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贞的3段婚姻:一嫁成农妇,二嫁成部长夫人,三嫁成将军夫人

 心灵牧场书馆 2022-09-28 发布于河南

1926年,湖南浏阳县的一户农家,一女子哭喊着从家里冲了出来,她浑身湿漉漉的,披头散发,发疯般地朝着离家门口不远的水塘边跑去!

那时的她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死,结束自己悲惨的人生。

这名绝望的女子不会想到,此时一心求死的她,在29年后,竟然会站在一群优秀的男人间,成为让毛泽东亲自颁发奖章的那个人。

文章图片1

她就是李贞,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一嫁成农妇,二嫁成部长夫人,三嫁成将军夫人,自己也从曾经的童养媳变成了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究竟究竟经历了什么?一起走进她的情感世界。

01、6岁成童养媳,委屈17年不懂反抗:女性在婚姻里要保持“自我”

1908年,湖南浏阳县永河市镇小板桥乡,一座山底的茅草屋子里,一名女婴呱呱坠地。

农民李光田走进屋仅瞧了一眼,就再也不愿踏进屋子一步。在那个急需男性劳动力的时代,女儿的出生,让李光田的内心弥漫着失望。

在之后的几年里,妻子连续又生下3个女儿。第5个女儿出生2天不到,李光田就在遗憾中,离开了人世。

可以想象,李光田的妻子独自带着5个孩子,生活是多么的绝望。

但人,总是得活下去呀。

不久后,李光田的妻子就抹着泪将刚满6岁的老二旦娃子送给了一户人家,只说了句:“在这里你不会饿肚子了!”

从这一天开始,旦娃子(后改名李贞)不仅离开了母亲,更迎来了人生中最为黑暗的11年!

是的,她成了一名童养媳。

在那个年代,童养媳是最为穷苦的人家的无奈之举。把孩子给稍微富裕的家庭,给口饭吃,小时候当奴婢,长大了就直接当媳妇。

收留旦娃子的这家人姓古,对于这个孩子,他们没时间怜悯。

从小缺衣少食的旦娃子,人还没有灶台高,却要开始给一家6口人煮饭、洗碗、洗衣、喂猪等等……

小小的身板,成为家中最为忙碌的身影,可即便是五更起,三更眠,家里的活还是做不完。每天她的耳朵里都充斥着辱骂,稍不注意,还有一顿藤条鞭打。

这样的日子,一熬就是11年。

17岁那年,古家便开了场席面,给旦娃子和家里儿子古天顺办了成亲仪式。可是,等待旦娃子不说新婚的甜蜜,而是更难捱的折磨。

在古天顺眼里,旦娃子依然是家中最卑贱的人,只要做的事不如自己的意,就能够拳打脚踢。

《中国妇女杂志》1957年8月刊上,曾经发表了一篇著名作家魏巍对旦娃子(李贞)的采访,虽时隔多年,她依然难掩悲痛:

平均每天至少挨打一次。直到今天,我还常常做同样的梦;上山砍柴,天黑了,下雨了,心里着急赶不回家去,常常急得出一身冷汗……

如果说这11年,旦娃子都生活在恐惧中,那么,18岁那年的一个雨天,足够书写她整个人生中的绝望。

那天,旦娃子上山砍柴。可柴还没砍完,瓢泼似的大雨就下来了,看着还没装满的背篓,她内心阵阵不安。她前脚到家,后脚婆婆和丈夫也回到家中。

看着放在盆子里湿漉漉的衣服,婆婆就破口大骂:“天天就知道在家里偷懒,衣服都不洗,现在我穿什么?”

委屈的旦娃子低声回嘴:“我没偷懒,我也是刚从山上砍柴回来。”

文章图片2

谁知,话刚说完,古天顺一巴掌就甩在了旦娃子脸上,并怒斥:“你敢这样跟我妈说话!”说完,又是一顿拳打脚踢。

曾经,旦娃子以为只要再“忍”一“忍”,多付出一些,一切都会好起来。可事实上,当一个人决定“忍”,就意味着她失去底线,而折磨她的人将再也没有任何顾虑!

