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到古文,相信大多数同学有点发怵,觉得古文好难呀!跟天书差不多。什么之乎者也,什么实词、虚词、宾语前置,感觉比英语还难?话又说回来,作为一个中国人,说这种话合适吗? ![]() 不管怎么说,学古文怎么学好?是摆在广大同学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是问题就要解决。今天赵老师就从三个方面给大家讲一讲。 1是什么? 2为什么? 3怎么样? 1是什么 古文,古文,就是古代的文章、文字。说到古文,我们先说一下语文。 ![]() 我们可能想当然地会以为“语文”一词历史上早就存在了,其实不然。我国传统上确实有“语文学”,但那是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偏重于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语文”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迟迟没有单独出现。大家熟知的权威性工具书——《辞源》《辞海》,先后编纂于1908年和 1915年,都未收“语文”这一词条,直到1999年《辞海》修订时,“语文”仍然无缘进入。 ![]() 与其他学科相比,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历史最长。从公元前6世纪春秋末期(孔子是中国教学的第一人,教授的诗、书、礼等,与语文教学有密切关系,所谓“不学《诗》,无以言”)开始,直至19世纪末开办新学堂止,前后不下两千五百多年。在这悠久的历史中,没有“语文”这个概念,也没有专门的语文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基本上成了孩童的启蒙读物,然后就开始教学以“四书五经”为主的经学读本,进行一定程度的读写训练。 ![]() 也就是说在很长的一段历史过程中,学的就是以古文为呈现方式的知识。 直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改革中小学的国文教学居功至伟。蔡元培、胡适、黎锦熙、叶圣陶等大家纷纷撰文,提出改革国文教学的主张,主要集中在:在语文形式方面,主张言文一致和国语统一,提倡白话文,推行国语。久而久之,普通话、白话文日见增多,古诗文日渐衰落。 2为什么 为什么要学好古文?这个问题向小里讲就是考试要考高分,向大里讲那是文化传承、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段时间,教材插图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什么都不懂的人为了博眼球赚流量也趁机起哄,发起了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对现在的语文教材的编写尤其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而提出质疑。这个问题瞬间激起一群老母亲的兴致。对呀!每天鸡娃累得不行,怎么这古诗文的内容与日俱增呀,给本来就学习时关系紧张的家庭,这不是雪上加霜、火上浇油吗?不同意,坚决不同意! ![]() 那这样编写教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这样编写教材对以后孩子的学习、考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我们给大家剖析一下。做一件事很重要,为什么做更重要。 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了解一下中国特殊的国情。在中国,教育其实并不是单纯地让孩子们识字、学知识(如果这么认为,那就太肤浅了),它还有一个更重的作用,就是统一思想,宣传思想,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之中跟国家意识一致。不信的话大家可以仔细回想一下自己从小的学习对你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影响就知道了。话糙理不糙,你学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子。 ![]() 新中国成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处于积贫积弱的境地,甚至还走了不少弯路,对于发展那是摸着石头过河,对于外面的世界基本也是一无所知。改革开放后,经济不断发展,我国与外界的交流也变多了,对于外来文化也是一种极大的好奇和崇拜,甚至有人觉得国外的空气比中国的好,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强。是,曾经某个阶段是我们比较弱,但天天夸别的国家好,这样真的好吗?难道我们就一无是处吗? 随着国力的不段增强,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可谓是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了一把。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和中国文化。 ![]() 从2014年开始到现在,国家高层不停强化的是“民族复兴”“文化自信”。红头文件强调:要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 经过千百年来的演变,经历了分分合合、打打杀杀,中国如今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其实不像一个国家,而是一种文化。 上层的指导思想在这里了,那么下面怎么做,想必大家就应该想到了或见识到了。 拿当前的口罩事件来说,上层如果说的是一,下面就可能变成了三,甚至更多,层层加码的事有目共睹啊!总之,有条件要执行,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执行。 ![]() ![]() 那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可是上层更加重视的东西,教材这样改,这样教就应该明白了吧?英语学科被弱化的原因也可以明白了吧?所以,我们要用全局观的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 如今中国强大起来了,一些国家始终对咱们也不是那么友好,鼓励人们拥抱世界的时代已然过去,今后很长时间里预计会更加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那么,相关部门的人怎么让自己的工作成绩体现出来,让上层看到,让高层满意呢?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什么不是最好的抓手吗? 你可以反对,你可以不学,但最后谁吃亏? 当然,我们学好古诗文,提升素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不也是很好吗? 所以,于公于私,学好古文是必须的。 ![]() 3怎么样 既然我们了解到了为什么要学,什么时候学比较好哪?汉语就是一种语言,虽然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了点,当然是越早学越好。先打基础,到了初高中,说实话科目有点多,想学时间也不够。 古诗文应该怎样学?有没有一个好的学习规划? 根据教材改革,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发布的书目,我们给大家梳理一个学习规划,供大家参考,建议点赞收藏。 ![]() 我们把孩子的学习情况分为几个阶段: 启蒙阶段 这一时期孩子年龄较小,处于刚刚接受小学教育的阶段,是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最好的时期。多读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民间传说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在这个时期。 这些故事一般都出自中国古代的优秀典籍,像《孟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战国策》等。 左右滑动查看 这些故事的学习可以不结合原文只读白话版,也可以结合原文来读,顺便给古诗文的学习打下一点基础。至于民间传说,像《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有一些连环画还是可以给孩子看一看、读一读的,只是大部分的连环画都是黑白的,这是个小小的遗憾。 ![]() 基础阶段 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可以在家长的帮助、监督之下开始进行基础知识的储备了。 在这一时期,有几本传统名著是要好好学的,狠一点的话背一背也很有必要。这些名著主要推荐《声律启蒙》、《幼学琼林》,这两本书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很多的成语典故以及天文地理、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等方面的知识,对孩子以后学习古诗文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中国古代的几部诗词选集也可以对其中的篇目进行有选择的阅读、背诵,像《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宋词三百首》里面的一些著名的篇章,有些也是在课本和考试中会遇到的。 ![]() 前面讲了家长陪同,为什么要在家长的监督下呢?因为人的本性就是懒,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你不监督,他怎么可能自己主动去学、去背呢? 晋升阶段 |
|
来自: 昵称4150890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