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羚城·合作”

 黑错达布老 2022-09-27 发布于甘肃

话说“羚城·合作”

黑错·达布老(གཙོ་བོའི་རྟམ་ལོ།)

   说起“羚城·合作”之由来。大约公元十一世纪初,吐蕃玉察将军的后裔吾麦土官(བེའུ་སྨད་དཔོན་ཚང་།)的始祖勒加贤(ཀླུ་རྒྱལ་བྱམས།)到这里定居后,此地被人们称作“凿沃域(གཙོ་བོའི་ཡུལ།)”,是“首领部落”之意。后来,因这里曾为羚羊的繁衍生息之地,遂“凿沃(གཙོ་བོ།)”演变成“簇(གཙོད།ཡང་ན་གཙོས།)”,明清时期,在《明史》、《清史》和《循化厅志》等史料中记载为“黑措(གཙོས།)”,仍意为羚羊出没的地方;1956年5月,“黑错”又被译作寓意为“团结”的“合作”,故合作市又被称为“羚城”。

      “羚城·合作”坐落在祥曲河(གཞུང་ཆུ།)两岸的平川上,四周群山、耕地和草原环绕,东面有安冒村(རྔ་མོང་།)古生物遗址和那吾农区(སྣ་བུག་རོང་།);东南面有阿尼通钦神山(ཨ་མྱེས་ཐོད་ཆིངས།)和塔哇牧场(མཐའ་བའི་འབྲོག);南面有阿尼当周神山(ཨ་མྱེས་དུང་ཕྱུག)森林和当周草原;西南有阿尼霍尔兰神山(ཨ་མྱེས་ཧོར་ལམ།)和上佐子草原(མཛོ་རྫི་སྟོད་མ།);西面有下佐子农区(མཛོ་རྫི་སྨད་མ།);北面有合作嘉木克寺(གཙོས་རྒྱ་མཁར་དགོན་པ།)及安多米拉日巴佛阁(མི་ལའི་གསེར་མཁར་དགུ་ཐོག);东北面有日尼农区(རུ་རྙིང་རོང་།)。祥曲河(གཞུང་ཆུ།)自南向北穿城而过。自远古人类还未涉足之时,此地就为藏羚羊的繁衍生息之地;而更远古的2500万年前,这里也是古生物犀牛、巨獠犀、巨猪和鼠兔的栖息之地。

 说“羚城·合作”之今朝。据父辈们说,四十年前的1982年秋,十世班禅大师第一次莅临合作,在依毛梁的山口望着眼前“羚城·合作”的山川时,跟随的人员向班禅委员长说:“仁波切拉,前面的这就是“簇(གཙོས།)”,是甘南州府所在地”。班禅大师又仔细瞭望了一下后,用藏语说:“绿松石般的山川,如意之盆地(ཡིད་བཞིན་གྱི་ཇ་ནེ།)”。这给“羚城·合作”赐予一个诗一般的寓意。也寄托着“绿松石”般“绿色”至上的期望和“如意”般实现“美好愿望”的祈祷,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祝福。

  四十年来,“羚城·合作”在历届领导的精心策划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倾心建设下,“羚城”既是绿色的,又是现代的精品城市。不管从发展规模、绿化、美化和亮化等程度在高原县级城市中可谓“青藏之最”。由此,在诗人眼里被号称“青藏之窗·雪域羚城”之美名。有位诗人在其诗中对这座干净而漂亮的高原城市是这样说的:“走进甘南合作/就如同走进了诗、走进了梦/这是一片广袤而又神奇的土地/是城市中的草原、草原上的城市/犹如洒落在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又似神女眉心的一颗美人痣/……”。此时此刻,合作人民生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也如班禅大师预示的那样,“羚城·合作”的“绿色发展”和人民群众“美好愿望”正在成为现实。