旦娃子终于明白,即便自己再隐忍,付出再多,都没有人会在乎自己。这个冰冷的家,让旦娃子第一次有了逃离的冲动,她披散着头发,冲进大雨中,那一刻,她只想死。

眼看就要跑到水塘了,周围的几个邻居冲了过去,将她拉住。就这样,旦娃子活了下来。

邻居苦口婆心地劝道:“旦娃子啊,你别倔了,女人生了就是受苦挨打的命,认命吧……”

认命认命,旦娃子的内心不断回想着这两个字,可即便认命了又怎样,还不是每天都要受尽折磨和欺辱。那天晚上,她一夜无眠,一直在思考自己的人生应该怎么过。

心理学家佛洛伊德曾将人格结构理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安全、性等;“自我”是自己意识的存在和觉醒;“超我”则属于人格的道德成分。

弗洛伊德曾表示,一个人人格的发展过程,就是“本我”、“超我”、“自我”三者不断对抗与压制的过程

对李贞来说,在她11年的童养媳生活里,她的行为一直以“本我”为驱动,即她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满足现实生活的需求——活下去。

在丈夫和婆婆日复一日的虐待和欺辱下,她的“自我”逐渐觉醒,她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到底应该怎么过。正是这种觉醒为李贞未来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可见,不管是哪个时代,女性在结婚后仍旧要保持“自我”,维持经济独立、事业独立及人格独立。

02、23岁再嫁成部长夫人:好的婚姻,要满足三要素

尽管旦娃子的“自我”已经觉醒,但身处那个时代,她确实不知道如何改变现状。直到有一天,再次被丈夫辱骂后,旦娃子跑出家,恰好听到一位年轻男人在女子培训班上讲课。

这个男人叫张启龙,也是个苦出身,1900年出生,1926年,成为浏阳地方党组织创始人之一,大革命期间,曾担任中共湖南浏阳永和区委书记。那天,张启龙正在给女性上课,动员大家加入革命队伍。

文章图片3

那天,张启龙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人”,并呼唤女同胞们要敢于反对压迫和暴力。这些话,句句都讲到旦娃子的心里,反对压迫和暴力,这不正是她想要的生活吗?

在张启龙的动员下,旦娃子毅然决定加入革命队伍。那之后,旦娃子带着一群妇女搞宣传、做军鞋、为北伐军征兵筹粮。她那天才的活动能力让一切事物都游刃有余。

1927年,旦娃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改名为李贞。胆小怕事的婆家怕被连累,忙不迭给了一封休书给李贞,让她回娘家。可李贞一点也不伤心,反而觉得是一种解脱,因为她终于可以自由自在地参加革命,活出“自我”了。

在张启龙的帮助下,李贞逐渐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战士,不仅练得一手好枪法,还懂得使用“计谋”取胜。在她的带领下,浏东游击队不仅顺利组成,还在当地打了好几场漂亮的以少胜多的仗。

不久后,李贞就被任命为乡妇女协会委员长。随后,李贞往洋油桶里放鞭炮、怒杀团防局头子、刀下救战友的事迹,在当地被人们津津乐道。虽然队伍里女子少,但所有人都对李贞这个领导心服口服。

文章图片4

1928年的一天,浏阳县张家坊团防局门口,一大队人马正抬着轿子从团防局门口经过。

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场普通的接亲。可就在这时,这群人突然从腰间掏出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了团防局。

轿子里,那个穿着大红新娘服的姑娘,也抄着枪往里冲,枪法精准,令人拍手叫绝。

就这样一招出其不意,她们不仅顺利拿下了张家坊团防局这个重要据点,还救下了中共浏阳区委书记——张启龙。

而这次行动的策划和负责人,就是李贞。如今,刚满20岁的她,已经成了浏东游击队士兵委员会委员长。短短两年,李贞的转变简直就是天翻地覆。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张启龙。

