患者占25%
      • 通常有胸腰椎节段受累,通常呈节段分布而不是连续的
      • 通常也有前纵韧带骨化
  • 尺寸
    • 范围从细到粗大
      • 相关范围的椎管狭窄
  • 形态
    • 成熟线性骨化
    • 在椎管前方可能导致椎管狭窄
成像推荐
  • 最佳影像方案
    • CT 全面评估骨化范围
      • 仔细评估 C1 受累情况
      • 椎管狭窄
    • 有脊髓病变临床症状的患者,MR 用于评估脊髓情况
平片表现
  • 沿着后纵韧带的线性骨化
  • 附着于椎体后缘和椎间盘纤维环
    • 连续或不连续
  • 一般是线性而不是波浪状的
  • 可能有枢椎以下颈椎受累
    • 一般不连续
    • 上段颈椎由于被覆组织(乳突,C1 小关节,耳垂)情况难以评估
  • 无相关椎间盘疾病和小关节或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
  • 无相关骶髂关节或关节周围炎
  • 可能有相关前纵韧带骨化【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DISH)】
    • 44%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同时前部骨质增生病史
    • 相反,50%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患者同时伴有后纵韧带骨化
  • 骨密度一般正常
    • 如果同时患有 DISH 和 OPLL,可能发展为长柱状融合
    • 如果融合较缓慢,可能发生骨质疏松
      • 长柱状融合及骨质疏松使患者有轻微创伤后横断骨折的危险,类似强直性脊柱炎
CT表现
  • 能发现后纵韧带骨化的所有位置用于整体评估和手术规划
  • 骨化沿着后纵韧带
    • 一般较平滑
    • 进展期可看到骨髓成分,较少见
  • 可与椎体延续或单独存在
  • 横断位:倒T形(称为“领结”)
  • 椎管狭窄
  • 一般椎间隙,小关节和关节突关节正常
  • 如果患有明显的 DISH,创伤后,可看到经过长柱融合的横断骨折
    • 通常无移位或轻度移位
MR表现
  • T1WI
    • 骨化呈低信号;如果较细,可能难以与正常后纵韧带区分
    • 如果较粗大、形成骨髓,骨化可能有T1高骨髓信号;这种表现不常见
    • 矢状位图像最易诊断
    • 横断位:倒 T 形
  • 液体敏感序列
    • 韧带骨化通常在所有序列呈低信号
    • 评估椎管狭窄程度
      • 可出现继发于脊髓软化的脊髓高信号
  • 如果同时有 DISH 和 OPLL,评估在融合节段的骨折和相关的脊髓损伤
  • MR 可能不能显示后纵韧带骨化的所有位置;需要 CT 共同诊断

鉴别诊断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
  • DISH 和 OPLL 常一起看到
    • 44% OPLL 患者有流注状前纵韧带骨化
    • 50% DISH 患者后纵韧带骨化
  • 经验规则:按患病部位诊断
    • 如果椎前波浪状骨化主要在胸椎,则诊断为 DISH,即使有后纵韧带骨化的表现
  • 如果前纵韧带骨化主要在颈椎,同时有后纵韧带致密,诊断为 OPLL
骨关节炎伴发变形性脊椎病
  • 骨赘,尤其是产生于骨突关节的骨赘,可以有后缘骨化表现
  • 通常不会超过一个椎体
  • 小关节和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进行性系统性硬化
  • 沉积部位一般在 C1~C2 椎体
  • 焦磷酸盐和羟基磷灰石沉积
  • 多数呈云絮状而不是线状
焦磷酸盐沉积关节病
  • 焦磷酸钙沉积通常发生在 C1~C2 椎体水平
  • 可能非常致密
  • 齿状突加冠综合征
  • 较少累及枢椎以下颈椎水平
血液透析性脊柱关节病
  • 硬脑膜弧形钙化;可呈圆环状
  • 患者有慢性血液透析病史
  • 常合并椎间盘破坏和终板不规则吸收
脑膜瘤
  • 基于脑膜的肿块明显强化+脑膜尾征,边缘光滑
  • 一般 T2 低信号,可继发钙化
  • 横断位上缺乏典型T形后纵韧带骨化
椎间盘突出钙化
  • 点状钙化结节位于单个椎间隙
  • 缺乏典型 T 形后纵韧带骨化

病理

一般特征
  • 病因
    • 未知
    • 可能部分部位早期有后纵韧带骨化,逐渐进展
      • 后纵韧带肥厚伴点状钙化而不是光滑的流注状骨化
      • 难以与脊椎病变区分
    • 可能的病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创伤或感染
  • 遗传
    • 6号染色体 COL11A2 基因与 OPLL 相关
  • 相关异常
    • 在 OPLL 患者中有50%同时伴有DISH
    • 如果伴有 DISH,可有肌腱端病
分期、分级和分类
  • 椎管狭窄
    • 如果椎管管径 <6mm,几乎所有脊髓病变均有症状
    • 如果椎管管径 >14mm,几乎无脊髓病症状
    • 如果椎管管径在 6~14mm,症状不一
      • 如果脊椎过度活动,更易出现症状

临床问题

临床表现
  • 最常见的体征/症状
    • 通常偶然发现
    • 脊髓症状与狭窄程度有关
    • 分类:日本患者常有渐进性四肢瘫痪或截瘫
人群分布特征
  • 年龄
    • 通常 >50 岁
    • <30 岁者较少见
  • 性别
    • 男:女 = 2:1
  • 流行病学
    • 在日本 2%~4% 的患病率(最初在这一人群中发现)
    • 白种人患病率较少,随着 CT、MR 应用的增加,发现率逐渐增高
自然病史及预后
  • 轻者无症状;偶然发现
  • 进行性脊髓病变相关因素
    • >60% 有椎管狭窄
    • 颈椎过度活动
  • 痉挛性轻瘫逐渐发展为瘫痪:17%~22%
    • 如果患者出现脊髓病变,可能会进展
  • 如果 OPLL 伴有明显的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和脊柱强直,轻微外伤导致横断骨折
    • 脊髓损伤可能很严重
治疗
  • 如果无症状→观察,非手术治疗
  • 症状明显或椎管高度狭窄→选择如下
    • 后路减压(椎板切除术或椎板成形术)
    • 前椎体切除融合术

诊断要点

关注点
  • 仔细评估病变范围直至 C1 水平
    • 病变延伸至 C1 通常容易忽视
    • 如果考虑减压术,须覆盖所有病变范围
读片要点
  • 有前纵韧带骨化表现者,需考虑长柱状融合的可能
    • 如果有慢性长柱状融合,可导致骨质疏松
    • 患者有轻微创伤即骨折风险;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 在多个水平可有后纵韧带节段状骨化
    • 在每个节段评估椎管狭窄程度和(或)脊髓损伤程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文摘自👇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