  说“羚城·合作”之“古道”。纵观“羚城·合作”的历史,到目前为止,虽未见正史明确的记载,但根据考古发现、古城遗迹和各类传记,同样能确定“合作”自古就是一座重镇。而且,自十六国时期,相继成为“羌中道”、“吐谷浑道”、“唐蕃古道南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特别是“唐蕃古道南路”之“河南分道”上的重镇,因为,“河南分道”经“合作”南下又分“西蜀分道”和“吐蕃分道”;其又为“茶马古道”之“河州道”与“洮岷道”交汇点上的中转站。所以,“古城黑错(合作)”曾经就在中原王朝与西部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另外,还有人说:“中唐时期,西北游牧民族开辟打通了连接西域,印度和中原的'丝绸南路’,合作也从此成为这条繁华商贸线上的重要贸易集散地之一。”

  不管怎么说,自古“合作”交通线路四通八达。明清时,主要有六条:1.黑错(合作)-扎油-拉卜楞-甘加-隆务-贵德(溪哥城)-玛多-玉树-德格-拉萨。2.黑错(合作)-下卡加-完尕滩-霍尔仓-河州(枹罕)-西宁……。3.黑错(合作)-上卡加-乔加岔关-和政-广河-临洮(狄道)-金城(兰州)……。4.黑错(合作)-佐盖-冶力关-(巩昌府)陇西-……。5.黑错(合作)-沙冒-临潭-卓尼-岷州-宕昌-……。6.黑错(合作)-扎油嘉格滩-阿木去乎-麦西-兰甸沟-拉仁关旧寺-晒银滩-郎木寺-若尔盖,在若尔盖分两路,一路南下松潘-成都;另一路西进康区-拉萨。由于,合作的地理优势,民国时期国民党甘肃省政府筹议从夏河、临潭、卓尼三县局中析置黑错“新治”-《“黑错设治”筹议研究(1943-1945)方案》,并先后三次派员前往甘南进行实地查勘,规划出了成型的新政区。虽最终未实现,但说明黑错(合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同样,解放后,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驻地仍然选择了黑错(合作)。

  说“羚城·合作”之“古迹”。据《安多政教史》载:“公元 1678年黑错洪布拉本(ལྷ་འབུམ།)作为施主,在原先黑错嘉木克(རྒྱ་མཁར།)囊索(ནང་སོ།)庄园遗址上修建了怙主殿”。由此说明,寺址上原有一座古城堡遗址,而且是“汉城堡”。同时,近年来,在僧舍挖地基时,曾挖出一堆被砸碎的佛像残片,有目击说:“是汉佛像”。这进一步说明,这里曾经是王朝更替中的汉藏文化交流的一个重镇。由此,翻阅了一些正史资料后发现几条线索罗列如下:

  五胡十六国时期,公元412年(西秦更始四年)八月,乞伏炽磐继承王位,称河南王,率文武百官2300余户,迁都于枹罕,改元曰“永康”,是为西秦文昭王,承父遗策,笼络陇右汉、羌等,重用汉族豪门、俊杰之士,巩固了政权。置漒川(今碌曲)、安固、甘松等12年郡。自此以后的10多年里,乞伏炽磐充分发挥他的文武才略,东征西战,使西秦历史进入鼎盛时期。公元413年(义熙九年),西秦乞伏炽磐遣乞伏智达、王松寿击吐谷浑树洛干于浇河,大破其众,俘获其将呼那乌提及三千余户而还。另乞伏炽磐还遣乌地延、翟绍击别统(别部帅)句旁于泣勤川,俘获甚众。炽磐又率诸将击吐谷浑别统支旁于长柳川,掘达于渴浑川,皆破之,共俘获男女二万八千。泣勤川、长柳川,《读史方舆纪要》六十云,均在“洮州卫南”,渴浑川不详。则此一系列战争大致发生在洮河中上游。此时,原属吐谷浑(འ་ཞ།阿夏国)的黑错(合作)完全归属于西秦国,因统治时间不太长,建城堡的可能性不大。

