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4年75岁贺子珍病逝,骨灰中惊现坚硬异物,揭开尘封50年的往事

 龙泉清溪 2022-09-27 发布于山东

1984年4月25日,毛主席前妻贺子珍的遗体在上海进行火化。

火化之后,人们竟在她的骨灰里发现几块非常坚硬的异物。

众人大惊:骨灰里怎么会有这些异物呢?高温炉的焚烧都不能让它们融化?

经过辨认,这些异物竟是弹片!

贺子珍的身体里怎么会有这么多弹片呢?带着这些弹片的她,要承受多少痛苦呢?

一 背也要背着子珍一起走

1933年,蒋介石调集了100多万的兵力,采取“堡垒主义”的战略,对革命根据地发起了第五次大规模“围剿”。

红军战士奋勇抗战,但是最终反围剿依然失败了。

次年10月,为了保存革命火种,中央不得不做出战略转移的决定,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当时包括贺子珍在内的30名女战士也在其中。

长征十分艰苦,女战士们要担任宣传和救护工作,也要扛起枪参加战斗,她们就是著名的“中央红军三十女杰”。

当时中央规定夫妻不能在一起,所以毛主席在前线指挥部队,贺子珍等女红军则在后面的修养连里。

红军一路转战,遵义会议之后,在毛泽东的指挥部署下,红军完成了著名的四渡赤水。

这是长征路上的一场决定性战役,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边境的计划。

随后,红军风雨兼程,很快来到了贵州与云南的交界处,正是在这里,贺子珍遇到了改变了她余生的一场大灾难。

1935年4月,云贵交界处的一条树木茂密的山道上,一支绵延的红军队伍正在行进。

这支队伍正是贺子珍所在的修养连,因为修养连里有很多伤员,行军比较慢,所以天近中午的时候,休养连决定就地休息,吃过午饭再出发。

这里非常偏僻,大家又都躲在隐蔽处,本以为不会遭遇危险,但是万万没想到,还是被敌人发现了目标。

一阵轰鸣声突然从头顶传来,紧接着就是几颗炸弹投下,以及铺天盖地的机枪扫射。

战士们被打得措手不及,很多人都受伤了。

贺子珍担心战友们,撑着病体站在高处,指挥大家隐蔽。就在此时,敌机发现了贺子珍,一阵机枪向她扫射而来,幸好警卫员反应快,一把把贺子珍拉走,才躲过一劫。

贺子珍从烟尘中爬起,正好看到离她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担架,担架暴露在敌机的视线里,而担架上的伤员因为伤势太重,虽然奋力挣扎,却一直无法离开担架躲进安全区域。

贺子珍不顾一切,向伤员扑去,就在这时,一个炸弹投下,贺子珍想也没想,就扑在伤员身上,用自己的身体做护盾,保住了这个伤员。

一阵爆炸声过后,伤员得救了,贺子珍却倒在了血泊里,昏迷不醒。

敌机远去,大家赶紧起来救助伤员,这时候才发现,贺子珍趴在那里一动不动,身上到处是血。战友们吓得大哭,呼喊道:“贺大姐,你醒醒啊!”

警卫员赶紧把总卫部的战地医生找来,医生先给贺子珍打了抢救针,然后仔细检查伤处,发现贺子珍从头部到四肢,一共有17处被弹片击重,其中一处弹片从右背部划到右胳膊,撕开一道长长的口子,鲜血直流。

必须马上清除弹片,但是行军途中医疗条件不足,医生只能让几个人按住贺子珍,然后硬生生地用镊子从她的伤口里往外取弹片。

但是最后也只能取出皮肤表面的弹片,而深处的11块弹片却无法取出,这些弹片就这样一直留在了贺子珍的身体中。

昏迷中的贺子珍终于醒了,醒来后她第一时间询问其他战友的情况,以及那个她保护的伤员怎样了,得知伤员无恙后,她欣慰地笑了。

然后对身边的战友说:“将我放在老乡家,等身体好了,我会去找部队。”

