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个老头做了一辈子贼,还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最会偷的贼,好让“手艺”不失传。女儿出嫁后不久,老头家就失窃了。查明真相后,老头哭着说:“报应啊,我偷了一辈子,却被自己的女婿偷了!”
老头姓赵,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贼。他偷了一辈子东西,技术十分高超,大白天都能把东西从人的眼皮底下顺走。 
赵老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把自己的偷盗技术当做了“手艺”,甚至决定把自己的独生女九儿嫁给全县最会偷盗的贼,好让自己的“手艺”得以传承。
不过九儿却非常反对。她虽是贼的女儿,却从小心地善良,知道做人要有原则,更知道贼这个职业并不光彩。
然而那个年代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九儿就算不乐意,也要遵从。
就这样,九儿嫁给了李三——一个自称最会偷的青年。
可奇怪的是,结婚以后,李三从来不往家里带钱,天天靠着九儿的嫁妆过日子,嫁妆很快就花完了,家里要揭不开锅了。九儿忍不住问李三:“你到底会不会偷东西?”
李三这才说出实话:“我不会偷,也不会干其他活。我一直暗恋你,为了娶到你,才诓骗你父亲的。”
九儿一听这话,倒放下心来,起码自己的丈夫不是贼,但也有些发愁,毕竟丈夫什么也不会做,生活没有着落。
反复思索之后,九儿想出了一条两全其美的妙计。这妙计,既能解决当下的经济困难,也能让父亲迷途知返,还能让丈夫浪子回头。
当天晚上,九儿就给李三准备了夜行衣,让他穿上后,到二更时分去敲自己娘家的门。李三照做了。父亲赵老头听到敲门声,在屋里喊道:“火炭来,火炭来!”这是赵老头开门的暗号。李三按照九儿事先的指示,回复:“火喽!”
赵老头听到暗号,起身去开门。李三趁机从后窗户爬进赵老头放银子的房间,将房间里的银子全部偷走。 
赵老头开门一看,外面一个人都没有。多年的偷盗经验让他意识到了不对劲,他赶紧跑向自己装银子的房间,房间里一片凌乱,银子全都没了。
知道开门暗号的,除了自己,只有自己的女儿。女儿从小体弱,根本爬不了那个窗户。赵老头马上意识到,是女婿偷了自己的银子。
赵老头气坏了,想要去报官。可是转念一想:女婿偷的是自家东西,官府不会管。何况自己也是贼,哪有贼告贼的道理?
可老头还是咽不下这口气,拿起刀直奔女儿家,气冲冲地去找女婿算账。
一来到女儿家,老头就跳着脚地骂女婿:“吃里扒外的人!我一辈子都是偷人家的东西,这次怎么能自己偷自己呢?”
九儿见状,扑通一声跪下:“爹,是我让他去偷的,你要打就打我吧!”
一看女儿来认错,赵老头的气就消了大半。
九儿接着说:“爹,您只被偷了一次,都气得想拿刀与偷盗者拼命。您自己做了一辈子贼,要得罪多少人啊?被您偷过的人也恨不得拿刀砍了您,甚至砍了我。我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这难道是您想看到的吗?”
女儿是父亲的心头肉。
九儿这番话,如三伏天的冰水一般,让赵老头瞬间清醒过来:是啊,这么多年了,自己只图自己偷盗痛快,什么时候关心过女儿的感受呢?而且万一女儿真的身遭不测,岂不是自己这做父亲的造了孽?
赵老头让九儿端一盆水过来,自己将手蘸满墨汁,然后猛得插进了水里,水瞬间被染成了黑色。赵老头说:“我从前犯过的错,就像这墨汁一样多。从今以后我洗净双手,再也不做偷盗的事了。” 
一旁的李三被这一幕感动了。想到自己从小贪玩,不学无术,虽没做了偷盗这一行,但也是个不良青年,不禁悲从中来,嚎啕大哭起来。
赵老头和李三终于都诚心悔过了。但很快他们又发起了愁:“我们什么手艺都不会,以后该怎么生活呢?”
九儿却笑着说:“我早就替你们想好了。半年前,我出去找丢失的羊羔,在咱们村的后山上发现了个好地方。那里遍地都是松蘑,还有堆成山的枯树枝。若把那里的松蘑和树枝捡回来卖了钱,就足够我们生活了。那个地方很偏僻,没人能发现,也不好找。我带你们去几次,你们就找上路了。”
就这样,赵老头和李三去树林里捡松蘑、捡树枝,以此为生计。渐渐地两人摸清了松蘑的生长规律,开始试着取回孢子,自己培育松蘑。
多次实验后,松蘑培育成功,越产越多,两人逐渐成了出售松蘑的大富商。
这篇故事改编自《贼女》。故事中赵老头偷盗成性,李三不学无术,但是在九儿的耐心劝告和引导下,他们二人全都步入正轨,最终靠自己的双手发家致富。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的根源都是善良的。没有人喜欢作恶,没有人喜欢成为“千夫指”。一个人犯错的时候,正是他内心最脆弱的时候,只要给予足够的引导和关心,他就会走出脆弱,浪子回头。世上没有无可救药的坏人,却有太多被贴标签的可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