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郁”非彼“郁”:...

 鉴益堂 2022-09-27 发布于福建

  小鲁最近不知道因为什么,突然出现了失眠,胃肠道不适,而且经常爱叹气,还总是爱发脾气,到医院各个科室检查,结果显示各项身体指标都正常,没啥毛病,可是,身体上的不适却始终没有消除。最后小鲁到了中医科,中医大夫告诉他这种情况属于肝郁气滞,开了一种叫“解郁丸”的药,吃了一个月,浑身的症状神奇的消失了。小鲁对着药盒上的名字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自己得了抑郁症吗?可自己并没有情绪低落、闷闷不乐的抑郁情绪呀?为什么吃解郁丸能够治好呢?

  今天我们就来告诉大家一个医学知识:你所了解的“郁”和中医的“郁”到底有什么区别。

  是“肝郁”不是“抑郁”何为“郁”呢?在汉语中,它可以指代草木茂盛,如“郁郁葱葱”;也可表积聚、不畅,如“郁积”、“郁结”。在中医学中,它取后者之意,表凝滞,不通。

  1.“郁”就是不通

  “凡病之起,多由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意也。”——北宋王安道《医经溯洄集》

  中医认为,郁是指凝滞,不通畅。不同于西医之“郁”更多和情感相关,如抑郁,焦虑等,中医之“郁”指的是一种人体气机不畅的状态,也就是气的流通不畅,郁滞不通的病理状态,身体的有用物质不能够随着气的运行输送到身体各处,而气机不畅带来的“郁”,则不仅有心情烦闷、易怒等情绪症状,还会伴有躯体症状如胸胁胀痛、少腹不适、多发结节等。所谓“郁生百病”就是这个道理。

  2.“郁”多是肝郁

  “凡郁皆肝病也。治郁先治肝。”——元朱丹溪《丹溪心法》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是调畅气机的中心环节。若肝失疏泄,则气机滞而不通,形成“郁”;由“肝郁”而“气滞”,气机不畅则影响人体各部位功能的正常运转,引发病证。可见,气机的关键在于肝;人之气机有郁,往往由肝而始,要从肝论治。

  3.“郁”多由压力引起

  中国有句家喻户晓的话:“怒气伤肝。”这是对中医“七情致病”理论朴素而直观的表达。中医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与肝之疏泄密切相关。大家都知道,“心平气和”,反之,“心不平”则“气不和”,情志异常,会影响肝的气机疏泄,产生肝气郁结等病理变化。

  当代社会节奏快,每个人都承担着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压力,这些是来自外部的压力;同时,诸如更年期、慢性病等因素,会引起激素、内分泌的异常,形成内在的压力。这些内、外部的压力,都可能使我们情志过极;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就会导致肝郁,引发一系列症状:

  肝郁气滞——导致心情郁闷、胁肋胀痛、失眠多梦、胃胀嗳气;

  肝郁化火——导致烦躁易怒、口干口苦、五心烦热;

  肝气郁结——引起甲状腺、乳腺结节、月经不调、痛经...

  面对压力,你更需要的是“疏肝”

  既然压力无法避免,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一方面,调整好自身状态,注意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按时起居,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若出现失眠、心烦等肝郁的症状,可选择中药调理。因为症状由压力导致肝郁而起,故“疏肝”就是最对症的治则。

  解郁丸源自疏肝名方“逍遥散”和医圣张仲景“甘麦大枣汤”,由“中原药王”杨毓书医生化裁加减而成,对各种压力引起的肝郁有好的疗效。可以通过疏肝,全面治疗肝郁引发的各种症状。

  压力是病因,肝郁是病机,失眠是症状。疏肝直达病机,解决根本。安神治标,疏肝治本。解郁丸,疏肝安神,标本兼治,还你好睡眠,好心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