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艺博特展,100多件中日文物亮相,现场攻略来了!

 skysun000001 2022-09-28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本 文 约 2700 字

阅 读 需 要 7 min


每年九月底,都是大展齐开的时候,今天分享的是刚刚开幕的新展——

🔍
跨越两国的审美
日本与中国汉唐时期文化交流

图片
📅2022年9月24日 – 2022年12月4日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2-13号展厅
🔖60元,在网站“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购买预约

展览从日本国的起源开始,通过100多件文物(有一些是复原品),向我们呈现了日本国的发展以及与中原文化的交流。走在这个展厅里,我们会一边看历史娓娓道来,一边细细欣赏蕴含的文化艺术。

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会让展看起来有些门槛,我们先梳理一下思路。
 

历史时期对照表


由于一些时期名词我们很陌生,所以这张对照图建议保存收藏,看展时可以随时查看,让你可以更好地对比同时期不同的历史阶段,清晰的定位时空。

图片

这些文物来自哪里?


在展览的100多件展品中,有一些汉、十六国、唐的文物,来自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西安碑林博物馆、襄阳市博物馆等,还有一些重点文物,来自遥远的日本奈良县立橿原考古学研究所。

奈良不仅是中日交流的中心,在历史上也是日本的国家历史起源,佛教文化开花结果的地方。

图片
兽面瓦(左)-奈良时代。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清晰展览单元


展览主要讲了三件事:日本历史发展、佛教信仰、中日文化交流。

全程分为六个单元:

  • 倭人百态
  • 倭国与中国
  • 日本国的成立
  • 祈祷的样态
  • 大和的地宝
  • 中国视角的日本

其中前三个单元是重点,我们将重点提炼出来,希望能减少一些你在观展时的陌生感。

①倭人百态

第一部分主要展示了在原始社会阶段,倭人的活动场景。从旧石器时代开始,整个原始社会还包括绳文、弥生、古坟三个时代。

对照表格来看,同样是原始社会时间,日本要持续得更久。但生活方式和我们很相似。比如都用陶器,并在陶器上留下花纹。

这件弥生时代的纹绘陶器,就描绘了那时代人们生活场景。

图片
楼阁纹陶器-弥生时代中期

因为考古工作发现了大量的“古坟”,这就是“古坟时代”名字的由来。

展厅中放置了一座巨大模型,展示了在奈良盆地发现的前方后圆、坟丘长超过200米的圆坟。这里随葬了铜镜、陶器等文物。

图片

古坟时代开始出现了文字。日本最初的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纪》都是在此时编成的。

图片
男性坐俑-古坟时代末期·6世纪

值得一提的是,弥生时代与中原汉朝有着很大关系。在《后汉书》里记载了目前已知,中日两国最早的官方往来:“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

②倭国与中国

第二部分主要讲了关于两国外交的历史记载,在中国的历史中,有过不少“倭国”的讯息。

最早的外交记载,是《汉书·地理志》里写道:“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最早的官方往来,是上面我们说到的光武帝赐“汉委奴国王”金印。

魏国曾派遣张政深入倭国内政,《魏志·倭人传》就详细记载了倭国的地理、地势和习俗等。 

这件西晋制造的金具,是在日本出土的、最古老的、中国制造的金属。

图片
带状金具(复原品)-西晋

5世纪时,赞、珍、济、兴、武五位倭王都向中国皇帝进贡,从中国皇帝那里得到封号,实行对倭国的统治。

展览中出现比较多的展品是“铜镜”。

从弥生时代到古坟时代,大量的铜镜用船运到倭国,很受倭人的喜爱。他们也照此做了“仿制镜”,花纹、符号、铭文都发生了简化。

图片

在一个个展览区域之间,还印有诗作来展示两国的交流。

比如李白这首《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这首诗是李白为晁衡所写。晁衡是日本人,在当时是来中国求学,还在朝为官,和李白、王维等人友谊深厚。据说在一次返回日本的途中遇难去世,于是李白便写了这首诗。

除了与中原文化的交流,还有与欧亚大陆的。比如这件以树木和鸟为主题的金冠,与朝鲜半岛新罗和阿富汗的出土物有相似之处。

图片
鎏金铜冠饰品(复原品)-古坟时代

③日本国的成立

第三部分主要讲了“日本”这一国号的由来,以及被融入的中国文化。

这部分历史发生在倭国的飞鸟时代,跨越了中国的隋唐时期。

隋唐期间,倭国派很多使臣来进行学习,这为之后以天皇为中心的律令国家“日本”的成立和发展打下了基础。唐朝时,遣唐使中断了31年,在此期间,日本经历了古代史上最大的内战,历经几位天皇,最终《大宝律令》在大宝元年(701)编纂完成,也是这一年,遣唐使被重新任命。

大宝二年(702),倭国的大使粟田真人入唐,武则天设宴赐官(《旧唐书·日本传》)。由此开始,“日本”这一国号开始正式对外使用。

下图左上角的和同开珎(zhēn)银钱,是日本最早铸币,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流入中国,在陕西何家村就曾出土过。

图片
(左上角)银钱「和同开珎zhēn」-飞鸟时代

在日本古代的墓葬中,同样有中原文化的痕迹。

高松塚古坟里,四周的壁画是我们熟悉的四神图:东壁青龙、西壁白虎、北壁玄武和南壁朱雀。

图片
白虎-飞鸟时代

还有星宿图、人物群像,这些在隋唐的墓葬壁画中是常见的。

最能体现文化交流的还有城市的建设。

前面说到,大宝元年(701),遣唐使被重新任命。第二年,遣唐使为日本带回了很多新的情报,其中就包括以唐长安城为模范进行迁都。和铜三年(710),迁都到了新建的平城京。

对比两座城市的规划图来看,平城京吸收了长安、洛阳两座城市的优势特点。

前三个单元,是这次展览的重点部分,接下来的“祈祷的样态、大和的地宝、中国视角的日本”三个部分,可以欣赏为主。

第四单元“祈祷的样态”讲的是佛教信仰,但展品不允许拍照,朵朵只能放一张环境。这里面藏了2幅平山郁夫的画作,看看你能不能找到。

图片
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第五单元“大和的地宝”主要展示了精美的陶器。

图片
绳文陶体-绳文时代

最后一个单元“中国视角的日本”,则是选取了中国收藏的文物,一窥与日本文化在历史中的交流。包括铜镜、金属、砖瓦、佛像、碑刻等。

比如与日本相关的中国铜镜。

这件瑞兽葡萄纹镜与在奈良高松塚古坟出土的铜镜非常相似。

图片
瑞兽葡萄纹镜-唐

除了这些实物之外,展厅中还展示了一幅“电子展品”:《东征传绘卷》,描绘了鉴真从出家到东渡日本建立唐招提寺的辉煌一生。

图片
《东征传绘卷》(局部)

有些人会觉得这个展览是不是太难了?说实话,我在看展中的确有些费脑子,但通过这篇文章的梳理,相信你会容易很多。

遥远的异国文化我们也许是陌生的,但它总和咱们的历史有相同之处,不妨一边看,一边联想那些令你熟悉的文物吧。

END

作者 | 朵朵编辑部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李栋 彦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