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展丨日本,我们隔壁的好学生②

 莫为天下先 2023-02-14 发布于湖南

图片上期回顾:日本人哪里来的


一千六百年前的东亚,是一个多极世界。

中国不再是那个唯一的天朝、天上的太阳,它分裂了。汉家火种由半壁江山的东晋延续,而北方早已被倏兴倏灭的胡人政权蹂躏百年。这些凶猛好斗之徒甚至不会说汉语,时人很难接受他们也算中国人。

目光投向东北,有一支民族正急速崛起。高句丽发源于长白山,当初它被慕容鲜卑击败,失去南下资格,东入朝鲜半岛;到如今,慕容氏即将被地狱级别的中原乱战打成筛子,高句丽却顺风顺水当上了半岛霸王,从哈尔滨到首尔尽在它手。

图片5世纪初东亚地图,底图源自网络
朝鲜-日本部分补绘示意

曾经的半岛雄主百济难以抵挡,不断向老朋友中国(东晋)朝贡,获得天朝支持。只是东晋比它还落魄,实质增援是等不到了。胡人诸国更不靠谱,彼此杀伐自顾不暇。只有一个盟友对半岛局面既有兴趣、又有干预能力——倭国,日本的前身。

上回说到,倭人3世纪已形成邦国联盟,多次向中国(曹魏)朝贡,获得“亲魏倭王”的封号,为的是巩固贸易,压服岛内竞争者。这段官方交往维持了半个世纪,之后倭国从中国史册消失。日本当时没有文字,没有史书,于是进入“迷之4世纪”吐露历史真相的,除了一些民族传说,就靠考古遗迹了。

日本确实有惊人的遗迹。

图片

大仙陵古坟,图源wiki

图片

百舌鸟古坟群,图源wiki图片

百舌鸟古坟群复原,图源网络


日本古坟,跟埃及金字塔、中国封土陵并称的奇观。其中最大者大仙陵古坟,高36米,固然不及胡夫金字塔的146米高,但也相当于12层楼;长近500米,则是胡夫金字塔的两倍多。三圈护陵河,陪葬的埴轮(陶器)2万多件。根据传说,大仙陵古坟被追封为仁德天皇陵——仁德天皇是半传说的贤君,类似尧舜。实际墓主人不详,修建时间差不多就是5世纪上半叶。

日本已知古坟12万座,这种“前方后圆”布局的有5000座,长度过百米的300座。它们兴建于公元3-6世纪,遍布本州、九州、四国,朝鲜半岛也有发现。这一历史时期得名
古坟时代

图片

奈良附近的古坟群。图源白石太一郎


能够兴修古坟,需要集权统治。古坟最密集的大阪-奈良-京都一带,即畿内陆区,就是此时王权的核心。弥生时代的邦国联盟,终于聚合成真正的国家——大和王权。

古坟出土了许多文物,上篇展示过青铜器(点击欣赏)。还有一类更好玩的
埴轮,是陶器。它们负责立在坟头或四周,标明亡灵的地盘。早期的埴轮是简单的圆筒形。后来出现人物、动物、器物等形象。

前阵逛了个汉代文物展(点击欣赏),对比看看。没必要跟倭人比试工艺,跌份儿。相隔千里之人,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却非常相似,才是有趣的点。

图片
首领坐俑,古坟时代,6世纪
图片
庖厨俑,东汉,四川
图片
首领立俑,古坟时代,图源wiki
图片
武士立俑,古坟时代。图源网络
图片
甲胄盾牌埴轮,5世纪图片
陶船,古坟时代,5世纪
图片
陶船,南越国,广东图片陶屋,古坟时代,5世纪

用来祭祀的高规格大殿图片陶屋,南越国,广东图片
陶灶,古坟时代,6世纪
图片
陶灶,东汉,四川图片陶鱼,古坟时代,5世纪

陶鱼不很多见,有时当作贡品,有时会投入护陵河,模拟大海

图片陶鱼鳖蛙,东汉,四川
图片
陶鹿,古坟时代,5世纪图片
陶犬,东汉,四川图片
陶鸡,古坟时代,5世纪
图片
对不起这个表情爱了
图片
陶鸡,东汉,四川
图片
陶马,古坟时代,5世纪
图片
陶马头,东汉,四川

