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爱”成为名义……

 于德明秋枫 2022-09-27 发布于河南


当“爱”成为名义……

□于德明 

“我都是为了你好”、“要不是为你好,我才懒得理事你呢”……这样的语言,在教育孩子时经常可以听到。每次,它们都会引起我的思考——这是什么样的教育?

带着疑问,走进“都是为了你好”的行为里,我看到了这样的教现象:学生的课业负担越减越重;惩戒的手段越来越狠;素质教育越改越倾向于应试……

在这样的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里,因为“爱”做当头炮,教育者可以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武断地采取自以为是的手段,完全抛却了个体的心理需求;

在这样的教育里,因为爱为替罪羊,教育者可以任意妄为,施行极端的逼迫或威逼的形式,完全丢掉对生命本身的应有尊重。

因为有爱做掩护,教育可以僵化为产品制造,接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炮制,完全忽视个性的差异;

因为有爱为旗帜,教育沦为功利的染缸,成为实现急功近利目的的捷径,完全无视对人性的摧残。

在这样的“爱”里,成长被包办代替;学习成一种磨难;生长遭遇揠苗助长;生命化为遍体鳞伤…

这是爱的教育吗?这是源自爱的教育吗?不,这不是爱的教育,这是以爱为名义的教育,是一种要不得的教育。

因为当爱成为名义,其实就意味着对教育和生命进行的蹂躏。

我们都知道,爱是内心的一种情感,她是不需要借口的。就像网络流行语说的那样——爱了,未必有理由,但不爱了,一定有很多理由。

凡是整天挂在嘴上的,能够不厌其烦地高喊的那些爱的表白,恰恰表明了爱的缺失。

因此,凡是以爱为名义的教育都是虚伪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心灵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伤害;

凡是以爱为名义的教育都是跛脚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活动,往往都不能尊重个体成长的规律,漠视人的尊严和个性的张扬,缺少对生命本身的敬重和敬畏。

当爱成为名义,爱就会成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因为当爱成为名义时,便无爱之实,爱只是徒有其名而已。就像墙上的貂皮,失去了貂这一实体,只留下皮毛自然也难以熠熠生辉。

这样的爱往往比不爱更具杀伤力和侵害性。因为它会滋生安排、设置、训斥、谩骂、威吓、体罚、压抑、厌恶、对抗、冲突、极端……

大爱无声,真爱无言。真正的爱不需要挂在口头,而是放在心中,显之于行为之里。

如受伤时,关切的眼神;痛苦时,抚慰的动作;失败时,激励的言语;成功时,真心地祝贺;犯错时,真诚地教诲;苦难时,真情地救助……

真爱,不关乎伟大渺小之分,也无轻重之别。它只是一种行为,一种不易察觉的举动,一种长久的等待和持之以恒的付出。

真正的爱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她是“润物细无声”的呵护;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豁达;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

真正的爱是无私的。就像太阳之于万物,一味付出,不求回报;真正的爱是博大的,就像蓝天之于白云,给予空间,不言不语;真正的爱是深沉的,就像母亲之于孩子,一生守候,无怨无悔。

真正的爱意味着自由,因为自由,个性可以得到充分张扬;真正的爱意味着自主,因为自主,成长可以获得无数的快乐;真正的爱意味着自信,因为自信,生命可以绽放靓丽的光彩和甜蜜的幸福。

真正的爱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有欣赏激励,有尊重理解,有宽容谦让,有给予付出……真正的爱,只为了爱而爱。

作为孩子,需要爱,但不需要名义上的“爱”。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爱的教育,但不需要 以“爱” 为名义的教育!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明说愚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