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篇“接地气”的趣诗妙文,“跨界大佬”东坡居士当之无愧

 123xyz123 2022-09-26 发布于湖南

清朝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引用过一首趣诗《戏题》:

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

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可见,“诗词大家”们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不食人间烟火,他们的生活也很接地气,他们也有我们意想不到的“真性情和糗事情”!

【一】 陶渊明的教子焦虑

同现代大多数家庭存在教育方面的焦虑一样,“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也有教子焦虑,不同于现代家庭的分工,“养不教父之过”使他责任难逃,无奈之下,他写过一首诗《责子》吐槽儿子。

《责子》

(东晋)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十六岁的老大阿舒懒惰无人能及,十三岁的阿轩也不爱学习,阿雍阿端十三岁了,连六和七都不认得,小儿子阿通,快九岁了,只知道天天找吃的。

现代家庭“大号”练废了,还可以再弄个“小号”接着练,可是所有的号都练废的陶渊明只能感慨自己的人生,难道这是我的命吗?算了,举起酒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二】 诗仙李白也“八卦”

肆意洒脱的李白在面对以他为偶像的挚友杜甫时,不再“仙气飘飘”,深知杜甫性格的李白在两人久别重逢时,曾写《戏赠杜甫》一诗调侃。

《戏赠杜甫》

(唐)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带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挚友久别重逢,李白问杜甫:请问老兄自从分别以后为何如此消瘦?恐怕都因为这一段岁月里做诗太辛苦吧。

内容八卦,语气轻松,只有真心相交的挚友才能让诗仙放下“马甲”,获得片刻的轻松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 边塞岑参也调皮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记忆中的“边塞诗人”岑参大多诗作都是这种反映边塞风光和将士征战的内容。

公元751年三月,诗人跟随高仙芝来到初春的凉州城,在经历了辛苦旅程之后,诗人蓦然看到老翁沽酒待客的温馨场面,心情轻松起来的诗人灵机一动,做了一首《戏问花门酒家翁》

《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一个老人家在卖酒,将上千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花门楼口。岑参见了,开玩笑说:“道路旁的榆荚看起来很像一串串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酒,您可卖否?”话说,您这么调皮,让同僚们怎么看?让你的上官怎么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 稼轩居士也“断片”

豪放派的代表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追忆自己沙场生涯,虽写得醉里酒后,实际上是清醒至极。而另一首《西江月·遣兴》则是喝酒后“断片”的表现。

《西江月·遣兴》

(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诗人醉酒之后,倚松追问:“我醉到什么程度?”疑心松枝摆动,要来扶我,连忙用手一推说:“去”。

松树:我是谁?我在哪儿?发生了什么?

除了这首对松询问的醉酒词外,辛弃疾还写过一篇风格独具的戒酒词——《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年长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大意就是,酒杯你过来,我告诉你,你知道酒醉伤身,却对我这样的知心朋友一味怂恿,还以刘伶为例劝说,真是薄情少恩!现在我口干舌燥、患病懒睡,我决定整饬自身,避免伤害,我郑重地跟你约定:你赶紧离开,我的力量仍然可以将你摔碎。酒杯惶恐道谢,说:你赶我走,我就走,你招我回来,我也一定再回来!

酒杯:你是导演你说了算,这锅我不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