贺子珍之所以提出这个请求,是因为自己伤势过重,怕耽误大家前进。

但是老乡家没有药品,更别提医疗设备了,再说还有国民党的追捕,如果把贺子珍留下,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大家都不同意。

(贺子珍受伤处)

但是贺子珍依然坚持,这时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和弟媳钱希均赶了过来,贺子珍拉着二人的手,含泪说道:

“泽民弟,希均妹,我大概不能和你们一起北上了。我负伤的事,请你们暂时不要告诉润之。他在前线指挥作战,很忙,别再分他的心。请你们把我寄放在附近老百姓家里,我们等革命胜利的时候再见。”

虽然贺子珍一再强调,不要把消息告诉毛泽东,但是毛泽民依然给毛泽东打电话汇报了情况。

毛主席在听到妻子重伤的消息后,非常紧张非常难过,但是因为要指挥前线作战,走不开,只能在电话里交代毛泽民:

“不能把贺子珍留在老百姓家,一是无医无药,二是安全没有保证,就算抬也要把她抬走。”

第二天清晨,一阵马蹄声响起,原来是毛主席风尘仆仆地赶来了。他冲到贺子珍的担架前,握住妻子的手,看着重伤的妻子,他心如刀绞,急切地问道:“子珍,怎么样?好点没有?痛不痛?”

听着耳边熟悉的声音,昏睡中的贺子珍醒了过来,她看着眼前的丈夫,无数的情绪涌上心头,但是为了不影响毛泽东的工作,不给战友添负担,她还是轻轻说道:“润之,我没事,把我留下,你们前进吧!”

“伤得这么重,还说没事?”毛泽东心疼的流下泪,他握紧贺子珍的手,坚定的说道:“我和同志们都不会把你一个人丢下来!”

因为前线的事情还很多,夫妻两个没说上几句话就又分别了。离开前,毛泽东对毛泽民说道:“就算是抬,也要将她抬到目的地!”

走之前他不舍地又看了一眼贺子珍,看着如今伤势惨重的妻子,想起当初二人相识相知相恋的过往,不禁悲从中来。

二 相知的过程

毛泽东和贺子珍相识于1927年,当时进攻长沙受挫的毛泽东决定放弃继续攻打长沙,而是带着部队向敌人力量薄弱的罗霄山脉转移。

到同年9月29日,毛泽东来到江西吉安永新县三湾村,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就在这时,不远处的井冈山的一支武装,向他发起了会谈邀请。

这支武装正是前不久从永新县城撤出来的民兵团。因为反动势力反攻县城,永新县委不得不暂避锋芒,而其中一支民兵团队伍直接上了井冈山,做起来“山大王”。

这支武装的主要领导人正是袁文才和贺子珍兄妹。

袁文才久闻毛泽东大名,此时正在迷茫期,而毛泽东也看好井冈山的战略位置。双方一拍即合,于是安排了一场正式的会面。

见面那天,袁文才把自己这边的主要干部介绍给毛泽东。

等到贺子珍时,毛泽东惊讶了,没想到井冈山的“头面人物”里,竟然还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毛泽东还以为是哪位领导的千金甚至夫人呢。

袁文才介绍到:“她是永新的干部,叫贺子珍。”

毛泽东疑惑顿消,握住贺子珍的手说道:“很好,很好,今后我们共同战斗吧!”这是贺子珍和毛泽东的第一次见面,这一年,贺子珍18岁,毛泽东34岁。

经过一番会谈,袁文才等人为毛泽东所折服,决定跟着毛泽东干。

于是,轰轰烈烈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开始了。在这个过程中,贺子珍和毛泽东的接触也渐渐多了起来。贺子珍对毛泽东非常钦佩,而毛泽东也非常欣赏贺子珍这位英姿飒爽、不让须眉的女战士。