张启龙不仅悉心培养了李贞,他对李贞的关心,也是战火纷飞中难得的温情。

有一次,李贞母亲病重,李贞拿不出钱,张启龙偷偷用自己的积蓄掏出来让妇女协会转交,付了药费,李贞的母亲这才侥幸活了下来。

后来,应毛泽东指示,李贞和张启龙在浏阳组建了游击队,团结民众,积极地开战武装斗争。游击队在当地影响很大,蒋介石甚至亲自下令,要两人的人头。

1930年,张启龙迎来了人生最悲痛的日子,他的父亲、叔叔,以及妻子和女儿,都被残忍杀害。

张启龙虽然强忍悲痛继续工作,但李贞看着这个憔悴的男人,心疼不已,她工作之余,总是主动去照顾他,给他煮饭缝衣。

张启龙一直很欣赏智慧又胆大的李贞,但因为自己早有家室,只能把这种欣赏埋在心底。在经历家庭巨变后,他更加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

直到被抓后,李贞冒着生命危险,带着人救下他的那一刻,张启龙终于决定,要跟李贞在一起。

1931年,张启龙任中共湘赣省军事部部长。1932年,经组织同意,两人结为夫妻,昔日那个童养媳,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了部长夫人。

战乱的年代,两人根本来不及享受初婚的幸福。婚后不久,怀孕的李贞在带领游击队作战时,被逼上悬崖,她和几名战士为了不被敌人抓住,从悬崖上跳了下去。虽然幸运地活了下来,但是孩子没了。

不久,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张启龙的事业遭受重创,为保护李贞,他决定离婚。虽然李贞十分不舍,但为了能继续参加革命事业,她还是含泪答应了离婚。

李贞的第二个婚姻并不完美,但却让我们看到了幸福婚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有爱情、有价值、懂自爱

如果没有遇到张启龙,李贞肯定还要在第一段婚姻中苦苦挣扎许久。张启龙的出现,让李贞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走上了革命道路,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李贞和张启龙也产生了爱情,两人互相扶持,互相成就。

最重要的,即便再爱张启龙,李贞也没有因为感情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而是含泪结束了这段婚姻。由此可见,此时的李贞也已经懂得唯有“自爱”,才有能力爱人的道理。

有爱情、有价值、懂自爱,或许,这就是婚姻最美好的模样。

03 、三嫁成将军夫人,自己也成女将军:最好的爱,是尊重和包容

1934年,贺龙见到李贞沉浸在与张启龙离婚的阴影中无法自拔,便有了给她重新介绍对象的想法。

贺龙找了一个人当说客,那就是任弼时夫人陈琮英。陈琮英对李贞说:“有个人不错,你跟他处处吧,别总孤身一人。”

文章图片5

听到这话,李贞想起了张启龙,伤心涌上心头。陈琮英明白她的痛,便安慰道:“人总是要往前看的呀,过去的事,再难受也不能一直放在心上”。

李贞低着头没说话。

1934年7月,贺龙再次让陈琮英给李贞说媒:“这个人真不错,你应该考虑一下。你也认识,就是甘泗淇。”

甘泗淇,湖南宁乡人,1904年出生,比李贞大4岁。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时任湘赣省委宣传部长。

甘泗淇渊博的知识,处理问题的老道,待人接物的平和,在队里是出了名的。那时候,李贞经常和甘泗淇一起工作,两人也非常熟了。

听到对方是甘泗淇后,李贞扣着手指犹豫道:“人家那么大一个知识份子,我识得的字,扳起手指都能数的过来。”

陈琮英听完哈哈大笑:“怕什么,他文化高,你文化低,这样不正好可以让他给你补补吗?”

