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自读课堂要教学高质量——肖老师《再塑生命的人》课例品析

 赵雅丽 2022-09-28 发布于陕西

海伦·凯勒说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再塑生命的人》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安妮·莎莉文开启了海伦·凯勒的智慧,也陪伴着她走过了生命的大半旅程。本文讲述的就是安妮·莎莉文刚刚走进海伦·凯勒生活时的故事,用再塑生命来说最恰当不过,但初中生因成长经历不同意图深入走进“盲聋哑”人的内心世界却颇有难度。“双减”教育理念旨在给学生减负,另一方面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有效高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常态教学下,温儒敏教授说:“造成教学低效的问题很多,课型定位不清,教法不明,就是关键。”自读课作为阅读课的一种重要的课型,老师们在教学时往往把自读课上成了教读课,偏离了统编教材编者的设计理念,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肖培东老师执教《再塑生命的人》一文,围绕自读课这一特征“深深浅浅之间”,为我们教学自读课提供了极好的范例。

图片

一、有效借助自读助学资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标》)认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统编教材的一大特点是配备了较为完备的助读系统,比如助学系统的旁批、阅读提示、单元导语、注释、插图、读读写写、知识补白就是很好的助学资源。助学资源不仅为学生的阅读实践提供了辅助支架,也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助学方向。但现实教学中,仍存在着对助学资源的使用问题,比如“单元导语”重视程度相对较低,“旁批”“阅读提示”利用意识不强等现状,仍困扰着老师们的自读课教学。肖培东老师认为,这些助学资源不应被忽视,更应该很好的被发挥作用。

执教《再塑生命的人》,肖老师立足文体特征,充分借助助学资源,在巧妙导引中很好的体现了自读课的课型特点。

一是用好阅读提示。阅读提示,不仅提示了学生自读课文的方法,也提示了教师教学自读课文的方法。阅读文章要关注标题,尤其是那些能揭示主旨的标题。七上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提到,关注文章的题目,是阅读文章的一种方法和角度,也应成为一种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肖老师教学一开始就从标题入手,引导学生就标题提出三个问题:谁是再塑生命的人?她是怎样再塑生命的?为什么说她是再塑生命的人?肖老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到一些与标题相照应的句子,如开头的“最重要的一天”“截然不同的生活”,结尾的“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以及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描写,如“我”期待老师来的细节、老师教“我”的细节,进而肖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到来的这一天海伦·凯勒由“最重要”的一天变为了“最幸福”的一天,进而帮助学生理解了标题,理清了文章内容。

二是用好旁批。《再塑生命的人》一课有五个旁批,肖老师在利用时精挑细选,以旁批二和三为抓手组织教学,深入引导学生学习。肖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老师教“我”的细节,如老师教我认识布娃娃“doll”和水“water”这两个词,进而理解旁批莎莉文老师再塑“我”生命的两个支点:启示真理,给“我”以爱。本文在叙事之中常常穿插一些抒情或议论,肖老师引导学生找出读读表达“我”内心感受的一些抒情和议论语句,进而了解“再塑生命”过程中“我”的心理感受。比如当我愤怒、苦恼,已经疲惫不堪,“我”无声呼喊“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于是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比如在叙述“我”突然悟到“水”的含义之后,单句成段进行议论,“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引导学生清楚地把握了莎莉文老师的高超教育艺术和“再塑”“我”生命的过程。

二、有效引导课堂教学对话

王尚文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重心必须转移到感性的言语形式上来。《义务教学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指出,“自读课文,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自主阅读的阅读能力。”意思是说自读课是学生运用教读课上学到的阅读策略、阅读方法自主阅读;教师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领、朗读体悟、语言品读等方式,推动学生思维逐渐深入到语言深处。钱梦龙老师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观也启示我们,自读课不仅仅是突显学生主体地位,也要重视教师主导作用。肖老师认为,“自读”不是教师不管不问,放任学生自己去读,并不因为要强调学生的自主,而取消教师的教,而是要在疑难处,进行引导,做出示范。肖老师也认为,自读课上教师的主导,“导到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起到作用,课堂的有效性才真正得以保证。自读课不是粗暴的“放养式”,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