1928年,贺子珍调到前委做秘书,井冈山的敌我情况,风土人情、周边环境,贺子珍都了如指掌。

有时候毛泽东要去永新县下面的乡村开展工作,贺子珍还充当向导,人手不足的时候,贺子珍又从向导变成了独当一面的女干部。

随着接触,二人情愫渐生。贺子珍被毛泽东的才华所吸引,特别是在一次遇敌的时候,她亲眼目睹了毛泽东的处事不惊、镇定自若,因而心生仰慕,产生了超越革命同志的感情。

而毛泽东也渐渐喜欢上这个美丽漂亮、英姿飒爽的姑娘。一天,两人一起工作时,毛泽东招呼贺子珍坐下,然后温柔地说道:

“你是一个好同志、好姑娘,我很喜欢你。”

战火纷飞中的两人,在这一刻确立了爱情关系。1928年5月,二人在井冈山结婚,开始了十年的婚姻生活。

据他们的外孙孔冬梅说:“这十年是中国革命最为艰苦的岁月,是外公政治生涯最为艰难的时候,却是外婆一生中最灿烂的年华。”

这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相见相知相恋的过程。

三 艰难长征路

此时看着受伤的贺子珍,毛主席虽然心痛,想要在这里陪着妻子,可是现在前线情况危急,不能有一点疏忽,只能立即翻山上马,赶回了前线部队宿营地。

在处理完工作后,他又再次担心起自己重伤的妻子。

放心不下的毛泽东给自己的担架班长丁良祥写了个便条:“老丁同志:我派你明天去抬贺子珍同志。昨天下午敌机轰炸,她受了伤,带了十几处花,不能走路。”

次日,丁良祥就来到贺子珍的连队,负责为她抬担架。

有了担架,行军的问题总算解决了,贺子珍终于可以跟着部队一起继续前进了。

那之后,重伤的贺子珍在担架上躺了三个月,才能勉强拄着木棍自己走路。

在这三个月里,每次换药她都要忍受巨大的痛苦,有几次甚至痛得昏了过去,但是坚强的贺子珍硬是一声不吭。

但是她的伤并没有完全康复,一到阴雨天,她的伤口都会疼痛,但是她依然坚持自己走。就这样,贺子珍用自己坚强的毅力,走完了漫漫长征路。

1935年底,红军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贺子珍也终于可以好好休养了。按理说,两个人终于可以有更多的相处时间了,但是没想到的是,他们的婚姻却走到了尽头。

贺子珍因为身体中有很多弹片,延安的医疗条件无法帮她取出弹片。

这让她一直饱受疼痛的折磨,再加上多年来生育几个孩子,对身体也造成了伤害。

双重打击下,很多工作她都无法去做。

要知道,贺子珍可不是一个普通人,她17岁参加革命,敢于革命、勇于战斗,是一个英姿飒爽的女战士,更是井冈山第一个女党员,无论何时何地,她都不曾落后于人。

回忆起自己的年轻过往,再看着现在生病的身体,贺子珍非常失落。

那么,贺子珍在遇到毛主席之前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贺子珍1909年出生在江西永新县,因为是父亲的第一个女儿,所以非常受喜爱。父亲给他取名叫贺珍,寓意为贺家珍珠,又取了个乳名叫桂圆,6岁的时候,正式改名为贺子珍。

贺子珍的父亲叫贺焕文,是晚清的举人,曾经当过县长,后来虽然家道中落,但对子女的教育依然非常重视。

贺子珍和她的兄弟姐妹都被父亲送去学堂读书,所以贺家子女都接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这为他们后来参加革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贺子珍从小就生的漂亮,后来读了书,更是非常有气质,在整个永新县城,都是远近闻名的“一枝花”。

读书开了眼界,再加上天生的刚毅性格,这让贺子珍对腐朽的旧世界充满不满,所以在16岁那年,就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

