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击低龄留学生的痛点,是什么压垮了他们!

 A加未来教育 2022-09-26 发布于北京

留学低龄化已不再是什么新闻。据教育部统计,2022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60.84万人,其中低龄留学生的比例已经占到一半以上。

然而几乎所有的中国留学生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喜扎堆、难融入。他们往往需要花三个月到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适应国外的留学生活,根本就不具备到英语国家留学的能力。

在越来越多低龄化留学的大趋势下,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思考阻碍中国低龄留学生成功留学的绊脚石?其背后的根本原因?低龄留学生到底如何在出国前就做好充分的出国留学准备呢?

与很多低龄留学生交谈得知,这三座大山就是成功留学路上的拦路虎

1.社会交往能力(social interaction

社会交往能力(social interaction)太差,难以走出华人小圈,是低龄留学生的第一只拦路虎

社会交往,简称社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个体之间相互往来,进行物质、精神交流的社会活动。

从不同的角度,把社会交往划分为:个体交往与群体交往;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竞争、合作、冲突、调适等。

IMG_256

在留学低龄化时代,很多00后在国外面对陌生的环境,迥异的文化,悬殊的思维习惯,往往画地为牢,与中国学生扎堆在一起。

曾有美国媒体指出,在社交生活上与来自其它国家的留学生相比,中国留学生更倾向于和自己的同胞交流沟通,容易陷入孤立。

IMG_257

造成中国留学生社交孤立的原因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语言问题,毋庸置疑,中国学生能够被国外大学录取说明已经达到了学校的语言成绩要求。

但是很多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仅限于应付各种英语考试上,无法将备考中学到的英语有效地运用到国外的日常交流中去,导致中国学生害怕与外国同学打交道,交朋友。相反,外国同学则认为中国留学生比较冷淡,甚至傲慢。语言上的迷失,很容易出现所谓的社交恐惧症以及孤独症

2.团队协作能力(team work

团队协作能力(team work)不足,无法融入国外课堂,是低龄留学生的第二只拦路虎

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

对于团队的成员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中国留学生除在社交生活上感到孤立无援外,在国外课堂上也往往产生一种受遭排斥的挫败感。

IMG_258

曾经有一位海归回来的留学生分享了他在国外求学时所遭遇的一次异常尴尬的经历。国外课堂上,老师往往会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班授课

在一次小组讨论中,这位学生刚好和一名德国同学、一名白俄罗斯同学一组,讨论美国和土耳其的失业率问题。在对比了两国失业率之后,这名同学仅仅得出了美国就业政策不如土耳其的结论。

而他的德国同学和白俄罗斯同学不仅得出了跟他相反的结论,而且完全主导了接下来的15分钟的讨论,而他只能尴尬地看着他们。

IMG_259

国内不管是中学课堂还是大学课堂,老师往往高高在上,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布道者角色。国外,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老师往往扮演着法官的角色,维持者课堂活动的秩序。面对国外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中国学生往往变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从而使国外留学生活大打折扣,甚至导致很多中国留学生从此不思进取,自甘堕落。

3.批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弱,过分强调死记硬背。是低龄留学生的第三只拦路虎

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

IMG_260

事实上,中国学生无法融入国外课堂的另外一大原因是缺乏批判性思维。

2010年,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教授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跨学科知识的广度、批判性思维是中国学生缺乏的。他认为靠死记硬背获取专业知识的做法,只不过是毫无意义地给学生脑子中装了一件物品

真正具有价值的是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学生必须有自己的思考框架、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IMG_261

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在长沙市某重点中学演讲时对中学生说,美国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是中国学生应该学习的,因为一个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比一个人的记忆能力重要得多。换言之,批判性思维才是学生未来人生的安身立命之所

长期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崇尚权威、经典,强调被动地吸收知识,学生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维,在国内课堂上,没有观点,不敢表达,更不敢质疑、挑战权威。

在国外课堂上,中国留学生要么哑口无言,要么人云亦云,很难形成自己独特的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更不用说最后拿出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案。

很多中国学生盲目留学,缺乏目标。没有目标就导致他没有内驱力。父母没有在视线范围内,想怎么过就怎么过。这种孩子在国内成绩优异,在国外却下滑很快。一般来说,中国孩子相比其他国家的孩子融入国外学习生活的节奏要慢很多,而且容易三五成群,跟老乡、校友小圈子的现象比较普遍。

归根结底,英语能力成为了低龄留学生留学路上的拦路虎

除了通过语言课程和通识专业课程等教学计划上让学生实现对语言环境和学习方法的转变和适应,缓解出国后这种变化带来的冲击,也要加强学生对留学目的国文化的了解,法律法规的学习,学业如何规划,生活如何安排等都需要学生在行前就有概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