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德明:那段烟熏火燎的岁月

 于德明秋枫 2022-09-27 发布于河南

那些烟熏火燎的岁月

■ 于德明

 改造厨房时,我执意留下了锅灶。只要时间充裕,我就常燃起柴草,使用它做饭,因为它承载了我许多美好回忆。每当围着锅台忙碌时,我就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的那段岁月。

 那时我刚毕业,被分在一个小山村任教。那里虽然有山有水,但地理位置却相当偏僻,条件也相当落后。学校总共七名教师,两名民师,两名民师转正的公办教师,两名聘任教师和我这个所谓的正规军——师范生。没有集体伙房,教师们都是自食自炊。两间空荡荡的瓦房,围着墙壁修了一溜圈四个锅台八个锅灶,就算是教师厨房了。俩人共用一个锅台,我和校长搭帮。

 集体厨房里最热闹的时间就是每天中午放学七盘锅灶次第生火,整个厨房里烟雾缭绕,仿佛“黑洞”。晴天还好,最糟糕的是阴雨天,空气湿度大,黑洞真成了名副其实的地地道道的“黑洞”了。呛人的浓烟满地跑,做饭就像在云山雾海里漫步,经常还会被烟熏得眼泪直流,老教师戏称那是“熏獾子”(捉獾子的时候,常用的办法就是堵住洞口,用烟把獾子熏出来)。其中俩个聘任的年轻女教师消受不了那种滋味,每当烟熏火燎之势未形成时,就早早地逃离了。年长的教师总是打趣道:“小的不耐熏,跑了,老家伙是不会动的。”说完还自嘲似的嘿嘿直笑。也有人说,那是冲出火线——朴实的教师们总能在艰苦的生活中找到乐趣。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的情形并不很多的,更多的时候是烟雾飘渺,大家边做饭边侃大山,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家长里短,鸡毛蒜皮,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随便什么都聊。有时候,也谈论孩子的教育问题,讨论教学中的技巧,争论人生的真谛。每当此时,厨房里总是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最有趣也是最难忘的则是逢年过节了。每位教师都会做一道拿手的好菜,然后大家在一起共同庆贺。我发现每一次都是校长做红烧肉,烧得烟熏火燎的,仿佛未烧尽的炭头,但吃起来味道还是不错的。有一次我问为什么总是他破费,他叹息了一声告诉我,那些民师的工资低、生活困难,作为校长也帮不上什么忙,只好借这种特殊的方式给大家打打牙祭。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品尝着美味的佳肴,享用着浓郁的节日氛围,感受着教师们的真诚朴实,生活虽然并不富足,但是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却是语言无法比拟的。

 做饭烧的柴禾是从上捡来的。周末时,七位教师全体出动,好像出游一样,山打柴俩个柔弱的年轻女教师也毫不示弱,执意和我们一起。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翻山越岭捡柴禾。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的心情总是很爽朗。双手捡拾着干枯的树枝,眼睛欣赏着美丽的山色,口里还吹着口哨,心情好得出奇。有时登临凌绝顶,还会产生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情。上山容易下山难,更何况是背负柴禾!大家走路都小心翼翼地,有时还相互鼓励着坚持再坚持。偶尔也有跌倒的,或划破手臂和小腿的,甚至被麻蜂蛰的,但大家都不把它当回事。站起身,背起柴捆又跟上了队伍。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踩着稳健的步伐,快乐地说笑着,前进着,宛若凯旋而归的的战士,形成山村里一道绝美的风景。拾回来的柴禾堆在一起,够烧一周时间,下周再上山捡拾。有时候跑的远了,小腿还要为此疼上几天,背的多了,肩头都磨得红肿红肿的,但大家都像在玩一种有趣的游戏一样乐此不疲,谁也不肯落下。也许这就是集体劳作的独特魅力吧!

 吃的蔬菜是地里种出来的。学校的后边有块空地,我们把它开垦出来,作为菜园。起初是每人分一畦,各种各的,但由于年轻的教师总是侍弄不好自己的“小片荒”,便老中青两两结对子帮扶,最后干脆吃起了“大锅饭”。教学之余,到菜地里除除草、捉捉虫,侍弄侍弄蔬菜,嗅着蔬菜散发出来的清香,吹着温凉的山风,脑力劳动的疲倦便烟消云散,浑身上下有说不出的惬意。特别是看到自己的劳动在土地上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自己焦灼的等待有了结果,心里又会滋生出无尽的骄傲和幸福来。那时候,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涨,犹如在进行一场无形的种菜竞赛,一有时间就到菜地里忙活。因此蔬菜长得格外茁壮,让村民们羡慕不已。就连教育孩子,他们都会说:“也跟你们那些老师好好学学,不仅会教书,菜也种得让人眼馋!”不管怎么种,长出来的菜都是大家共同分享。享用别人种的菜时,要向别人表示感谢;自己种的菜被别人享用时,别人不仅对自己表示感谢,还会夸上几句,又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幸福。也正是在那时,我知晓了菠菜要顺地溜,否则会摔死;红萝卜要深耕浅种;番茄要打芽子;蒜地里不能种芫荽等等的种菜常识,也学会了怎样播种自己的希望,怎样耕耘自己的生活!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三年过去了。我离开了那所学校,也告别了那段烟熏火燎的岁月,但是那些美好而充实的回忆却时常在我的心头泛起。因为在那三年里,我不仅提高了自理能力,也学会了怎样生活,更重要的是我从那几位教师身上学到许多宝贵的品质,悟出了许多人生的道理。比如朱老师的勤恳踏实,不计个人得失;葛老师的任劳任怨,淡泊名利;金校长的乐观开朗,温良持重;王老师的热情善良,好学向上……让我等懂了该怎样做人,比如“空心火,实心人”“柴没三根不着,人没俩不干活”“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等等聊天时捡拾的话语又让我明白了该怎样做事。在离开后的日子里,这段经历依然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教育着我!虽然至今已经二十年过去了,但我感觉一切发生在昨天,只是刚刚被翻过去一样。

 二十年的时间里,我从偏僻的村庄到公路沿线,又从乡村到城里,生活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可我经常还是情不自禁地怀念那段如金的岁月。尽管当时物质生活乏了一些,但大家的精神却是充盈的,富足的。身处那种环境,你不仅不会感到有什么失落,相反同事之间那种质朴纯真的感情总会感染着你,让你觉得生活充满了无穷无尽的乐趣。

真怀念那段烟熏火燎的岁月啊!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明说愚言”。谢谢合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