  隋唐时期,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 火兔年),废州设郡县二级。改廓州置饶河郡(北周廓州,辖今夏河县西北部、中部和南部),将北周时的洮河、安戎、广威三县合并为河津县,此时浇河郡治与河津县治均在浇河城。改河州置枹罕郡,辖今夏河县东南部。改洮州为临洮郡,治所在美相,管辖11县(基本都在今临潭、卓尼、岷县、碌曲、合作、迭部境):美相(今临潭)、叠川、合川、乐川、归政、洮源(今碌曲境内)、洮阳、临洮(今岷县境内)、当夷、和政(སྐྱ་ག་མཁར།)。并大开屯田,捍御吐谷浑,以通西域之路。

  公元618年(土虎年、唐武德元年)冬,唐朝撤郡设州,废临洮郡,置洮州,治所在美相,废洮阳、洮源二县,设西仓州,不久,并入洮州。同时,设陇右道宕州、阶州(武州)。宕州辖怀道、良恭、和戎,舟曲地属怀道县和福津县地。置秦州总管府,辖秦、渭、岷、洮、迭、文、武、成、康、兰、宕、扶十二州。

  公元699年(赤都松二十二年 周圣历二年),吐蕃赞普都松芒波杰(འདུས་སྲོང་མང་པོ་རྗེ།)彻底铲除了噶尔氏势力之后,以韦·达扎恭略(汉文史料作悉诺逻恭禄)代论钦陵的大相之位。由库·莽布支拉松(ཁུ་མང་པོ་རྗེ་ལྷ་ཟུང་།)以大论身份统兵驻东道(今广河县),其中尚·东赞、囊热、尚·绮心儿等也相继活跃在东境。今临夏州广河川,藏语叫“亚穆塘(གཡར་མོ་ཐང་།)”,在那里置有吐蕃东道五节度使元帅府,是吐蕃东北部的重要军事基地,而且是吐蕃大论商讨唐蕃事务之地。这个城池后来宋朝时,被宗喀王唃厮啰长孙木征(སྨིན་དྲུག་ཉ་བཟང་རྒྱལ་གཉན།)镇守,叫“阿诺克木藏城(ཨ་གནམ་སྨིན་དྲུག་མཁར།)”。当时,吐蕃戍边军官要回拉萨不走“枹罕(今临夏)”,而是南下“和政县(སྐྱ་ཀ་མཁར།)”经“乔家岔关”进入今“上卡加”到达“合作”,合作再南下阿木乎去,又分两路,一路经科才、河南县、玛卿县……到拉萨;一路麦西、拉仁关旧寺、晒银滩,南下若尔盖,西进康区……到拉萨。据传说,当时,在黑错(合作)已经建有一座城堡,而且,还有驻军承担吐蕃使者往返安全,并与唐朝(武周)洮州为界。

  据《宋志》本名下云:“元符二年(1099年) 六月,西蕃大酋毕斯布结等与果庄妻桂摩及其妻孥并果庄河南旧部族,皆叩河州、岷州(རི་དགོད་ཐང་།)境上,乞以嘉木卓、公一(一公)、错凿、升巴(丹巴)四城来降。遂洮西安抚司收复河南讲朱(嘉木卓)、一公、错凿、当标(丹巴)、丹撒、东迎六城,寻弃之”。崇宁二年(1103年)再收复。除一公改循化城,当标改安疆寨,余四城皆未详。按:讲朱、错凿、一公、当标皆在河州之南,元符二年,边厮波结先以此四城来降,未几,王赡乃进据之。其中“错凿”很有可能是“黑错”,原因有二,其一是这六个城都在黄河南部,而且都不在河州关内,与洮州吐蕃大酋果庄(ཆོས་རྒྱལ་རྒོད་འབྲོང་།又叫鬼章)有关系,这六座城堡基本上在今天的循化县、夏河县和合作市;其二是“黑错”藏语真正的发音是“凿”,“错”是近音,因此汉语把今天的“合作”叫成“黑错”或者“错凿”,基本上是一样的。据《合作史话》载:“公元1980年,平整东北面山坡地时,在合作市粮油公司后院,挖出铁器2件、陶器6件。几件陶瓶应属于贮藏器。从修长的器形和纹饰可以看出魏晋以来的造型风格。它们可能是北宋时期唃厮啰地方政府遗留在当地的少数民族文物”。

