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胜兵品《伤寒论》89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2-09-29 发布于黑龙江

第89讲 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115条条文·因火而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那么,我们今天为什么用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作为今天的开篇诗词?是因为最近,武汉实在是太热。武汉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四大火炉城市,绝非浪得虚名。

刚好今天我们讲的第115条条文,又是比较热,这条条文很热,和武汉的天气一样的热,那么我们如何来应对这种天气?一句话,心静自然凉。因此,这首词比较应景。天气热,第115条条文也很热。那么要想心静自然凉,当然,就想到了清风半夜鸣蝉,这首辛弃疾的《西江月》。刚好,我们又是在晚上的08:17开始讲这节课。

忘了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张胜兵,今天是2022年的8月10号,现在是晚上的08:17,刚好处在“明月别枝惊鹊”之时,那么我们通过讲伤寒论第115条,希望给大家带来“清风半夜鸣蝉”。

好,那么我们先看今天要讲的第115条条文的原文: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那么这条条文呢,如果我们从字面上把它翻译下来的话,它应该是这样的:脉象浮,发热很厉害,这是表实热证,如果反而误用了灸法,这是用治疗虚证的方法来治疗实证,会引动火邪,导致咽喉干燥吐血的变证。

这条条文的上面一条说: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燥,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那么紧接着说,脉浮热盛,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了这个脉浮是紧接着114条的太阳病。说明这个脉浮是太阳病的浮脉,但是他并没有说浮数、浮紧或者浮缓,都没有说,他给了两个字非常重要,热盛。热盛是什么意思?就是很热。

那么,既然太阳病脉浮,就说明什么?说明它有表证,那么有表证,又很热,后面马上说此为实。脉浮热盛而反灸之,此为实。其实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倒装句,理解成脉浮热盛,此为实,而反灸之。意思就是说这是一个实证。当然有的人把这个实理解成邪实。就是邪气很盛的意思。但是无论把它理解成邪气很盛,还是把它理解成实证,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它有表热。又有表证,又有热,所以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表实热证。

那么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又有表证,又是实证,又是热证,表实热证的话,那么它应该是什么?应该是风热感冒,那么风热感冒的话,可以认为属于温病范畴,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用辛凉解表的药,比方说这个银翘散这样之类的,甚至热的厉害,还可以加石膏。

也就是说,一个风热感冒不能够用灸法来治疗,风热感冒是表实热证,这种情况之下,如果误当虚证治疗,实以虚治,用灸法就可以引起,以助阳热,可以火热内攻,火邪上逆,动血伤津,就会发生咽燥吐血这些变证。

如果是这种情况,或许我们可以用后世医家的清瘟败毒饮来治疗这一种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咽燥吐血的这个情况。

由于第115条条文只说了热盛,并没有说有没有恶寒,所以我们有可能可以去引申出第二种情况。第二种情况就是热盛,但是也有恶寒,那么这种情况,也是实证,只不过是什么?是表寒,而表寒为实寒,内热也为实热,它也是实证,那么这种情况下也不能用灸法,用了灸法之后,内热加重,也可以导致因火而动,咽燥吐血。这种情况其实际上是什么?是大青龙汤证。

好,我们看《伤寒论》条文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

所以,大青龙汤可以出现脉浮紧,也可以出现脉浮缓,而且它可以出现发热,而且这个热还不是低热。为什么?因为大青龙汤证在临床当中出现发热的,它甚至是高热,也会恶寒,那有的医家说热盛就不会恶寒,那肯定不对,那么高热证,寒的一样会有,高热恶寒的也会有。

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就是外寒内热。外寒是实寒,内热也是实热,它一样是实证,只不过是这个热在内而已,寒在外。即便如此,如果用灸法,也有可能会加重内热,因火而动,可以导致咽燥吐血的临床表现。

所以,第115条应该会有几种情况,一个是热盛,但是基本不恶寒或者微恶寒,这种情况,是温病或者风热感冒,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热盛,但是有恶寒。热盛如果恶寒的话,那就是表寒里热。表有实寒,内有实热,是大青龙汤证。如果热盛不恶寒或者微恶寒,那就是温病或者风热感冒之类的。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那么如果是大青龙汤证,当然用大青龙汤来解外清内就可以摆平。如果用灸法出现了咽燥吐血,当然可以用清瘟败毒饮。那么如果是风热感冒或者是温病,就可以用银翘散,甚至加点石膏之类的来辛凉解表就可以解决。如果误用了灸法,一样可以出现因火而动,咽燥吐血的变证,还是可以用清瘟败毒饮来治疗。

那么有没有条文支撑我的这种解读?当然有,《伤寒论》第6条条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那么第115条脉浮热盛这四个字,由于它是接着第114条的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燥,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因此可以认定它前面也有一个太阳病的这一个前提条件。太阳病,脉浮热盛,没有说恶寒或者不恶寒,因此如果是不恶寒,那么就是第6条条文所说的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这个时候,就可以用银翘散之类的来辛凉解表。