那一年是1925年,共产党成立才刚4年,所以说贺子珍参加革命是非常早的。

同年,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和妹妹贺怡也都参加了革命,兄妹三人被称为“永新三贺”。随着革命组织来到永新,永新县打土豪、斗恶霸,建立了党的领导,17岁的贺子珍担任永新县妇委书记。

但是反动势力不甘心失去权力,1927年,土豪劣绅龙镜泉武装袭击了永新县城,贺敏学等70多人被投入监狱。

随即,永新县委指示袁文才、王佐等人带领农民自卫队进攻永新县城,营救被关押的同志、收复县城。这次事件就是永新暴动。

在这次事件中,贺子珍也是主要领导者之一,她和其他队伍一起,救出了哥哥等人。

永新收复后,贺敏学出任副总指挥,贺子珍担任妇女部长兼共青团副书记。

但是不久后敌军再次进攻永新,敌人势大,贺子珍跟随贺敏学、袁文才带着队伍一路转战,最终撤退到宁冈茅坪,当起了“山大王”。来到茅坪后,众人正在商量下一步怎么走的时候,正巧得知一支部队来到三湾驻扎。

大家惊疑不定,不知道这支队伍是敌是友,这时贺子珍毛遂自荐,去三湾探查,从一个熟人那里得知竟是毛泽东的队伍,赶忙回去告诉了袁文才和贺敏学,这才有了后来双方会面,共上井冈山的故事。

贺子珍年轻漂亮、有文化,更有革命的信仰和智慧,而且,她的身后还非常好,可以双手打枪。

在永新暴动中,她曾亲自率领部队坚守县城南门,打退了敌军一整个营的进攻,缴获了一百多条枪。

在井冈山的时候,有一次毛泽东和朱德开会,突然敌人来袭,贺子珍翻身上马,双手持枪,朝着东西两边各打了一枪,然后骑着马把敌人引开,之后又安然无事的归来。

这一幕,让井冈山的战士们见识到了这位女将军的英勇善战。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到贺子珍是一个十分勇敢,真诚,热衷于革命事业的人。

而眼下她身体虚弱,很多事情无法践行,心情自然会很糟糕。

四 毛主席请贺子珍不要走

随着红军在延安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毛泽东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忙了。

虽然很关心贺子珍,但是实在抽不出多少时间陪她,再加上贺子珍生病后情绪非常差,经常和毛泽东吵架,夫妻间的矛盾越来越多了。

再加上后来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不断涌向延安,毛泽东和他们开怀畅谈。

这让贺子珍更感失落,产生了危机感。有一次一个外国女记者来延安采访,和毛泽东聊的有说有笑,长久的情绪积累下,贺子珍爆发了怒火。

随后,她就做出了离开延安,去苏联的决定。

贺子珍要去苏联,一是为了治病,取出弹片;二是为了学习。毛泽东极力挽留,说延安的医疗水平会慢慢提高上来,在延安也可以治病。但是贺子珍决心已下,在留下一封诀别信后,就踏上了去苏联的路。

但是此时的贺子珍没想到的是,此去苏联不仅没治好病,还遭遇了更大的挫折。用她自己的话说“比长征还苦!”

贺子珍在1938年抵达莫斯科,1947年才回国。在苏联的这近10年里,贺子珍过的很艰难,遭遇很多挫折。

首先是她的病治不好了,莫斯科的医生在检查完后告诉她,因为受伤的时间太久了,弹片早就长进肉里了,根本取不出来了。

这对满怀期望来治病的贺子珍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难道余生都要和这些弹片,和这些病痛相伴了吗?

