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枢·天年 第五十四注解

 yinweiming77 2022-09-26 发布于上海

何谓天年,就是天赋的,自然的;,就是年龄。天年,就是指人体的自然寿命。

  本篇重点讨论了人体生、长、壮、老、已的自然生命过程,以及先天禀赋强弱、五脏坚固与否、气血调和情况等与寿夭的关系,所以篇名"天年"。正如明·马莳《灵枢注证发微》云:"内以百岁为论,故名篇。"

第一,提出了人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的理论,并以神之得失为其生死关键。

  第二,人体生命各个不同阶段的不同生理特点。
  第三,人之寿夭以先天禀赋为其基础。 
)(135.灵枢·天年 新解析1/1---1/2---1/3---1/4-

天年   第五十四——1---2-

黄帝问于歧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歧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1/1---1/2--(黄帝问岐伯道,我想知道在人体生命开始的时候,以什么作为基础,又以什么作为保障,丧失了什么便会死亡,保持了什么才能生存呢?  岐伯回答说,人体生命的开始,以母亲的阴血作为基础,以父亲的阳精作为保障,两者结合而产生神才有生命活动。丧失了神气人就会死亡。保持了神气人才能生存。)(【原文】黄帝问于歧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歧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译文】黄帝询问岐伯说:人的生命形成之初,是什么筑起它的基础?是什么建立起它的外卫?失去什么就会死?得到什么就会生?岐伯说:以母为基础,以父为护卫,失神则会死,得神则会生。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生命形成的基本问题,夫阳为父,阴为母,基者,始也,言人本于少阴而始生也。楯者,干盾之属,所以捍御四旁,谓得阳明之气,而能充实濡养四体也。两精相搏谓之神,两精者,一生于先天之精,一生于水谷之精;相搏者,搏聚而合为一也。谓得先后天之精气充足,然后形与神俱,度百年乃去也。——1.生命形成的基本问题

  黄帝曰:何者为神?歧伯曰:血气以和,营卫以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黄帝问,什么是神气呢?  岐伯答道,在母体中,随着胎儿的逐渐发育,达到气血调和,营卫通畅,五脏成形时,便产生了神气。神气产生后,藏于心中,魂魄也由此生成,这才构成一个健全的人。)(【原文】黄帝曰:何者为神?歧伯曰:血气以和,营卫以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译文】黄帝说:什么是神?岐伯说:血气已经和调,荣卫已经通畅,五脏都已形成,神气居藏于心中,魂魄俱备,便成为人。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神气居藏于心中的问题,血气已经和调,荣卫已经通畅,五脏都已形成,神气居藏于心中,魂魄俱备,便成为人了。——2.神气居藏于心中的问题

黄帝内经中认为形神产生的基础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1),何立而为(2)?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失神(3)者死,得神者生也。

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4)舍心,魂魄(5)毕具,乃成为人。

【注释】

(1)基:即基础,引申为事物的根本,此指生命的基质。

(2)楯(shǔn):楯,《说文》:“阑槛也”,即栏杆,此引申指保卫,护卫。

(3)神:此指广义之神,系生命活动的总称,包括精神、意识、思维、知觉和运动诸功能表现。

(4)神气:此指狭义之神,包括精神、意识等。

(5)魂魄:乃神之一。

【白话详解】

黄帝向岐伯问道:请你给我讲讲,人在刚刚形成生命的时候,其稚嫩之身,是以什么为基质又以什么为卫护的呢?丧失了什么就会死去,而获得了什么就能保持活力呢?岐伯回答说:人在刚刚形成生命的时候,其稚嫩之身,是以来自母亲的阴血为基质,以来自父亲的阳气为卫护的。丧失了作为生机之本的神气,人就会死去;获得了作为生机之本的神气,人就能保持活力。

黄帝问道:什么是作为生机之本的神气呢?岐伯回答说:当人体血气和调、营卫贯通、五脏形成之后,又有精神藏守于心,魂魄意识也会随之具备,这样,一个健全完整的人就诞生了。