如果说脉浮热盛,有恶寒的情况的话,那么就是第38条条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在没有用灸法之前,用大青龙汤解表寒清里热就能解决。误用灸法一样可以导致因火而动,咽燥吐血,也可以用清瘟败毒饮,就这么简单。

第6条条文说明了第115条有可能是温病,可以用辛凉解表的方法来治疗,那么第38条条文说明了115条也有可能是大青龙汤证。无论它是温病、风热感冒还是外寒里热的大青龙汤证,通通都不能够用灸法来治疗,因为它有内热,无论是里热还是表热,只要有热用了灸法,都可以导致火上加油。火上浇油当然会火热内攻,火邪上逆,动血伤津,就可以出现咽燥吐血的变证喽。

灸法是可以温阳散寒,多用于治疗虚寒证或者寒湿性的这种病,那么本条所说的是脉浮热盛,热很厉害,当然不能用灸法,这是基本常识,否则就是火上浇油。那现在好多学艾灸的根本就不懂辨证,实证虚证不会分,寒证热证不会辨,无论什么人来了都是一通艾灸,这是不行的,这肯定会出现很多变证的。

这种情况你用灸法就是实以虚治,火热亢盛,灼伤津液,那么就会出现咽喉干燥,热伤血络,迫血妄行,就可以出现吐血。

第115条条文和第114条条文,都说了误用了这个火法,一个是灸之,一个是火熏之,这都是与火有关,但是发生的病变却不一样。

115条讲的是阳络受火邪所伤,因此,火邪上逆。火上逆导致血上溢而为吐血。而114条讲的是阴络受伤,血从下面出了,它不是成了便血吗?所以一个上一个下,一个阳一个阴,上为阳,下为阴。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的病变呢?主要是因为患者的体质的不同。体质不同是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比方说有的病人本身就下焦阴液不足,这个火热之邪,就容易伤阴络,迫血下行而出现便血。如果这个病人本身就是阳盛火热体质,这个时候火邪就容易上炎,火邪上炎,就可以伤阳络而出现吐血。

所以,我们中医有三因制宜,这个是很有道理的。特别是不同体质的人,感受同一种病邪之后,可以产生不同的临床反应。你比方说一对夫妻,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一起,同时感冒了,那找到医生,结果医生给男的开了银翘散,给女的开了桂枝汤。那么这对夫妻就不懂了,说我们俩夫妻一起感冒的,为什么开的方子完全相反?医生就说,你丈夫他平时喝酒,脾气还很火爆,摸他的脉,是亢奋的,这种体质叫阳实体质,他感受外邪,就容易出现风热感冒。风热感冒当然用银翘散。而你呢,平时手脚冰凉,甚至月经来了还会痛经,宫寒,你感受外邪的时候,你就很容易形成风寒感冒或者说出现太阳中风,或者太阳伤寒,所以你用的是伤寒方,你丈夫用的是温病方,就这么简单。

那么我们通过这对夫妻同时感受病邪,一个得了风热感冒,一个得了风寒感冒,一个用了温病方,一个用了伤寒方,就说明一个道理。说明什么?说明了外邪感人,受本难知,因发知受,发则可辨的16字真言。而这16个字,早在两年前的武汉疫情期间,我写的那篇文章里面已经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为什么我在疫情期间用了30个方子,根据30个不同体质的人出了30个方的原因,所以市面上流通的所谓的这个汤那个方能够治疗什么病的,那通通都是无知的。那只能忽悠一些不懂辨证的普通老百姓而已。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会一个什么什么汤就把什么病给治好了?那是不可能的。中医永远是辨证论治,我们刚才所说的16字真言:外邪感人,受本难知,因发知受,发则可辨和张仲景的12字真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么,如果这对夫妻都是西医所说的病毒性感冒,这个女方用的是桂枝汤,男方用的是银翘散,那么是不是证明了银翘散和桂枝汤都能够抗病毒呢?你如果是从这个层面去理解的话,既然同一个病毒,用了相反的两个(方)药去治了,那么请问病毒有寒热之分吗?当然没有,病毒在寒性体质人的身上,它就是寒的病毒;病毒在热性体质人的身上,它就是热的病毒。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把排病毒理解成清热解毒。清热解毒只是对热毒的一种说法,绝对不是(西医说的)病毒,清热解毒的毒不是(西医说的)病毒,大家一定要搞清楚。清热解毒的毒,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火热之毒,绝对不是西医所说的病毒,因为病毒在不同的人的体质身上,它的寒热属性是不同的,用药可能是刚好相反的。

这种辨证论治的思路,一定要贯穿到整个中医的始终。无论是外感病还是内伤杂病,我刚才所讲的这些内容通通适用。16字真言也好,12字真言也好,最后,就变成4个字,4字真言:辨证论治!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