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好五运六气是中医临床的必要基础03

 hnhksyf 2022-09-27 发布于海南

图片

二 从化理论

从化理论在“七篇大论”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内涵颇多,如六气从化、五行运化、同化、六气标本中气从化等含义。本文着重对标本从化和六气从化加以介绍。
1 标本从化理论
标本从化理论的具体内容见于《素问·六微旨大论》和《素问·至真要大论》,主要可概括为分配规律和从化规律。
(1)分配规律
《素问·六微旨大论》以六气分主六经,区分六经的性质,并据以提出六经之间互为中见的特定关系,如“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六气在三阴三阳之上,故六气为本,三阴三阳为标。这里主要揭示了六经的性质:少阳的性质为火,阳明的性质为燥,太阳的性质为寒,厥阴的性质为风,少阴的性质为热,太阴的性质为湿。少阳相火与厥阴风木,阳明燥金与太阴湿土,太阳寒水与少阴君火,是脏腑、表里、阴阳的关系,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因而互为中见。
(2)从化规律
在分配规律基础上,《素问·至真要大论》进一步阐释了六经之从化:“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i有不从标本者也⋯⋯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一所谓本,指病理变化以本气为主,所以说化生于本。
少阳的性质为火,太阴的性质为湿,标本性质相同,故从本化;少阴本热而标阴,太阳本寒而标阳,本标异气,既可以从阳化热,也可以从阴化寒,所以说有标本之化;阳明中见为太阴湿土,燥从湿化,厥阴中见为少阳寒水,木从火化,所以以中气为化。
标本中气从化理论揭示了三阴三阳内在的联系,结合六经,则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六经的病理机转,推断六经的病变趋向,对于分析人体之生理病理及临床治疗,有着一定的意义。
2 脏腑从化理论
运气七篇中,有一段是用来阐述岁运不及之年,气候、物候、病候随其五行属性之生克而变化的内容,共有五处。如《素问·五常政大论篇》有云:“委和之纪,是谓胜生,生气不政,化气乃扬⋯⋯从金化也⋯⋯其病支废痈肿疮疡⋯⋯'此处“从金化”指木运不及,金来乘之,木被金同化而表现为金的特性。就气候而言,春在五行属木而秋属金,木运不及则春行秋令,春天里应温不温,出现清凉的现象。
其余四处如“⋯⋯从水化也'、“.⋯”从木化也'、“⋯⋯从火化也'、“⋯⋯从土化也”其意均同“从金化',指岁运不及之年,五行所胜者要被所不胜者同化。
人与天地相参。天地有此变化,则人亦有此变化。五脏中,肝属木,而肺属金,若肝木不及,除了出现相应的肝病之外,也可表现出一些肺病的症状,这个就是脏腑从化理论。
三 六气从化理论
《素问·六微旨大论》有云:“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六气正常的运动变化是天地万物正常生化的必要条件,若其中一气过亢,就会破坏整体六气运动变化的正常进行,威胁到天地之间正常的生化,即所谓“亢则害'、“害则败乱,生化大病”。承制的意义在于使每一气的活动都受到监控,一旦某一气过亢,则能够制约该气的那一气要起而制约之,使其不能亢而为害,从而保证整体六气运动变化的正常进行,使生化复常,即所谓“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这段话为我们揭示了“亢害承制“的基本规律,笔者认为它还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六气性质并非一成不变,在~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如随人之禀赋而变化,亦或相互之间的转化。
1 从人之禀赋而化
《灵枢·五变篇》提出:“一时遇风,同时受病,其病各异。”又如《素问·风论》所言:“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其病各异,其名不同。”何也?诚如《医宗金鉴》言:“人感受邪气虽一,因其形藏不同,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感受同一邪气后,由于素体有寒、热、虚、实之不同,邪气性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如:素体阴虚阳亢者,受邪后多从热化;素体阳虚阴盛,受邪后多从寒化;素体津亏血耗者,易致邪从燥化热化。若气虚寒湿偏盛者,受邪后多从湿化寒化。
2 六气可相互转化
“运气七篇'并无专篇对此加以论述,这一观点主要在于后世医家深研运气学说之后得出,如刘完素研究运气学病机十九条,认为“六气皆从火化'等等。
现代匡调元研究六气之间的转化认为其主要有“风从寒化、风从热化、湿从寒化、湿从热化、寒从热化、燥从热化、燥从寒化”等六种形式。
总之,运气学气化论是运气学说的核心,同时也是重要的中医理论之一。它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升降理论,一个是从化理论。两者对于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都有着很高的价值,曾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近世不少学者(如任应秋等)认为,金元时期不同医学学派的形成,或多或少地,直接间接地和医家对五运六气理论(主要指气化理论)的理解与创新有关,如刘完素的火论,李东垣的脾胃论等等。