  金大定四年(1164年、宋隆兴二年),宋兵攻破洮州(今甘肃临潭县),铁哥弟结什角(རྒྱལ་སྲས་སྐྱབས།)与其母到乔家族(ཁ་གྱ་ཚོ་དྲུག)避难。据《宋史·地理志三》载:河州循化城“南至下桥家族地分一百余里”,而洮州“西至乔家族生界二百里”。《兰州府志》卷二载:“河州西南有乔家关,当以乔氏得名”。显然乔家族地界在洮州之西、河州西南。所以,其中“乔家族”为“卡加族”,也就是“卡加六部(ཁ་གྱ་ཚོ་དྲུག)”。乔家族首领播逋与邻族木波、陇逋(རོང་བོ།)、庞拜、丙离(འབུམ་གླིང་།)四族耆老大僧等立结什角为木波四族长,号称“王子”。其地“北接洮州、积石军。其南陇逋族,南限大山,八百余里不通人行。东南与叠州羌接。其西丙离族,西与卢甘羌接。其北庞拜族,与西夏容鲁族接。金大定九年(1169年,西夏天盛二十一年)四月,结什角赴庄浪族探母,西夏人伺知后,遂出兵围攻结什角,欲招降。结什角不从,率所部奋战,突围而出,但被西夏人砍断其臂,身受重伤,部众也多散亡,结什角母也被西夏人掳去。不久,结什角伤重而亡,其临死前遗言,请金朝复立乔家族首领。

  综合分析,黑错“嘉木克古城”很可能始建于隋唐时期,经吐蕃、宗喀王朝(唃厮啰)、金朝。后来,元朝时城堡被废弃,而建起一座囊索庄园(衙门),有一位被萨迦本钦委任的囊索(ནང་སོ།内政官)管理黑错及卡加六部。明朝时期,朝廷在黑错地区进行了屯田。相关屯田遗迹至今尚在,如南木娄嘉日傲(ལམ་ལུང་རྒྱ་རུ་ངོ་།)、知玛嘉塘(བྲག་དམར་རྒྱ་ཐང་།)、嘉拉(རྒྱ་ར།)、嘉木克(རྒྱ་མཁར།)等地名,其中“嘉”是“汉族”的意思,还有出土的“大青砖”、开荒的痕迹和一些古墓等。也有史料记载:大约在明朝中期,明朝为了解决戍边部队军需粮秣的供应,在夏河、合作(黑错)等地除了用军队军屯外,并且从应天府(南京)、风阳、定远(安徽)一带的居民迁到甘南临潭、卓尼和舟曲等地作“民屯”。由此说明,“羚城·合作”自古是西部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商贸线上的十字驿站;隋唐时期,与吐谷浑王国边境线上的重镇;吐蕃时期,唐蕃信使过往的重要补给站,置有承担护送使者的兵站;宗喀王朝时期,由唃厮啰长孙木征、大将果庄(ཆོས་རྒྱལ་རྒོད་འབྲོང་།又叫鬼章)和大首领毕斯布结等镇守;金朝时由唃厮啰后裔结什角(རྒྱལ་སྲས་སྐྱབས།)坐镇;元朝时萨迦政权委派内政官(囊索)建庄园和衙门,任命土官为百户(བེ་ཧུ།)。明清时期,土官与活佛创建寺庙,开创政教合一制,直到解放。而今成为青藏高原上的一座重要城市。

  总之,有人说的好:“绿色与鲜花是羚城合作的生命基调,碧绿的草原与蔚蓝的天空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相撞,……”;文明、和谐、富裕也是“羚城·合作”的标签;靓丽整洁的街道,安全通畅的交通,文明有礼的市民,汇聚成合作市的文明“底色”;传播文明理念、展现地域文化、彰显城市文明的“青藏之窗”;《羚羊城的传说》歌词中唱:“……时光日月在穿梭,当周神山默默横卧,如今幸福的羚城人,轻轻在这里歌唱,草原绿浪广阔,森林慷慨肥沃,儿孙们感恩着收获,祝福今天的生活,回忆那段传说,深情赞美羚城合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