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 | 揭开古埃及文字的神秘面纱

 兰博2000 2022-09-26 发布于湖南

王海利 /文

古埃及圣书体文字(hieroglyphic)是古埃及文字的最早形体,同时也是使用寿命最长的形体,最早出现于约公元前 4千纪中叶,即涅伽达文化Ⅰ、Ⅱ交替时期,其中最典型的是刻写于公元前3100 年的那尔迈调色板上的铭文。最晚的要算刻于约公元 394 年埃及菲莱岛庙宇上的铭文。由此算来,古埃及圣书体文字使用了大约3500 年之久。

古埃及圣书体文字起初用途十分广泛,它既可以刻在神庙或墓室的墙壁、木棺,或石棺、石碑上,也可以写在纸草纸上,用于记载宗教活动,或书写商业及官方文件。圣书体文字的特点是描摹实物,刻画逼真,书写工整,若涂以颜料,则兼具装饰艺术之功效。

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圣书体文字形体复杂,书写速度缓慢,所以那些经常使用该文字的僧侣们便在使用过程中,将文字外形简化,采用连笔的形式,创造出了行书体,通常称之为“祭司体”。(祭司体“hieratic”一词,来源于希腊文的“hieratikos”,意为“祭司的”、“僧侣的”。最早使用该词的是公元 3 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克利门特“Clement of Alexandria”)

最早的祭司体文字出现于古王国时代。那时,祭司体文字与圣书体文字差别不大,在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两者差异越来越大。大约从新王国后期开始,到公元前 700 年左右(第 25 王朝)时,祭司体又演变出一种新的书写体——世俗体。(世俗体“demotic”一词,来源于希腊文的“demotika grammata”,意为“大众的”、“世俗的”。最早使用该词的是希罗多德。参见希罗多德的《历史》(Herodotos, Historiai)一书, 2.36.4. Loeb Classical Librar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5,p.319.)

世俗体是由祭司体快速书写而发展出来的一种草书体。

需要强调的是,祭司体文字、世俗体文字与圣书体文字的形体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书写愈来愈简单、快捷、省事,但其内部结构及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而且,圣书体文字并没有因祭司体和世俗体文字的出现而废弃。由于圣书体文字使用时间最为久远,几乎贯穿了古埃及的整个历史,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圣书体文字几乎成了古埃及文字的代名词。

圣书体文字虽然并没有因祭司体和世俗体的出现而废弃,但其使用范围明显缩小,逐渐局限于纪念碑及雕像之上,只是囿于宗教性内容,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可能正是因为这种缘故,使后来的希腊人误以为这种文字与神灵有关,将之称为“hieroglyphika grammata”,意为“神圣的雕刻文字”,英语中的hieroglyph 一词就是由此而来。在古代埃及,人们把文字视为神圣之物,把它们称为“神的言语”。古埃及有文字神托特(Thoth),相信是托特发明了文字。笔者主张把“hieroglyphic”一词翻译为古埃及圣书体文字,这样既符合古埃及人的传统,又符合“hieroglyphic”一词的本意,且不两全其美?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学者在翻译该词时,没有进行直译,而是根据其图画特点,套用中国文字学研究中的“六书”中的“象形”之说,将其称为“象形文字”,进而把古埃及文字习惯上称为古埃及象形文字。这种对译,表面上看十分巧妙,实则是一种误译。错误的根源在于当时国人对古埃及文字的认识比较肤浅,只注意到了其表面形态,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对其内在机理却缺乏深入的了解,从而拘泥于表面认识而盲目套用中国文字学界之传统提法——“六书”中的“象形”说。乃至以讹传讹,发展到今天。所谓“六书”即前人研究汉字造字方法所归纳出的六种条例——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庆幸的是,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文字学界逐渐意识到了这一误解。在有关对古埃及文字的论述中,不再使用古埃及“象形文字”这一提法,而是使用“圣书字”、“圣书体”或“碑铭体”等称呼。我国文字学前辈周有光先生指出:“以前把它(hieroglyphic)译为'象形文字’,这有点似是而非……”不过,遗憾的是,由于习惯势力的影响,这一问题还没有引起我国其他学界应有的注意。比如,在我国史学界,把古埃及文字称为“象形文字”的这种叫法仍在沿用。为此,笔者一直呼吁各相关学界都将这一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再也不要以讹传讹,而要尽快修正对古埃及文字的提法。

圣书体文字由描绘具体的人、动物、植物及事物的各种图形符号构成,较常使用的符号大约有 700 多个。英国埃及学家伽丁纳尔(Sir Alan Gardiner)曾对这些符号进行过分类和统计,他指出其中表示各种不同鸟类的符号有54个。圣书体文字的这种图画特点,往往给人们一种印象,认为它们是图画文字。

圣书体文字由三类符号构成: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及限定符号。表意符号是用图形代表所画之物或与此物密切相关的含义。大体说来,凡是能够画出来的实物都用该物的图画形状来表示,即以形表意。例如,画个脸符即可表示“脸”;画个圆圈,中间加个点,即可表示“太阳”。

需要说明的是,在古埃及圣书体文字中,符号本身与所表示的意思相对应的情况十分少见。绝大多数符号都失去了以形表意之功能,大多转化成了固定的表音符号,类似字母。表音符号在外形上与表意符号没有任何区别,但它有了发音功能。如表示嘴的符号表示r音,表示脚的符号表示b音;表示面包的符号表示t音,等等。这些符号虽然保持着图形的面貌,但失去了图形本身的意义。古埃及文字的这一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为“以形表音”。

经过长期使用,到公元前 600 年左右,古埃及文字形成了比较规范的表音符号系统,其中包括单辅音、双辅音和三辅音符号三种类型。单辅音符号使用频率最高,并逐渐形成了 24 个(或 26个,包括两个符号的变体)标记单辅音的符号,类似于字母。

古埃及圣书体文字中除了表意符号和表音符号外,还有限定符号。所谓限定符号就是在一个词的词尾加上一个纯属表意的图形符号。其本身不发音,只是表示该词的范畴或类别所属,引导读者正确地把握词意。其作用主要有两种:一是用来区分词义(因为古埃及语中有很多同音词);二是充当词与词之间的分界符(因为古埃及文字在书写时词与词之间不留间隔)。由此来看,圣书体文字作为一种比较完备而成熟的文字体系是毋庸置疑的。正如某位西方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它像我们今天使用的字母文字一样,能准确地表达各种复杂的语言信息。”

总之,古埃及文字体系的灵魂是拼音,是一种介于表意文字与表音文字之间的文字类型,堪称世界拼音文字的滥觞。古埃及文字在人类文字发展进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类文字从表意向表音迈进的“敲门砖”。

****** ****** ******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