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的经典诗词,写尽人生万千感悟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2-09-27 发布于湖北
原创2022-03-11 06:06·三千1i6m

近几日抄书苏轼的诗词,深深地被他的诗词感染,所以今天抄书第三十四天,特别抄了几首苏轼的诗词。通过抄诗词,读诗词,查阅写作的时代背景,对苏轼及他的诗词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解。苏轼的诗词通过各种方式,场景抒发了自己的感情,更写尽了他一生所经历的百味人生。值得后人敬仰,他的佳作更是让后世广为流传诵读。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苏轼: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著作3368篇诗文 ,3449条经典名句,散文4800多篇,高产多产令人惊叹赞许。

阅读品味过苏轼的诗词,体会到他的几点精神值得学习和敬佩。

首先敬佩他忠君爱民的思想精神。忠君是忠于朝廷,那是他的国家,那个忠臣不爱国不忠君。为官秉直敢于直谏,为官爱民体恤才是好官,有道是为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烤红薯。苏轼曾多次修路治水,指导农耕。所以百姓拥护,同僚好官称赞,更主要的是他的文采更得朝廷欣赏。

第二敬佩苏轼那无与伦比的惊世文采,乐观豁达,豪迈高雅的精神风貌。这些全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里。如《定风波》里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风雨、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又有“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空。”老师也已经仙逝十年了,死而死咦,还有什么?我们追求的功名利禄,只不过是人生中的幻光,一闪即逝,都是虚幻,政治上的失意又算什么,人生要想过得去,唯有看破得失,看淡功名利禄,坦然面对现实的不如意和挫折,笑看自己的人生,直面人生风雨。

苏轼的文采在他的诗词里展现无遗,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满篇经典佳词绝句,赞诵千古。“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霸气豪迈高雅,旷达浪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词人积极乐观精神的自然流露。更是万年佳句,已经进化为赞美爱情的名句。与政见不同的王安石因文为友,互相敬慕。王安石曾直谏为苏轼开罪求皇上恕罪。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

《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如此大气,荡气回肠。令人读来,朗朗上口,言简旷达,高雅豪放。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苏东坡的浩然之气,将如他的诗词一样永留千古!

第三亲情、友情、爱情,尽显苏轼人爱精神思想。尽管在仕途路上坎坎坷坷、得罪过许多人、多次被贬,但苏东坡依然被幸福笼罩。他有十分爱他的妻子、生死相依的弟弟、陪伴他的朋友、非敌即友的王安石、以及朝廷上的众多好官。更有教育他的严父慈母。要讲苏轼的成长,离不开他的父亲苏洵,宋代著名文学家,与苏轼,苏辙并称“”三苏”。母亲可与孟母相比,贤惠通达,育儿有方。所以苏轼的家风值得后人借鉴。《明月几时有》兼有思念弟弟之情,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写他怀念妻子之情,苏轼的爱是浪漫且崇高的,绝不是狭隘的那种。在他的作品里高度体现,读他的诗词,就能体会出来。可以看出他的人品。

苏东坡除了诗词,他的书法、绘画、散文等方面都是大家,可谓千古一人也!

第四悟道尊法 

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方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想通了这一点后,苏东坡开始真正成熟起来,最终达到了人到中年的最高境界:成熟而不世故,圆融且不圆滑,睿智而不油腻。

他晚期作品《观潮》把的人生做了总结,高度升华。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发现过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并无惊奇,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苏轼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所承受的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禅宗的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看破人生实质即是从生到死,现实是永远存在的,不以一个人意志为转移,一切随缘。以上愚见,请友友们支持点评。阅读文章,分享快乐,感悟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