【按语】

本节论述了人之始生赖父母之精合成的机理与形神产生的基础。人之个体生命生成,也即为胚胎形成,必须有赖于父精母血的结合。以阴阳理论论之,则父母精气阴阳交感,阴为体,阳为用,阴阳合和,胚胎乃成,而后产生形神合一的有机生命体,其中内涵有形与神的统一。所谓形,即人的形体,脏腑百骸,五官诸窍皆包括在内。所谓神,可分为3个层次:一是泛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二是指人的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三是专指心脏所藏之神,是诸种神志情绪变化的主宰。本节所言之神即为前两个层次之神。形与神的统一,是指形可寓神,神可依附于形,如本段指出“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在此具备了形体的前提下,才有“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因此,离开神的形体,即失去了生存的意义。由于形与神是生命存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且其均源自胚胎时期,所以在《内经》理论体系中十分重视先天肾精的作用,为后世从肾气培补与保养治疗小儿先天发育不良等提供了理论根据,也为养生保健提供了理论指导。

【应用举例】

人之生也,合父母之精而有其身。父得乾之阳,母得坤之阴,阳一而施,阴两而承,故以母为基,以父为楯。譬之稼穑者,必得其地,乃施以种,种劣地优,肖由乎父;种优地劣,变成乎母;地种皆得而阴阳失序者,虽育无成也。故三者相合而象变斯无穷矣。夫地者基也,种者楯也,阴阳精气者神也,知乎此则知人生之所以然矣。(《类经藏象》)

  黄帝曰: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夭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歧伯曰: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榖,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黄帝说,人的寿命有长短的差别,有的人长寿,有的短命,有的人患病时间很短就突然死亡了,有的患病时间很久而能迁延时日,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道,五脏强健而功能正常,血脉调和匀畅,肌肉间隙通利,皮肤致密,营气和卫气的运行正常,呼吸调畅,气按一定规律流行,六腑正常传化饮食物,并将所化生的津液布散全身,身体各部的功能活动都正常进行,就能够长寿。)(【原文】黄帝曰: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夭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歧伯曰: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译文】黄帝说:人的寿命的长短各不相同,有的短命,有的高寿,有的突然死亡,有的久病在身,我希望听闻其中道理。

岐伯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松懈滑润,皮肤细密,营卫之气的运行保持正常而无错乱,呼吸平和舒缓,不粗不急,气行遵循一定度数,六腑消化谷物,津液布散诸窍,脏腑、气血、肌肉、皮肤各循其常规,所以寿命得以长久。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寿夭的关键,出生之后,身体凭借滋生的营卫津液,滋养脏腑形身,故能长久,若五脏六腑及形身受寒受损,则短命也。——3.寿夭的关键

  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歧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相面之术:告诉我们长寿的面相特点:五官端正,十步以外,清晰可辨,尤其是鼻高挺阔,耳大肉厚,眉阔骨高,五色平和!别小瞧这短短的几行字,却是古人经验的集结,奠定了后世面相学的基石!现在剖析开来仍然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五官端正者心必端正,人们常说相由心生,心存善念者五官必正,人若向善,天必佑之,福虽未至,祸已远离!鼻为明堂,面相学中谓财帛宫,主管一生之福禄,鼻高挺阔鼻翼丰满之人必富贵满门(看看成龙的鼻子就知道了),一生衣食无忧,想不长寿都难!眉阔之人必心胸开阔(双眉之间主心脑),心胸豁达之人必有君子坦荡之风,知天命而不惑,能耳顺而从心所欲,所以寿延百岁!反之中寿而尽也!)( 黄帝说,如何知道人活到百岁才会死亡呢?  岐伯说,长寿的人,鼻道深邃而长,面部的颊侧和下颌等部位的骨高肉厚而且端正,营气和卫气的运行调和通畅,颜面上部的额角、中部的鼻和下部的下颌都隆起,骨骼高大、肌肉丰满。有这些征象的人,活到一百岁才会死亡。)(【原文】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之?歧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

