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人从拒绝到接受,只需简单三步

 Rare欣儿 2022-09-29 发布于陕西

有一天,戴尔·卡耐基应邀去纽约参加一场重要晚宴。在这场晚宴上,他碰到了一个世界知名的植物学家,全程没和对方说几句话。

事后,对方却向晚宴主人极力称赞他,说他是这场晚宴中最能鼓舞人的人,更是一个“有趣的谈话高手”。

卡耐基没怎么说话,只是让自己细心聆听,必要的时候提个小问题,以让对方继续说下去,这种做法却得到了植物学家的好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有趣的谈话,是能够让对方有话可说。

正如《倾听的力量》一书中提到的:“别再把谈话看成网球赛,把它看成侦探游戏,而你目的是尽可能了解对方多一点。”

这本书是美国里程碑式沟通培训教材,被翻译成14种文字,是企业优秀培训材料。

作者是营销大师马克·郭士敦,他是商业心理学权威、跨界沟通专家、FBI和警察局危机谈判专家教练,从事商务沟通超过30年。

书中写了很多有关沟通技巧的内容,我就其中的部分,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01 面对问题时,我们总是本能地说“不”

史蒂芬·科维曾在一本书中,写过这样的一段经历:

那是个周日的早晨,他乘坐地铁,乘客都很安静,或是看报或是沉思。这时突然上来了一名男子与几个小孩,小孩的喧闹声打破了之前的宁静。

那名男子就坐在科维的身边,却全然不顾孩子的撒野作怪,一直低着头。

这种情形,谁看了都会生气,整个车厢似乎都有些不满,最后科维实在是忍不住了,便对那男子说到:“先生,你的孩子太闹了,可否请你管管他们?”

那名男子缓缓抬起头,如梦初醒般轻声说到:“是啊,我是该管管他们。他们的母亲一小时前过世了,我们刚从医院出来。我手足无措,孩子们大概也一样吧。”

按照常理,父母在公共场合管好孩子,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人难免会有遇到意外的时候,如果这时,你再去苛求对方,就未免有些不近人情了。

可现实却是,我们在说话之前,常常是依靠自己的本能做判断,对于那些不符合一般规律的,我们往往容易说“不”。

那我们在面对事情时,为什么总喜欢说“不”呢?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杏仁核被劫持了。

杏仁核位于人脑深处的一个小小区域,当察觉威胁时,杏仁核具有指挥的权力。

当你非常恐惧时,杏仁核就会马上关闭你的高级中枢(负责分析威胁的区域),这时你的行为都出自最原始的本能。

我们可以把杏仁核想象成炉子上盛满水的锅,慢慢加热的过程就属于高级中枢分析威胁的过程,而一旦将炉火调到最大,水瞬间就会沸腾,那么高级中枢就会被关闭。

这个沸腾临界点,就被称为“杏仁核劫持”,当你遭遇时,你的情商早就飞到九霄之外了,就像史蒂芬·科维对男子做出的行为一样。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面临问题时,常常会不经过大脑思考,直接通过本能来做出反应。

02 要想说服对方,掌控自己是基础

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在一次演讲中,被提问道:“据我所知,您的妻子曾患有抑郁症,必须使用药物治疗,甚至还一度住进精神病院。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当时在场的8000个观众都默不作声,可见这是一个多么不合时宜的问题。

毕竟在几年前,埃德蒙·马斯基正是因为类似情况放弃总统之争,当时有个记者问他妻子是否神智清醒,他开始默默哭泣。

科林是如何应对的呢?

他先是看着提问者,沉思了片刻,然后简单的回复道:“不好意思,我想知道如果你的至爱之人生活在地狱之中,您却没有尽自己所能把她拯救出来。您会如此行事吗?”

听到这样的问题,科林的心中定然是不好过的,甚至恨不得冲下台去,揪着那个提问者暴揍一顿,但他没有,他选择镇定、保持冷静,做出了当时最佳的选择。

正如书中所说的:“学会控制自己会改变你的人生,因为在紧张的环境下,与他人沟通的最大障碍其实是自己。”

试着想一下:当我们处在失控的状态下,去照顾孩子、处理工作时,事情会不会变得更加糟糕呢?

就像是刚被沙尘暴席卷过的地方,还没有半点恢复,就又经历了沙尘暴的再次袭击。

所以,在沟通中,掌控好自己的状态非常关键,否则可能沟通还未达成,自己就败下阵来。

03 从拒绝到接受,只需要三步

当我们能够做到情绪稳定、荣辱不惊时,再去劝说别人,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想要让对方同意我们的看法,这种感觉就像是完成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在一个大型商场的停车场,弗兰克坐在车里,并用枪抵着自己的喉咙。

他不是坏人,只是个历经社会摧残的普通人:

三十岁出头的他,失去了工作,妻子和孩子也离开了他,而后他又被赶出了房子,住进了贫民区,随后收到的限制令,成了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首席谈判官谈了一小时,未果,直到另一位谈判代表莱墨警探到场,他曾经参加过作者为警方和FBI人质谈判代表举办的培训课程,事情才有了转机。

大概了解弗兰克的基本情况后,莱墨警探没有像先前那位谈判官一样,一上来就说“你还有选择的余地”。

而是说:“我打赌,你觉得没人知道尝试所有方法之后,却只有困在这里剩下一条出路的滋味,是吗?”

神奇的是,听到这话的弗兰克不再像之前那样,暴躁且愤怒,而是有些迟疑和震惊,然后在莱墨警探的引导下,他逐渐说出了心声,情绪也慢慢平静下来。

短短几句话,就让弗兰克从拒绝交流到接受,其实这背后潜藏着的,就是沟通的秘诀——倾听。

很多时候,不是对方不想说,而是我们忘记倾听,忘记了让对方表达自己。不懂对方的心,又怎么可能说服对方呢?

具体说来,如果我们想要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就需要经历三个步骤:

第一步:让对方说出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事;

第二步:认可对方,然后反问一句:怎样才能把它变为可能呢?

第三步:和对方一起头脑风暴,思考如何把目标变为现实。

比如,孩子说数学考试考一百分,对他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你可以这么回答:“我同意你说的。这听起来不可能做到,那怎样才能把它变为可能呢?”

因为你前面的认同,孩子这时不会有特别大的抵触心理,而是会积极思考答案,说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如多做真题、多分析题型等。

然后,你再补充你的意见,让孩子结合自身情况选择。

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方法是简单的,重点还在于实践,只有真正用过的人,才能明白这其中的好。

写在最后

企业家李开复曾说:“你不可以只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而应当尽量学会与各阶层的人交往和沟通,主动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意见。”

人际交往,是不可或缺的技能,而倾听则是实现它的关键要素之一。

《倾听的力量》中详细介绍了9条核心法则、12种快捷沟通工具、以及7类棘手问题解决方案,上面我提到的内容不过是冰山一角,如果你还获得更多有关沟通的技巧,不妨把这本书找来读一读。

部分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