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思丨时间管理最重要的一条建议:先吃掉那只青蛙

 景夜思 2022-09-26 发布于安徽

文丨周景,图丨pexels

01

看《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提到朱元璋打败张士诚以后,剩下的两个主要对手是徐寿辉和陈友谅。

到底应该先干掉谁呢?大家都认为应该先拿徐寿辉开刀,因为他的实力相对弱一些,成功率更高些。但是朱元璋力排众议,觉得应该先挑那个更强大的对手陈友谅过招,原因很简单——这两个人的性格特点完全不同。

如果先揍张士诚,陈友谅喜欢搞事情,肯定来救援,到时候双拳难敌四手就尴尬了。

如果先打陈友谅,张士诚肯定躲在一旁傻乐,这家伙没什么远见,脑子里没有唇亡齿寒的概念。

事实正如朱元璋所料,先啃难啃的骨头,后来的事情就势如破竹了。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高手的建议,在工作中也是一样,先做难做的事情,把自己的时间、资源都投入到这个主战场,等攻克了这个“大山头”以后,再去做其他容易的事情,就势如破竹了。

西方有一句谚语,大意是说:如果你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吃掉一只活青蛙,你会惊喜地发现,这一天接下来的时间里,就没有什么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

这只青蛙就意味着你最艰巨、最重要的任务。即使在“吃掉”这只青蛙以后,我们再也没有多少余力去处理其他的事情,也是非常划算的,因为那些事情做与不做,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对于朱元璋来说,搬走了陈友谅这个大石头,也就是消灭了通往帝王之路的那只青蛙,“天下足定矣!”

02

博恩·崔西有本书就叫《吃掉那只青蛙》,他说:“如果你必须吃掉两只青蛙,那么要先吃那只长得更丑陋的。换个说法,如果你面临两项都很重要的任务,那么你应该先处理更艰巨、更困难、更重要的那一项。”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感觉自己被各种琐事淹没,时间永远不够用。当自己好不容易做完这些事情的时候,新的任务又像“一大波僵尸”一样朝自己赶来。我们似乎永远没有时间去做完所有的事情,只能疲于应付,到最后盘点的时候才发现,我们确实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最重要的那件事依然躺在待办事项的清单上,朝我们耀武扬威。

这是最要命的,我们拼命努力,但是成效不明显。原因是我们没有在那些更重要、更具有影响力的事情上投入更多的时间。

我们没想试图寻找那只青蛙,或者不知道如何找到它,时间都浪费在小鱼小虾身上。

如果你每天上班的时候,想到什么做什么,来了什么任务就做什么,什么事情被人催了就做什么,说明你做事情没有计划,没有找青蛙的概念。

博恩·崔西建议,我们要提早点上班,这样就有时间做好工作计划,可以阅读工作领域的专业期刊,通过读书或者培训提升自己的技能,然后集中注意力完成高价值的任务。保持这样的工作习惯,会对未来的成长大有裨益。

相反,如果我们是踩着点到达办公室,慌慌张张地应对各种工作指令或者同事的闲聊,就很容易丢掉工作的掌控感。

当同事来到办公室的时候,你已经高效率地工作或者学习了一个小时、半个小时,心理上会获得更大的满足感。

03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如果明天你有什么事要做,最好现在就开始。”

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以前常听人说,截止日期是最大的生产力,但是没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把时间算得死死的,终会在某个时间点崩盘。

如果我明天需要写一篇文章,今晚就写完,没什么比这个更让人感到轻松的了。假如我去刷视频,虽然今天晚上我过得很轻松,但是明天就不那么愉快了。

如何破局?唯有自律。要想先吃那只青蛙,就不得不克服自己的畏难情绪。

《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里的第一部分就提到:“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斯科特·派克说:“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这四个原则如何理解呢?就拿写作来举例吧。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现在不能出去玩,也不能玩手机。需要把手机放到一边,安安静静地坐在电脑前,花点时间构思写作的主题,列出大纲,查找资料,再一鼓作气写出来,最后检查,在这2个小时的时间里,需要克服很多的诱惑,我把手机设置为专注状态,在设定的时间段里,除了接电话,啥也干不了。但即使这样,我也忍不住拿起过三四次手机,同时在写作到一半的时候,跑去厨房吃了几块柚子,不是因为想吃东西,只是写作卡壳了,无法集中注意力。

在我没有吃掉青蛙(可以视为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居然跑去吃水果……

承担责任,可以理解为完成读者的期待,通过写作给他们一些帮助或者安慰,尽管我做不到日更,但尽可能地确保以认真不敷衍的态度去写作。昨天有个读者给我留言,说了很多话,我看不出对方到底想咨询什么问题,就询问说你的问题是什么,对方回复说,没有具体的问题,就是想和你聊聊,吐个槽而已。倾听读者的诉说,似乎也成了作者的一个责任。

忠于事实,就是在写作中有理有据,有出处的,要标记作者和文献来源;涉及读者提问的内容,我会隐藏提问者的身份,并对相应的问题进行一些脱敏处理或者改编,在避免透露当事人的信息同时,尽可能地保持问题的原貌。

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如果写得快,质量可能就没有办法保证,如果写得慢,又没有那么多时间。怎么办?那就只能尽可能地在时间和质量上保持平衡,给自己一定的时间(例如2个小时写2000字),这样技能避免无休止的时间投入,也能避免为了单纯地发布一篇文章而胡任务。

写到这里,今天的文章写完了,这只青蛙被吃掉了。

希望对你有启发,晚安。


近期更新文章,点击下方链接阅读:
夜思丨别争对错,你需要的是解决方案
夜思丨我们都太着急了
夜思丨用数量确保质量:那些牛人比你想象的更勤奋
夜思丨让自己变得更快乐的3个方法
夜思丨用课题分离解决情绪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