【译文】黄帝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本应活至百岁才死,怎样才能活到一百岁呢?岐伯说:鼻孔深而且长,面部四旁骨骼高大方正,能通调营卫之气及三焦、三里的脉气,鼻骨高起而鼻肉丰满,这样,便可活至百岁,寿终天年。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长寿的外形体貌,使道者,血脉之通路。隧者,行列也。长者,环转之无端也。此言血气充足,循序而流通也。土基高以方者,肌肉厚而充于四体也。脉道流长,肌肉高厚,则营卫通调矣。三部者,形身之上中下。三里者,手足阳明之脉,皆起发而平等也。骨高者,少阴之气足也。肉满者,阳明之气盛也。如此者,长寿也。——4.长寿的外形体貌

黄帝内经中认为长寿的先天禀赋条件和特征

【原文】

黄帝曰: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夭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

岐伯曰: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2),六腑化谷,津液布扬(3),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4)隧以长(5),基墙(6)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7)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

【注释】

(1)解利:此作通达流畅。解,通达。

(2)气以度行:指气血运行的速度与呼吸之间维持着正常的节律关系,一般为一呼一吸脉行六寸,一昼夜全力运行五十周。

(3)津液布扬:津液,代指水谷精气。指水谷精微的正常吸收运行输布而言。

(4)使道:一说指鼻孔,一说指人中沟。

(5)隧以长:深而长的意思。

(6)基墙:基,下巴。墙,面部四旁。

(7)三部三里:三部即三里,指面部的上、中、下三部,分别以额角、鼻头、地角(下颌角)为标志。

【白话详解】

黄帝又问道:人的寿命各不相同,有的短命,有的长寿,有的会突然死亡,有的则是患病之后久治不愈,希望听你讲讲其中的道理。岐伯回答说:五脏强健,血脉和顺,肌肉润滑通利,皮肤腠理细密,营气与卫气的运行正常协调,呼吸舒缓自然而不急不粗,气血运行能与呼吸保持正常节度,六腑能消化饮食水谷,水谷精气亦运行输布全身,总之,人体的一切都能发挥其正常作用,人就能长寿。

黄帝问道:有的人会活到百岁然后才死去,凭什么才会活到百岁呢?岐伯回答说:这种人的人中沟深而且长,下巴和脸部四旁肌肉高厚而方正,营气与卫气的运行通畅和谐,面部隆起,骨骼高大而肌肉丰满,就会活到百岁,享尽天年。

【按语】

本节论述了长寿的先天禀赋条件和特征。先天禀赋,即遗传体质,是决定五脏六腑的发育状态及人之寿夭的关键。五脏发育良好,则精气充沛;六腑发育良好,则水谷消化吸收排泄功能正常,生命活力自然强盛而长寿。另一方面,遗传因素亦决定了人的外貌特征,因此从外貌特征也可了解五脏强弱,推断人之寿夭。如原文指出:“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骨为肾所主,肾为先天之本,肉为脾所主,脾为后天之本,肉丰骨高提示先后天精气皆旺盛,所以人能长寿。“使道隧以长”,鼻孔深长,反映肺能主治节,清浊之气能和畅吐纳;营卫通调,反映心能主血脉等,皆是五脏功能强健的表现,预示能健康长寿。因而通过外部形体特征的观察,可以推断生命机体的寿夭情况。当然,人之健康状态还取决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状况。先天充足,后天得养,则脏腑功能正常。五脏坚固,血脉和调,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寿能长久。反之,五脏不坚,血气虚,脉不通则夭寿。

