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寒湿客于肌表证 临床表现:局限性或系统性硬皮病,皮肤发硬光滑,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疏风散寒,佐以除湿。 方药:麻杏薏甘汤加减。 麻黄10g、杏仁10g、生薏苡仁12g、甘草10g、威灵仙3g。 加减:指趾厥冷者,加附子3g、细辛3g。 (二)寒湿内郁,风寒闭塞证 临床表现:胃脘满胀,四肢厥冷,局限性或系统性硬皮病,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中化湿,散寒通阳。 方药: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 麻黄10~15g、桂枝6~15g、附子10~15g、细辛4g、生姜10g、甘草10g、大枣7个。 (三)心肾阳虚,寒水不化证 临床表现:局限性或系统性硬皮病,腹冷痛,四肢厥冷疼痛,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细微。 治法:温阳化水行痹。 方药:真武汤加减(任应秋法)。 附子10g、茯苓18g、党参10g、苍术10g、干姜6g、白芍18g。 (四)血虚络瘀证 临床表现:局限性或系统性硬皮病,指趾厥冷紫暗,舌苔白质暗,脉沉细涩。 治法:养血活血,温经通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赤芍10g、何首乌15g、菟丝子15g、鸡血藤15g、桂枝15g、细辛3g、威灵仙6g。 (五)肾气亏损证 临床表现:局限性或系统性硬皮病,指趾厥冷,腰背酸痛,舌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肾气。 方药:右归丸加减。 附子10g、肉桂10g、山茱萸10g、杜仲10g、怀牛膝10g、何首乌18g、肉苁蓉18g、菟丝子12g、山药12g、枸杞子12g、威灵仙3g、当归10g、苏木10g。 (六)气血俱虚,阴阳不足证 临床表现:局限性或系统性硬皮病,疲乏无力,指趾厥冷,全身酸困,纳呆食减,胃脘冷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健脾温中,益气养血。 方药:十四味大建中汤加减。 黄芪15g、肉桂10g、川芎10g、当归10g、生地10g、白芍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10g、附子10g、麦冬10g、半夏10g、肉苁蓉15g、生姜3片、大枣5枚。 【按】辨证论治时应注意的问题 本病是以寒湿为主的证候,因此治疗时必须注意温化寒湿,但病程甚久者,多与气血俱虚,瘀血阻滞有关,因此病程久者必须注意活血、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8..实用偏方秘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