这件陶马埴轮戴着全套马具,包括《木兰辞》提到的辔头(缰绳和嚼子)、鞍鞯(座椅和垫子),还有铃铛、杏叶等装饰。除了陶制模型,它们的实物也在古坟出土,很多是铜鎏金做法。闪闪发光的金子,没理由不被倭人贵族喜爱。

图片

图片
铜鎏金杏叶,古坟时代,6世纪
马身上的挂饰
图片
铜鎏金龙纹牌(复制品),古坟时代,6世纪
马身上的嵌饰

图片

图片
铜鎏金马鞍(复制品),古坟时代,6世纪
代表倭人最高工艺,有中亚艺术风格、印度佛教元素
图片
铜鎏金马鞍纹样
图片
金耳环,古坟时代,5世纪
具有朝鲜风格

图片
铜鎏金履(复制品),古坟时代,6世纪图片
铜鎏金冠(复制品),古坟时代,6世纪
这两件服饰缀满步摇,相当华丽


金器之外,倭人和华夏人一样尚玉。“天皇三神器”分别是剑、镜、玉,特指日本特色的勾玉。还有其他陪葬的石器、贝器、木器、陶器等。

图片翡翠勾玉,古坟时代,4世纪
图片玛瑙水晶项链,古坟时代,6世纪(左)
玻璃珠,古坟时代,5世纪(右)
图片石盒,古坟时代,5世纪
用来收纳其他陪葬品

图片陶器台,古坟时代,6世纪

那么,相比弥生时代,古坟时代的倭人有哪些新作为呢?这就回到了本篇开头,让日本魂牵梦萦两千年的地方——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日本与文明世界唯一的窗口,那些先进的文化技术,铜铁原料,商贸物资,高端人才,都得从这儿来。日本太想把这生命线牢牢攥入手心。

当时倭人对世界的认识,跟现在不一样。日本列岛的文明自西向东传播,西方代表发达,东方则是蛮夷之地(又到了蛮夷鄙视链时间)。上篇提到“汉倭奴国王印”出土于全日本最西南的九州岛,因为1世纪的九州才是倭人的中心,离大陆更远的畿内是后起之秀。

所以无论九州还是畿内,跟西方朝鲜半岛的来往和认同,反而比同属日本列岛的“东夷”还强。很多大陆移民作为“渡来人”流亡日本,依靠各种手艺和知识得到重用,他们不会觉得半岛是什么遥远之地。何况,也有许多倭人定居半岛,经商或者务农。

通过长期经营,倭人控制了半岛最南端的铁矿区和产粮区,建立史称
任那日本府的军政机构。其性质可能类似汉朝的西域都护府,不直接统治,却拥有维护秩序、保障贸易的权威。任那周边的原住民组成了松散的伽耶联盟,大部分附庸于倭。而百济为了求援,甚至派自家王子到倭国做人质,当一个弱势的盟友。

由此,倭人不但获取大量资源,竟像中国一样产生了“天下中心”的世界观——“小天下”。5世纪的一位倭王就获得这样的尊号:治天下大王。


图片4世纪半岛形势。图源网络

后来高句丽迁都平壤,百济首都慰礼城(首尔)也被攻克


只是倭人的“小天下”还没捂热乎,就惨遭现实打脸。5世纪,高句丽在广开土王、长寿王(一听就很厉害)父子治下全盛,百倭联军节节败退。倭国不得不捡起卑弥呼的老办法,朝贡中国,求得声援。公元413年,消失了一个半世纪的倭人使团重现中国史册,不是在洛阳,而是在建康(南京)。中日第二次长期官方往来,启动了。

不过,能够修建庞大古坟的倭王,眼光不可同日而语。这次不止要拿到倭王封号——他已经是了——他还要“大天下”的大佬,承认他“小天下”的大梦。

如果喜欢,欢迎扩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