关于头面形态的长寿特征,除本篇外,《灵枢》还有“五阅五使”、“五色”等篇可资参考。头面形态是先天发育情况的标志。方面大耳,五官端正,说明发育良好;反之,颜面狭小,头部畸形,五官不正,是先天发育不良的表现。发育是否良好,是决定能否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这是古人经过长期观察之后获得的认识,是有着客观依据而合乎科学的结论,不应与预言穷通祸福的相面术等同看待。

【应用举例】

土基高以方者,肌肉厚而充于四体也。脉道流长,肌肉高厚,则营卫通调矣。三部者,形身之上中下。三里者,手足阳明之脉,皆起发而平等也。骨高者,少阴之气足也。肉满者,阳明之气盛也。如此者,寿之征也。(《灵枢集注》)

  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歧伯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若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黄帝说,气在人一生中的盛衰情况,以及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过程中的表现,能讲给我听一听吗?  岐伯道,人生长到十岁的时候,五脏发育到一定的健全程度,血气的运行完全畅通均匀,人体生长发育的根源是肾脏的精气,精气从下部而上行,所以喜爱跑动。  二十岁时,血气开始充盛,肌肉也趋于发达,所以行动敏捷,走路很快。  三十岁,五脏已经发育完善,肌肉发达而坚实,血脉充盈旺盛,步履稳健而喜欢从容不迫地行走。  四十岁的时候,人体的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发育都非常健全,到了最旺盛阶段而逐渐衰退,腠理开始粗疏,颜面的色泽逐渐消退,发鬓开始斑白,因为精气已发展到最高阶段而开始衰减的缘故,所以愿意坐着而不想活动。  到五十岁的时候,肝气开始衰减,肝叶开始瘦薄,胆汁开始减少,两眼开始昏花。  到六十岁时,心气开始衰减,主神志的功能失常,以致经常出现忧愁悲伤的情志改变,又因为血气不足而运行缓慢,所以只想躺卧。  到七十岁,脾气虚弱,皮肤干枯而不润泽。  到了八十岁,肺气衰减,不能涵养魄而魄离散,所以言语容易发生错误。  九十岁,肾气枯竭,其余四脏的经脉气血也都空虚了。  到了一百岁,五脏及其经脉都空虚了,所藏的神气消散了,只有形体躯壳存在,也就死亡了。)(【原文】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歧伯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若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译文】黄帝说:人的气由盛而衰,以至死亡,这整个过程,可以讲给我听吗?岐伯说:人长到十岁,五脏初成,血气已经通畅,这时的经气还在下肢,所以喜欢走跑。到二十岁,血气开始旺盛,肌肉正在发育生长,所以喜欢快走。到三十岁,五脏完全发育成熟,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所以喜欢行走。到四十岁,五脏六腑及十二经脉,俱都十分旺盛而且平和稳定,腠理开始疏松,美好的颜容逐渐哀落,头发略见斑白,这个年岁的人,象一池子满而不荡动的静水,所以喜欢安坐。到五十岁,肝气开始衰退,肝叶开始变薄,胆汁开始减少,视力开始变弱。到六十岁,心气开始衰退,常被忧愁、悲伤所苦,血气懈怠,运行迟缓,所以喜欢躺卧。到七十岁,脾气虚弱,皮肤干枯。到八十岁,肺气衰退,魂魄离散,所以言语经常颠倒错乱。到九十岁,肾气干涸,肝、心、脾、肺四脏及经脉俱已空虚。到一百岁,五脏全部空虚,神气俱都散去,这时,就只有形体独存而终其天年了。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人体生长的规律,人之生长,先本于肾脏之精气,从水火而生木金土,先天之五行也。人之衰老,从肝木以及于火土金水,后天之五行也。好走好趋好步者,春夏生动之气也。人之衰老,从上而下,自阳而阴,故肝始衰而心,心衰而脾,脾衰而肺,肺衰而肾。好坐好卧者,秋冬收藏之气也。肌肉坚固,血脉充满,少阴阳明之气盛也。腠理空疏,鬓发斑白,阳明少阴之气衰也。——5.人体生长的规律