附: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六微旨大论 

黄帝问曰: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夫子数言谨奉天道,余闻而藏之,心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天之道,可得闻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明乎哉问!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时也。
  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
  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
   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
   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
   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
   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
   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
   本标不同,气应异象。
  帝曰:其有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太过,何也?
  岐伯曰: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来气不及也;未至而至,来气有余也。
  帝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如何?
  岐伯曰: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则病。
  帝曰:善。请言其应。
  岐伯曰:物生其应也,气脉其应也。
  帝曰:善。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
  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情承之。
  帝曰:何也?
  岐伯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帝曰:盛衰何如?
  岐伯曰: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邪则变甚,正则微。
  帝曰:何谓当位?
  岐伯曰: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
  帝曰:非位何如?
  岐伯曰:岁不与会也。
  帝曰: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水运之岁,上见太阳;奈何?
  岐伯曰:天之与会也,故天元册曰天符。
  帝曰:天符岁会何如?
  岐伯曰:太一天符之会也。
  帝曰:其贵贱何如?
  岐伯曰:天符为执法,岁位为行令,太一天符为贵人。
  帝曰:邪之中也奈何?
  岐伯曰: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
  帝曰:位之易也,何如?
  岐伯曰: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逆则其病近,其害速;顺则其病远,其害微;所谓二火也。
  帝曰:善。愿闻其步何如?
  岐伯曰:所谓步者,六十度而有奇。故二十四步积盈百刻而成曰也。
  帝曰:六气应五行之变何如?
  岐伯曰:位有终始,气有初中,上下不同,求之亦异也。
  帝曰:求之奈何?
  岐伯曰: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日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
  帝曰:愿闻其岁六气,始终早晏何如?
  岐伯曰:明乎哉问也。甲子之岁,初之气,天数始于水下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五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所谓初六天之数也。
   乙丑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二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三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所谓六二天之数也。
   丙寅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五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所谓六三天之数也。
   丁卯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二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三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刻于下水百刻。所谓六四天之数也。次戊辰岁初之气复,始于一刻,常如是无已,周而复始。
  帝曰:愿闻其岁候何如?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日行再周,天气始于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气复始于一刻,所谓一纪也。是故寅午戌岁气会同,卯未亥岁气会同,辰申子岁气会同,已酉丑岁气会同,终而复始。
  帝曰:愿闻其用也。
  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
  帝曰:何谓气交?
  岐伯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
  帝曰:何谓初中?
  岐伯曰: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气同法。
  帝曰:初中何也?
  岐伯曰:所以分天地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初者地气也,中者天气也。
  帝曰:其升降何如?
  岐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
  帝曰:愿闻其用何如?
  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帝曰:善。寒湿相遘,燥热相临,风火相值,其有闻手?
  岐伯曰:气有胜复,胜复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变,变则邪气居之。
  帝曰:何谓邪乎?
  岐伯曰: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故气有往复,用有迟速,四者之有,而化而变,风之来也。
  帝曰:迟速往复,风所由生,而化而变,故因盛衰之变耳。成败倚伏游乎中,何也?
  岐伯曰: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
  帝曰:有期乎?
  岐伯曰:不生不化,静之期也。
  帝曰:不生化乎?
  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
  帝曰:善。有不生不化乎?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与道合同,惟真人也。
  帝曰: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