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如何纳凉,贫穷再次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碎红尘 2019-09-09

  过夏天,简直犹如渡劫。

  幸好有空调的存在,它不仅救人们于水火之中,也成为了少女们拒绝穿越到古代和七八个王爷情深深雨濛濛的最大理由。

  但说到底,对于古代纳凉,还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看看《延禧宫略》里还原的清朝宫廷纳凉方式,就会发现,小小的扇子竟然能玩出这么多花样来:

  

  小主头顶一片片纱帐,都是扇风的扇子,用细绳子一牵,扇子就开始摇动生风了:

  

  还有小型的“风扇”,摆着桌上脚下,扇叶交替,清风徐来。

  

  

  ▲铜镀金珐琅五·福风扇·现藏于故宫

  要是嫌不够清凉,那就在扇子前摆一盘冰,吹出来的凉风阵阵,也是非常舒爽了。

  

  而且古人手里的小小扇子,不仅花样多,身份也很多变,在古代扇子不止是用来扇风纳凉的工具,还是身份象征。

  《古今注》中记载:“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说的是,舜做了一把团扇叫五明扇,用来警醒自己治理天下要广纳贤才,广开视听。

  

  所以,团扇就和君主英明神武的形象挂钩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电视剧里,我们经常会看到皇帝的身后,有侍从举着两个大扇子。“五明扇”这就是这两把扇子的来历和缘由。

  当然这是官方说法,背后摆着两柄巨大华丽的羽扇这样的排场,谁不想要啊!

  

  ▲《历代帝王图》·阎立本 ·唐 (局部)

  这样的排场,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有了。并且相关礼制特别规定,扇子需要用雉鸡的尾羽来制作,并称之为“仪仗扇”

  

  ▲雉鸡

  到了周朝,由于对等级规制的重视,所以仪仗扇做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天子八扇,诸侯六扇,大夫四扇,士二扇。

  当时周天子出门,身后至少有八个人帮忙举着大大的羽扇,这样的场面可是相当的壮观。再后来,为了区别皇室和普通士大夫,开始规定只有皇帝才可以用羽扇作为仪仗扇,其他士大夫则是用绢做的扇子。

  

  ▲《步辇图》

  这样的礼仪习惯一直保留到了明清时期,只不过每个朝代扇子的样式有所变化。比如唐朝时期,仪仗扇以孔雀羽代替雉尾,称“凤尾扇”,如唐代张萱所绘《唐后行从图》中的宫女所持,即凤尾扇。

  

  ▲《唐后行从图》

  皇帝、达官贵人以仪仗扇来彰显社会地位,无形中抬高了扇子的社会形象。

  也是因为此,从汉代开始的不少壁画画像里,仙人的形象少不了一把样式别致的扇子,显得飘逸优雅,也侧面反应出,当时人们对扇子的美好寄寓。

  

  ▲顾恺之·东晋·《洛神赋》

  同事,扇子的造型小巧别致,别具趣味。所以在文人雅士之间,扇子装饰作用甚于实用

  

  ▲《高逸图》,描绘了竹林七贤清谈的场景

  魏晋时期的隐士们,在聚众清谈的时候,不拿一把扇子是不行的。

  这一个小小的扇子,可以展现的东西可多着呢,从骨架用料到扇面题字再到具体的吊坠配色,都非常考验扇主人的审美,参与清谈的都是富有雅趣的文人,懂得欣赏,漂亮的扇子一拿出手,能让满座的人惊艳,也是一种身份的昭示。

  

  ▲敦煌壁画·维摩变

  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手里总是拿着一柄羽扇的原因了。

  因为在古人眼里,扇子另一面是智慧的象征。不过羽扇是身份地位比较高的人才有资格用的,要是前期还是个隐士的诸葛亮猛地拿出羽扇,恐怕刘备就会告辞了。

  

  扇子和文人才智挂钩,这里还有一个关于纪晓岚的趣闻。

  《阅微草堂笔记》记载,纪晓岚冬天的时候,经常是大棉袄加小折扇,见到他的太监调笑:“小翰林,着冬装,拿夏扇,一部春秋曾读否?”

  纪晓岚也不是省油的灯,立刻回嘴嘲讽道:“老太监,生南国,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么?”

  

  要说起扇子的实用价值,可也不止是我们今天能想到的纳凉引风,还可以用做治疗社交恐惧症

  古人常把扇子用于遮挡脸面,以免被人认出,或是表示敬畏羞怯。所以扇子还有一个别称,叫做“便面”

  要是在路上看到不想打招呼的人,也可以用扇子把脸挡住,当做没看见,这个场景被记录到了《清明上河图》里,而且这种行为完全不会被认为没礼貌,反倒是一种表达敬意非常有礼节的做法。

  

  据《汉书·张敞传》: “ 然敞无威仪……自以便面扮马。” 关于便面, 颜师古注: “ 所以障面, 盖扇之类也。不欲见人,以此自障面则得其便,故曰便面。”可见,在汉代时候就有这种传统了。

  女子用扇子遮面,则显得娇羞可爱,晋代女诗人桃叶《团扇歌》之三云:“团扇复团扇,持许自障面。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现在的女生憔悴出门,可能会戴口罩遮挡,古代的女性,则会扇子遮脸。

  

  当然普通老百姓可就没这么多讲究了,扇子只是为了引风纳凉而已。

  古代的扇子,有皇家的仪仗扇,贵族文人的绢扇,也有普通老百姓用的竹篾扇子,选择多多。

  清朝《杖扇新录》,甚至很详细的做了扇子测评,介绍夏天的每个阶段所对应的扇子,具体时为“折扇(初夏)→团扇(中夏)→羽扇(盛夏)”看来,在盛夏面前,古人和我们一样,化身剁手党,折扇团扇羽扇,买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