  黄帝曰:其不能终寿而死者,何如?歧伯曰:其五脏皆不坚,使道不长,空外以张,喘息暴疾;又卑基墙薄,脉少血,其肉不石,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翻译为白话就是:“……如何知道人活到百岁才会死亡呢?……人生长到十岁的时候,五脏发育到一定的健全程度,血气的运行完全畅通均匀,人体生长发育的根源是肾脏的精气,精气从下部而上行……二十岁时,血气开始充盛……三十岁,五脏已经发育完善……血脉充盈旺盛……四十岁的时候,人体的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发育都非常健全……五十岁的时候,肝气开始衰减……到六十岁时,心气开始衰减……血气不足……到七十岁,脾气虚弱……到了八十岁,肺气衰减……九十岁,肾气枯竭,其余四脏的经脉气血也都空虚了。到了一百岁,五脏及其经脉都空虚了,所藏的神气消散了,只有形体躯壳存在,也就死亡了。……有的人没活到一百岁就死亡了,这是爲什麽呢?……血气虚,脉不通……所以没有活到一百岁就死亡了。”(相面之术:告诉我们长寿的面相特点:五官端正,十步以外,清晰可辨,尤其是鼻高挺阔,耳大肉厚,眉阔骨高,五色平和!别小瞧这短短的几行字,却是古人经验的集结,奠定了后世面相学的基石!现在剖析开来仍然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五官端正者心必端正,人们常说相由心生,心存善念者五官必正,人若向善,天必佑之,福虽未至,祸已远离!鼻为明堂,面相学中谓财帛宫,主管一生之福禄,鼻高挺阔鼻翼丰满之人必富贵满门(看看成龙的鼻子就知道了),一生衣食无忧,想不长寿都难!眉阔之人必心胸开阔(双眉之间主心脑),心胸豁达之人必有君子坦荡之风,知天命而不惑,能耳顺而从心所欲,所以寿延百岁!反之中寿而尽也!)( 黄帝问,有的人没活到一百岁就死亡了,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答道,这种人的五脏都不坚固而功能失常,鼻道不深,鼻孔向外张开,呼吸急促。另外面部的颊侧和下颌塌陷,脉体薄弱而脉中血少,肌肉不坚实,又屡次被风寒等外邪侵袭,使血气更虚,血脉不通畅。总之,人体正气虚弱,邪气就容易侵人人体而又进一步伤害正气,所以没有活到一百岁就死亡了。 )(【原文】黄帝曰:其不能终寿而死者,何如?歧伯曰:其五脏皆不坚,使道不长,空外以张,喘息暴疾;又卑基墙薄,脉少血,其肉不,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

【译文】黄帝说:那些不能活满百岁而死去的人,是怎么回事?岐伯说:他们五脏都不坚实,鼻子的通道不长,鼻孔外露而且张开,呼吸急速,面部四旁骨骼低矮,脉小血少,肌肉不坚实,常常受风受寒,血气虚,脉不通,真气、邪气相互攻击,致使体内血气失常,导致邪气深入,所以会中年而死。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不能长寿的原因,人秉先天之气虚薄,而后天犹可资助培养,如能勿犯贼风虚邪,亦可延年益寿。若秉气虚弱,而又不能调养,兼之屡遭风寒,故致中年夭亡而不能尽享天年。——6.不能长寿的原因)(黄帝向请教岐伯说:请先生给我讲讲人的生命开始形成,是以什么气为基础?气立以何护卫?怎么会失气而亡?又怎样得气而生呢?

  岐伯回答说:人的生命开始形成,是以母亲的阴精气为基础,以父亲的阳精气为护卫,丧失了阴阳交合的神气就会死亡,获得了神气才能生存。

  黄帝追问:什么是神气呢?

