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友?带来清凉的朋友?在炎炎夏日里,听起来很友好哦!是什么呢? 其实,“凉友”就是扇子。 ![]() 在中国古代,扇子也被称为“凉友”、“摇风”。 “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扇子,是中国古人在炎炎夏日里必不可少的消暑纳凉用具。 不过,追溯扇子的起源,其发明的初衷并不是用来引风纳凉的。 五明扇被认为是中国扇子的最早源头。传说是上古舜帝发明的。 ![]() 晋代崔豹在《古今注·舆服》中有记载:舜特制“五明扇”以“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旨在表明君王的一种开明开放的治国态度。 后世的“宫扇”就是由五明扇演变而来的。当时的扇子使用功能与伞的功能差不多,就是在出行的时候用来遮挡太阳、遮蔽风尘,因此又名“障日”、“障扇”。 ![]() 周武王时使用的是雉尾扇,称之为“翣”。 翣是一种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是一种威仪道具,是皇帝出行时必不可少的仪仗之物,此时的扇子代表的只有皇家的威严,早就没有了上古时期“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的含义了。 ![]() 扇子摇风纳凉始于汉代。 从汉代起,扇子就慢慢转变为百姓日常生活中摇风避暑的纳凉用品了。 东汉班固《竹扇赋》有云:“度量异好有圆方,来风避暑致清凉。” 早期扇风用的扇子,样子很像半边门,呈长方形,手柄偏于一侧,故名“偏扇”,在湖北江陵楚墓中曾发现过这种偏扇。 ![]() 在西汉时,出现了中国传统的团扇制式,手柄在扇子的中间。 因为团扇左右对称、形似满月,所以有着“团聚”、“合欢”等美好寓意。也被称为“合欢扇”,被当时的女子视为定情、寄情之物。 ![]() 团扇在魏晋以后开始流行,唐代女性对团扇最是情有独钟。发掘出了团扇的“遮面”、“护颜”等功能。 ![]() 古代女性最爱合欢扇,古代男性最喜欢什么扇子呢? 古代男性最看好的是“羽扇”,因为他们认为羽扇代表一种绅士风度和一种英雄气概。 羽扇,就是用动物的羽毛制作而成的扇子,有游飘、条翮、兮光、仄影、鸾扇等多种别称。 ![]() 说起羽扇,相信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您,一定也会想起那位 历史上使用羽毛扇最有名的人物––诸葛亮了吧? ![]() 让我们重温熟悉的诗句,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在魏晋时期,头戴纶巾、手执羽扇,可是当时男子们用来显示自己有大将风度的时尚装束呢。 ![]() 折扇,在南北朝时就有使用,可以折叠开合,戴在腰间,在当时被称为“腰扇”。 ![]() 在东汉末期已有文人在扇面上作画,至唐代,在扇面上作画已经成为一种风气。 明清时期,折扇成为题诗作画的绝佳载体,受到当时众多文人的青睐,沈周、仇英、文徵明、唐伯虎等明代有名的画家都有精美的扇画留传下来。 ![]() 手中的小小一把扇子,不论是精美的蕴含情意的团扇,还是洒脱的带有文人气息的折扇,都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粹和传承呢! 明天继续讲述古人消暑的十大利器之二。 会是什么呢? 敬请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