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而第二个打击接踵而来,他的小儿子生病死了,这个打击让她差点就一蹶不振。

贺子珍一生给毛泽东生过6个孩子,李敏是第5个,前面4个都或早逝或失踪了,只有女儿李敏现在陪在毛泽东的身边。在贺子珍离开延安之前,她再次怀孕,并在莫斯科生下来第6个孩子。

这个孩子是个男孩,贺子珍给这个孩子取名廖瓦,非常喜欢他。

但是不幸的是,在廖瓦6个月大的时候,因为流感病死了。这让身处异国他乡的贺子珍万分悲痛。毛泽东知道后,为了安慰贺子珍,派人把自己心爱的李敏送去苏联,希望有女儿在身边,能让贺子珍振作起来。

四岁的李敏的到来,给贺子珍重新注入了活力。

虽然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很忙很辛苦,但是只要每天晚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可爱女儿,看着女儿甜美的笑容,贺子珍就感觉生活依然充满希望。

那段时间,毛岸英和毛岸青也来到莫斯科,兄弟二人不知道贺子珍的身份,贺子珍却认识他们。

她经常会去接济他们,却没告诉她们自己的身份。清苦的日子下,一家四口在异国他乡互相依靠,倒也平静。

但是平静的生活很苦被打破了,1941年,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战争到来后,共产国际学校被迫疏散,贺子珍带着孩子来到国际儿童医院。

在国际儿童医院的日子,比之前还要困难,因为战争导致物资非常匮乏。

每天的食物,只有少的可怜的面包和土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贺子珍除了日常的工作,每天还要织毛衣、袜子来支援前线。

身体的病痛,巨大的压力,让贺子珍的情绪更加煎熬,后来李敏也患上了和廖瓦一样的病,病情非常严重,这让贺子珍焦急万分。

当时正是1942年的冬天,天气非常寒冷,屋子里没有取暖设施,都结冰了,这种情况下,李敏的病情就更加严重了。

贺子珍顾不得了,违反医院的规定,找木材在屋子里取暖。

院方知道后严厉的批评了贺子珍,这下子,把饱受煎熬的贺子珍彻底激怒了,和医院发生了争吵。

(李敏和贺子珍)

院方认为贺子珍的精神出了问题,把她强行送进了精神病院。关于精神病院的这段经历,贺子珍一直不愿提及,只说:“比长征还苦”。

1947年,贺子珍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李敏回到毛主席身边,她则一个人住在东北,李敏经常往返于毛泽东和贺子珍中间,照顾贺子珍。

三年后,贺子珍由东北去上海,此后大多数时间都住在上海,直到去世。

随着人到晚年,贺子珍开始后悔离开毛主席,有一次在收音机里听到毛主席的声音,思念心切的她哭个不停,以至病倒住院。

毛主席从李敏那得知贺子珍病倒了,为她流下眼泪,并写信给贺子珍,叫她按时吃药,别再抽烟。

收到信后,贺子珍热泪盈眶,身体好转很多。

1959年,贺子珍终于再次见到毛主席,会面的地点安排在庐山。

贺子珍见到主席后眼泪一下流出来,不停的哭,毛主席说:“我们见面了,你不说话,光哭,以后见不到了,又想说。”贺子珍哭的更厉害了。

毛主席又叹息着问:“你当初为什么一定要走呢?”

贺子珍哽咽着答道:“当时我还年轻,我那时太不懂事了。”

这是毛泽东和贺子珍分别22年后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

75岁的贺子珍在1984年4月中旬,突然发起高烧,送进上海华东医院。

虽然医生努力诊治,但她还是在19日这天病逝了。

同月25日,贺子珍的遗体在上海火化,李敏等人在她的骨灰中发现了很多硬物。

这些硬物就是折磨了贺子珍半个世纪之久的弹片。

看着这些弹片,想着贺子珍这些年承受的这些痛苦,众人泣不成声。

结尾

贺子珍去世了,人们会永远记得她当初英姿飒爽、双手持枪与敌人战斗的样子;会永远记得她为了保护受伤的战友,奋不顾身的样子。

她永远都是那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是那个坚定的革命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