  岐伯回答说:阴阳精气交合孕育生命,胎儿在母体中逐渐发育,营养精气与护卫精气运行已经畅通,肝心脾肺肾五脏已经形成,神气已经守藏在心脏,魂魄已经全部完备,这时才会成为一个形神合体的人。

  黄帝问:人的寿命长短各不相同,有的人会折寿,有的人会突然死亡,有的人虽然患病却能够生命蔓延很久。请先生给我讲讲这个大道奥理。

  岐伯回答说:五脏精气坚实稳固,血脉运行阴阳平衡,肌肉腠理清晰通畅,皮肤致密厚实,营养精气与护卫精气运行保持正常,呼吸轻微舒缓,体内精气运行有度,六腑消化饮食水谷产生的津液散布全身,五脏六腑精气运行皆保持正常,这样的人就能长生久视。

  黄帝问:正常人寿命超过百岁才会自然死亡,怎样达到这种境界呢?

  岐伯回答说:通过自我调养,使自己的人中沟变深变长,脸颊骨肉隆起保持面相五官端正,让体内营养精气与护卫精气运行通畅阴阳平衡,面部三庭额头、鼻梁、下巴都能够隆起,骨骼健壮肌肉丰满,这样就可以超过百岁才寿终正寝。

  黄帝问:人体精气盛衰直至死亡的变化过程,先生能给我讲解一下吗?

  岐伯回答说:每个人成长到十岁的时候,五脏精气逐渐稳定,血气运行已经通畅。这时,生长发育的动力源于下半身的肾脏精气,就表现为喜欢跑动。

    到了二十岁时,血气逐渐旺盛,肌肉开始生长发达,就会表现为争强好胜。

    到了三十岁时,五脏精气完全稳定,肌肉强劲坚实,血脉运行旺盛丰满,就会表现为喜爱远途旅行。

    到了四十岁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精气皆达到运行平稳极盛状态,肌肉腠理却开始疏松,面色荣华日渐消退,两鬓毛发出现斑白,心脏精气旺盛平稳不易冲动,就会表现为喜好静坐不愿活动交往应酬。

    到了五十岁时,肝脏精气开始衰弱,肝脏系统枝叶逐渐消薄,胆汁分泌开始减少,两眼开始昏花。

    到了六十岁时,心脏精气开始衰弱,时常感觉神志恍惚忧愁悲伤,血气运行日渐滞缓,就会表现为喜欢卧床静养。

    到了七十岁时,脾脏精气开始衰弱,皮肤日渐干枯失去光泽。

    到了八十岁时,肺脏精气开始衰弱,魄气时常游离,就会表现为容易出现言语失误。

    到了九十岁时,肾脏精气开始枯焦,肝心脾肺四脏经脉精气日渐空虚。

    到了一百岁时,五脏经脉精气皆已空虚,神气俱散,仅剩形体躯壳存在,就只等寿终正寝了。

  黄帝追问:有的人没有活到百岁正常寿命就夭亡了,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这些人的五脏精气皆不坚实稳固,使得面部人中沟不够深不够长,鼻孔外张开造成肺脏精气外泄,呼吸气粗喘急,脸颊和下巴骨肉塌陷,经脉血液不足,肌肉不坚实。经常容易遭受风寒邪气侵害,使得血气更加虚弱,经脉精气运行不通畅,体内正气与邪气相互交争,阴阳精气运行逆乱又会招致外界虚邪贼风侵害,所以到了五十岁左右就会寿命终结。

黄帝内经中认为生命过程及各阶段表现与生理特点

【原文】

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岐伯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1)。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2)。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3)。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4)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5)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黄帝曰:其不能终寿而死者,何也?岐伯曰:其五脏皆不坚,使道不长,空外以张(6),喘息暴疾(7),又卑基墙,薄脉少血,其肉不石(8),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9),故中寿而尽也。

