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德明:把话语权还给学生

 于德明秋枫 2022-09-27 发布于河南

把话语权还给学生

■ 于德明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话语权就是课堂中占据领导地位的话语权力。话语权的走向,决定了教学双边活动中各方所处的位置或地位。在教学录像的收视中,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大师的课堂都属于学生,课堂的话语权掌握在学生的手中。不管是从读课文、品词析句上看,还是从资料交流、抒发感受上看,大师们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活动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进行。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说,在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学生是演员,教师只是服务性的人员。但时至今日,纵观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教师的话语权依然盛行。课堂教学多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依旧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扮演着听客或是看客的角色。很明显,这种教师霸占课堂话语权的现象不仅制约了课改的有效实施,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需要把课堂的话语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也就是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

   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认清师生在教学双边活动中的角色地位。这是交还学生话语权的首要条件。因为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地位是决定话语权分配的主要因素。如果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所有活动都围绕学生的学习实际来进行,完全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就意味着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点。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教学活动就必须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点,一切行动都要建立在为学生发展的基础上,时时处处想学生之想,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发展的平台,使他们由台后走向台前。这就需要教师归还学生的话语权,使他们掌握课堂的发言权,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敢于展示自己,自主探究,发展能力,提高素养。

   当然,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主导地位的丧失。强调学生的话语权和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矛盾的,学生的话语权得以落实的同时,也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因为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一节课的学习时间也有限,所以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就需要教师把握课堂学习的主方向,及时调控课堂,引导学生向着预定的学习目标有效迈进。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偏离目标、出现困难的时候,学习活动难以开展的时候,教师应及时帮助和延伸,使教学活动靠近教学目标。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很容易出现漫无目标的情形,课堂教学自然就会流于形式,学生的发展也就因此被架空。

原载于《教育导报》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明说愚言”。谢谢合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