而接下来的一番话,更是让李贞羞得满脸通红。

原来,甘泗淇早就看上了李贞,都说干事业的人是最有魅力的,那种由内而外的自信,会让整个人熠熠发光。此时的李贞,就是那个会发光的人。

1935年,在湖南省永顺县塔卧村一间民居里,李贞和甘泗淇结为夫妻。

战争时期无小家,11月,李贞任红六军组织部部长,开始和丈夫随红二、红六军团长征。

不久,李贞就怀孕了。漫漫长征路对李贞而言变得格外艰难,严寒、奔袭、追兵、生病,再加上沉重的工作,李贞每天都头晕眼花。

组织上考虑李贞有孕,长途行军不易,于是给她分了一匹小马,但李贞非要把小马让给生病的士兵。甘泗淇知道妻子心疼战士,便搀扶着李贞,并让她拉着马尾巴慢慢行走。

文章图片6

就这样,李贞挺着7个月大的孕肚,艰难地爬过了玉龙雪山。

1936年7月中旬,李贞因为长期疲劳过度早产。那时候,队里连一粒米都没有,甘泗淇每天都出去挖野菜和树皮给李贞吃。没有充足的营养,难以产奶,孩子饿得哭的劲都没有。

最终,孩子还未满3个月,就夭折了。

李贞刚经历丧子之痛,又加上长途跋涉,她感染了上了疟疾,发烧呕吐,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为了不影响队伍前进,她让丈夫将自己捆在马上,甘泗淇心疼妻子,总是把李贞拉下马,非要背着她走,说这样舒服一点。

痛失爱子的甘泗淇,心里同样难受得要命,却还得安慰李贞:“孩子没了,我们以后再生,只要革命胜利了,以后我们都是好日子。”

可事实上,李贞身体受损,从此再也不能生育了。在甘泗淇的安慰和鼓励下,李贞坚强地站了起来。长征结束后,两人又一起东渡黄河,跟着贺龙一起奔赴山西抗日前线。

解放战争时期, 甘泗淇、李贞夫妇一起转战华北、西北各地, 参加了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等重大战役, 建立了卓著功勋。

朝鲜战争爆发后, 彭德怀亲自点兵,任甘泗淇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李贞任政治部秘书长。就这样,两人再次奔赴异国他乡的前线。

乱世中,甘泗淇和李贞携手走过中国最苦难又最辉煌的20年,他们不仅是亲人,还是知己,是最忠诚的战友。

1955年9月27日下午,中南海怀仁堂热闹非凡,这一天,甘泗淇被授予上将军衔,李贞被授予少将军衔,毛泽东亲自为李贞授勋,而周恩来更是激动地对李贞说:“恭喜你呀,你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文章图片7

从几十年前的农妇,一跃成为将军夫人,自己也成了一位了不起的将军。李贞可以说是古往今来第一人。

可无上的荣誉,却让李贞内心不安,因为她始终没能给甘泗淇生下孩。那天,李贞心事重重地对甘泗淇说:“我们离婚吧,你去重新找一个,还是生个孩子吧!”

这么多年,甘泗淇当然明白妻子内心的痛苦,他扶着妻子肩膀,郑重其事地说:“我要的是爱人,不是孩子!”

甘泗淇的真情告白,让李贞既感动又温暖,自己生而凄苦,如今能得这样一位爱人,此生还有什么遗憾呢?

为了解决李贞心中的隐痛,甘泗淇带着李贞,收养了20多名烈士遗孤。

每天回到家,几十个孩子在家里欢笑打闹,热闹非凡。吃饭的时候,能坐上满满当当的两大桌。在李贞的悉心教育下,这些孩子后来都学有所成,成为了各个岗位的精英,为国家献出自己的力量。

文章图片8

李贞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她从童养媳,逆袭为开国第一位女将军,成为了万千人的精神领袖。

她的成就,离不开她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她与甘泗淇的婚姻。

甘泗淇在事业上,绝对是强势的一方,但难得的是,他给予了李贞尊重和包容。

长征期间,当怀有身孕的李贞坚持不坐担架,冒着生命危险下地走时;当李贞冒着炮火,坚持去最危险的阵地时;当李贞住在郊区破房子里,不愿搬家时。甘泗淇都尊重她的选择,支持她的决定。

正是这种尊重,让李贞在这条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顺畅深远,完全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那个年代,每个家族都有传宗接代的观念,可甘泗淇在长征期间,就已经知道李贞不能再有孩子的事实,仍旧还一如既往地爱着她,包容她,这样的深情,实在难得。

很喜欢那句话:“情侣间的尊重,不是闲情逸致时,而是观点相左时;夫妻间的恩爱,不在花前月下时,而是大难临头时。”

最后,还想告诉所有女性,如果你现在也像曾经的李贞那样,深陷不幸的婚姻,一度怀疑自己,甚至找不到生活下去的勇气。请一定要走出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找到自己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