【注释】

(1)走:跑。

(2)趋:快走。

(3)步:缓行。

(4)颇:《太素》作“鬓”。

(5)四脏经脉:指肝心脾肺四脏经脉,即手少阴、足厥阴、足太阴与手太阴经。

(6)空外以张:空,同“孔”。指鼻孔向外张开。

(7)喘息暴疾:疾,急也。形容呼吸喘促急迫。

(8)其肉不石:石,《太素》作“实”,其肉不实,指肌肉虚松。

(9)乱而相引:乱,紊乱。指正气紊乱而邪气入侵。

【白话详解】

黄帝问道:人在生命的整个过程当中,血气的盛衰变化情况以至最终死亡的原因,我能够听听吗?岐伯回答说:人长到十岁的时候,五脏刚刚定型,血气也已贯通。这时人体的生气主要处在下肢,所以喜欢跑动。长到二十岁的时候,血气开始旺盛,肌肉正处在重要的发育生长时期,所以喜欢快步行走。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五脏已经完全发育成熟,肌肉强健发达、腠理固密,血脉也已旺盛充盈,所以喜欢稳步行走,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五脏六腑与十二经脉的状态都达到了旺盛的顶点并且稳定了下来,皮肤腠理开始松弛,面部的光泽逐渐衰退,鬓发也略微现出斑白之色,精力已经有所下降,所以喜欢安坐。到了五十岁的时候,肝气首先开始衰弱,接着是肺叶开始萎缩,胆汁开始减少,眼睛开始昏花。到了六十岁的时候,心气开始衰弱,会常常因为身体衰老而忧虑悲伤、叹息苦恼,血气已显无力,肢体困顿懒惰,所以喜欢躺卧。到了七十岁的时候,脾脏的功能已经衰弱,皮肤也变得干枯而毫无光泽。到了八十岁的时候,肺气已经衰弱,魂魄也已离开躯体,所以言谈容易出现错误。到了九十岁的时候,肾气已近枯竭,肝、心、脾、肺这四个脏器的经脉则都已空虚无物了。最后,到了一百岁的时候,五脏的经脉血气就全都空虚了,神气也完全离开了躯体。这样,人就只剩下一具空壳而独自存在,于是生命就在享尽天年之后终结了。

黄帝问道:那些不能享尽天年而死去的人,其死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岐伯回答说:是由于他们的五脏都不强健,人中也不显长,鼻孔向外张露,呼吸喘促急迫,地阁短而狭小,脉管薄而血液少,肌肉松弛,经常感受风寒邪气,体内气血虚弱,脉不通畅,正气与邪气相互交争,正气虚弱,邪气外侵,所以活到中年就会死亡。

【按语】

本节以10岁为一个阶段,论述了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及各阶段表现与生理特点。人的生命,本源于先天精气,此精气在人出生后即藏于肾,其自然盛衰的规律,制约着脏腑、经脉、气血的盛衰变化,在生命过程中的表现是筋骨肌肉形体状态、感觉、运动以及性情、思维由幼稚到成熟,由盛壮到衰竭,于是渐次表现为“好走”、“好趋”、“好坐”、“好步”与“好卧”的不同生理改变。说明人的生命活动,决定于五脏精气的盛衰。因此,保养精气神是保命长寿的重要关键,从而为摄生保健、防止早衰、维护健康等养生方法提供理论根据。

经文还论述了“中寿而尽”的原因与机理,与前文所述“故能长久,乃百岁而终”相对,中寿而尽的原因是先天禀赋薄弱,后天调养失当,以致邪气犯正,精气衰弱,脏腑空虚所致。其在头面部的表现特征为骨肉瘦薄甚至塌陷,面色枯萎无神,鼻孔外张,呼吸急促。故张志聪说:“此言人秉先天之气虚薄,而后天犹可资培,更能无犯贼风虚邪,亦可延年益寿。若秉气虚弱,而又不能调养,兼之数中风寒,以致中道夭而不能尽其天年矣。”