一是抓住主问题有效开展课堂对话。教师要善于设计自主阅读问题,由创设有价值的自主阅读问题,引燃学生的对话的火种。肖老师在教学中善于抓住教学的主问题高效组织教学,围绕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再塑生命”设计话题,简化了课堂教学形式,将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进而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思考、交流、碰撞,渐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二是抓住朗读有效开展课堂对话。语言的内化主要靠学生的朗读能力,有理解地朗读能够推进对文章的深层理解。肖老师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旁批感知文章内容,解决了学生围绕标题提出的三个问题。为帮助学生理解“再塑生命”,读懂海伦·凯勒,读懂莎莉文老师,肖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开头段,读出了莎莉文老师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抓住第3段,读出了“我”对这一天的期待,侧面感知到了莎莉文老师到来的意义;抓住结尾段,读出了“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意在表达“我”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的孩子。加之,肖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段富有表现力的细节,边品边读读出了“我”的心里感受和变化,也读出了一位富有教育艺术的好老师,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莎莉文老师对“我”生命的再塑。

三是抓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有效开展课堂对话。孙绍振老师说:“于细微处见精神,越是细微,越是尖端,越是有学术水平。”肖老师富有语言的观察力和捕捉力,常常在不引人注意的字词、语句、标点上读出深意,令人敬佩其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在品析语言环节,当我处于最黑暗时,肖老师抓住第三段关键词“仰着”“搓捻”“抚弄”“花朵”“奇迹”等词语,让学生边读边品,读出了“我”对莎莉文老师到来这一天是多么的期待。至此,我们明白了肖老师的自读课课堂教学对话的生成不是教师的生拉硬拽,而是立足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读到语言深处读出新的体悟,学生的阅读体验才是推动课堂走向的主导力量。

图片

三、有效关注作品文学价值

孙绍振先生说:“每一位作家在写文章的时候,都有自己独到的语言密码。”我们解读文本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解密的过程。《再塑生命》文章影响深远,激励着无数青年。钱梦龙老师也说:“语文课上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不是教师刻意'渗透进去’,而是学生自己从文本的字里行间'读’出来的,进而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心灵的。”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主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倡导“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课改理念。《课标》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课堂教学有效关注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正是在真实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最佳时机。

肖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莎莉文老师再塑“我”生命的过程,正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过程,也是教我们如何做一名优秀教师的过程。回忆性散文的特征是通过回忆一些生活中的琐事,进而通过语言文字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本文中“我”的情感大体经历了“痛苦——悔恨——幸福”的变化,如何让读者在作者的情感变化中理解莎莉文老师是再塑我生命的人,如何在作者的情感变化中让学生受到作者精神思想的启迪是教学的重难点。肖老师在自读教学时,抓住了作为一名教师最核心的品质——“爱”,围绕莎莉文的教育大“爱”重塑我的生命这一核心价值,有效组织自读课教学,同时彰显了作品的文学价值。比如当“我”处于崩溃的边缘,肖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莎莉文老师“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让“我”感到了她对我的爱如母亲般温暖。接着肖老师进一步把自读重点放在了帮助“我”认识“爱”的过程上,因为“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所以我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碎,心中觉得特别痛快,“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此时莎莉文老师并没有生气发怒,采用情感转移的方式带我到井房,教“我”用触觉感受“水”字,“我恍然大悟”理解了生命,理解了“爱”。同时,肖老师顺利引导学生发现:正是因为大“爱”作者走上了创作的道理,写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不朽的生命篇目,帮助亿万学子勇敢面对。仅就课上40分钟,课堂做到“一课一得”实属不易,又怎能全部领会作者写作意图和编者全部意图,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肖老师采用“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的教育艺术,引导学生自写格言由语言输入向语言输出转化,如“爱的相遇,是人世间最好的启迪”“感悟爱就是感悟人生的真理,因为爱才有希望与光明”“好的教育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用人生格言启迪我们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肖老师在引导学生发现莎莉文老师重塑作者生命的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拥有“爱”是多么的重要,以及做一名富有教育艺术的教师是多么的重要。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黄厚江老师认为,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才能实现“学会”向“会学”的转变,寻求到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有效道路。肖老师《再塑生命的人》自读课教学课例,有效借助助读资源,有效引导课堂教学对话,有效关注作品文学价值,是一堂注重课堂实效性,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高效自读课堂,是语言学用自读课教学高效开展的范例。如此,教师在操作自读课时也便有了抓手,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定将在潜移默化中有所提高,教师的自读课课堂效率定将不断提高。

——张健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一中学,内蒙古  鄂尔多斯

:语文深深浅浅之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