总结

  人的生命是有一定期限的。古代养生家、医家认为在百岁到百二十岁之间。如《素问·上古天真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如《尚书·洪范篇》:"寿、百二十岁也",《养身论》亦说:"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此外,老子、王冰也都认为天年为120岁。西德著名学者H. Franke在1971年提出:"如果一个人既未患过疾病,又未遭到外源性因素的不良作用,则单纯性高龄老衰要到120岁才出现生理性死亡"。事实上,120岁的天年期限与一般的长寿调查资料相符,自古至今超过这一生理极限的例子也是不少的。

  不过,吉尼斯世界纪录,人的寿命多没有超过120岁的,目前在世的最长寿者在116岁左右。这基本上也符合本文的论述,即两个甲子。

  关于人的自然寿命,还有很多的观点,我们给大家摘录一上:

  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50—160岁。

  根据寿命期为生长期的5—7倍计,人的自然寿命为100—170岁;

  根据寿命期为性成熟期8—10倍算,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10—150岁;

  根据细胞分裂指数算,人类细胞约能分裂50次,平均每次分裂周期约为二年半,那么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20来岁;

  根据怀孕期推算,十月怀胎,那么人的自然寿命约160—170岁;

  有的科学家认为人可活到二百、三百、甚至五百岁....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巴风研究认为,一般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它完成生长期的5~7倍。比如,牛的生长期约6年,它的最高寿命约30~42年;人的生长期一般都在20~25年之间完成,按这样推算,人的最高寿命应该在100~175岁之间。

  事实证明,牛、马以及其他动物均可以活到大自然赋予的自然寿命,而人却只能活到自然寿命的一半左右,人类为何活不到自然寿命呢?科学家研究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人的呼吸方式的改变。除了人以外,所有的动物均采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肺部细胞的功能,增大肺活量。而人类只是在胎儿和婴儿时期以腹式呼吸为主,自从学走路时开始,许多人就改变为胸式呼吸为主了。由于人类改变了呼吸方式,致使大部分肺叶细胞长期闲置不用,使其失去活性而导致肺活量变小,影响长寿。

  第二,人的运动姿势的改变。人类用双足直立行走代替四肢爬行,随之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直立姿势缩小了骨骼、关节、肌肉、韧带等全身运动系统的活动幅度,并且使脊柱负荷过大;直立姿势使大脑处于人体最高位置,导致大脑极易缺血缺氧,由于心脏只进行一些极度缩小生理强度的慢性运动,也使心脏的适应能力逐渐减退。这些都容易使大脑、心脏发生疾病。

  第三,人的消化功能的改变。人类与动物相比,其消化功能萎缩十分明显,咀嚼能力下降,吞食能力丧失,以及胃肠道细菌构成的改变,使人类极易出现致命的代谢病、文明病等疾患。

  第四,人的循环功能的改变。人类生活在日益舒适的环境中,使血管的锻炼越来越少,以致使全身微血管逐渐壅塞硬化,加之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使人类的心脑血管易硬化而缩短寿命。

  此外,人类的神经系统高度发达,心理活动变化多端。由于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各种情绪的变化,成为导致疾患的重要因素。因此,人类情绪的变化也是影响寿命的因素。

  有鉴于此,尽管现代医学很发达,但因为社会压力加大,以及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多方面的原因,不仅多数人无法活到天年,而且还会有很多人夭折,这多与人的生活方式有关。换言之,即使你天生禀赋很好,但如果不会养生,过多的耗费自己的身体,将会提早结束生命。 

归纳:本篇《天年》,主要论述的是人之寿夭的问题,作者首先论述了生命形成的基本问题,然后论述了寿夭的关键,指出长寿的外形体貌,接着叙述了人体生长的规律,最后则言说不能长寿的原因,使我们对人生寿命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所以,长寿的关键不是吃尽山珍海味,不是养得细皮嫩肉,而是锻炼得皮紧肉坚,风雨难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