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款美味叫“故乡”

 新用户07319132 2022-09-30 发布于云南
       借美食之名馋一段故里

       重庆的火锅,成都的冷串串,上海的生煎包,天津的狗不理,北京的烤鸭,杭州的东坡肉,陕西的肉夹馍,武汉的热干面,长沙的臭豆腐,福建的客家菜,广东的烧鹅,云南的过桥米线,新疆的羊肉串,西藏的酥油茶······

      提起一个城市,那个城市的知名美食就像贴在城市上的标签跟着就冒了出来。

     就像你说你去新疆,
     总有人会情不自禁的说:"羊肉串啰!"

     再往深了究。

    每个城市的犄角旮旯还藏有更多的特色在里面。比如高凳子为桌,矮凳子为坐,在马路边呼啦吃完的一碗重庆小面,夜晚的烧烤摊,各种小菜剪到一个盘子里,不同于北方一串串的来,还有南山的泉水鸡,长江边船上吃到的江里鱼,麻到舌头没知觉的老麻抄手,大排档里够味的江湖菜,弄堂里的芋儿烧鸡。从主城往区县里走,还有涪陵的榨菜,合川的烤鱼,万州的格格,黔江的鸡杂,秀山的凉粉,石柱的土豆,彭水的大脚菌炖鸡。

      再细分下来,单单拿我的故乡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来说,美食都够吃上好久不重样。

      听说是上过国宴的鸡豆花,在我们的小镇郁山,家家户户的老一辈都会做。杀一只土鸡来,切下鸡胸脯肉,去皮,去掉筋膜和脂肪,单单剩下胸脯净肉。用刀背剁,女人的气力,得剁上两三个小时。肉成浆,手摸上去是细细滑滑不粘黏,没有颗粒状无粗肉才算好。其他的肌肉呢?当时是炖汤,才能加上原汁原味的鸡汤高汤。用几个蛋的蛋清加少许玉米淀粉。搅拌以后放在小土罐里,小火慢炖。出锅是一碗白嫩的豆花。(见下图)



       是肉,却食不出肉味。

      又有一股鲜香味,清清淡淡,入口即化,唇齿留香。那一辈的人做吃的更讲究,食材要好、汤汁要浓、都是自家的土鸡蛋,色泽都不一样。时代变了,鸡豆花有了更简单的做法,鸡胸脯肉和蛋清,鸡汤玉米粉一起丢进搅拌机打碎,放微波炉里几分钟,就好了。

      食材没以前的好了,连繁复的程序也丢掉了。自然吃不出小时候那奇香和嫩爽。但好歹留着影子在,每每回来,怎么也是要吃一碗的!等哪天心血来潮,也打算模仿祖母的手法,去寻到农家的土鸡和鸡蛋,来还原一下记忆里的味道。

     每个在外的游子,常常就是凭借着对美食的记忆来想念故乡和故人。

     小时候最讨厌的桌上的烟熏猪肝。外公每年都要做,熏好后切片,喝酒的时候用来佐酒,用外公的话说:绝配!!!

     外公走后,好像就没人熏了。后来我在朋友家吃过一次,尝试着夹起来放到嘴里,一入口,轻嚼一下,有猪肝的粉状口感却又带着一点原本不具备的嚼劲。

     那些只有从小在当地长大的人才知道的好吃的、叫得出来的地道菜。如果带着外地朋友玩,总会自豪的说:"那儿什么可好吃了,还有那个,你们那里没有吧!"不是问号结尾,是略带骄傲的感叹号。

     像我这种一年回故乡的天数加起来不超过10天的人,对故乡的牵挂常常是一句:"我想吃绿豆粉了。" 这次有事要回来常驻一两年,给自己的念想就是:可以随时吃到想吃的家乡美食了。

     吃腻了,以后离开,也许就没那么想。

     然而,故乡的美食,是永远不会吃腻的。

     之前写过一篇食记,写了绿豆粉,觉得故乡的美食就是:

     "出了家乡,无论多想念,也还原不出味道的那种。"

      必须回到故里。到那家从小就开着的小店,桌子是有了岁月的烫痕,但手摸上去还是清爽干净。老板肚子越来越大,老板娘的皮肤开始下垂,但是对着厨房点菜的嗓门依旧能穿破整个店堂。从你的童年贯穿回来,回忆裹挟着浓浓的归属感潮涌而来!

      往往只需要一口,你就回家了。

     老泡菜坛子才有的酸爽的泡萝卜炒出来的牛肉丝,芡粉和水的比例恰当好处,入口嫩滑配上泡萝卜的酸味,足足配上三碗饭都嫌不够。


心心念念的那碗心肺绿豆粉,常常是:"老板,一碗心肺绿豆粉,再加一份心肺。"比起馒头包子面条馄炖油条豆浆面包牛奶,一碗心肺米粉下肚好像一个早晨来得更实在一些。


下图为米粉为下锅的样子


      彭水是依山傍水森林覆盖面积达百分之八十左右,所以物产特别丰富,大自然也赐予了很多好吃的东西,味道最最特别又营养价值高的就是羊肚菌和大脚菌。羊肚菌也有其他产地,但大脚菌好像我们这里野生的比较丰富。和鸡煮汤是绝配。它和松茸的香不一样,松茸的味道和大脚菌相比都太过含蓄。大脚菌的口感倒真真像是热烈的苗家少女,轻踏步伐,脚下银铃也叮咚作响。入口的大脚菌,香味由舌尖开始遍布全身,吃到头皮微麻,胃有暖意,微微再出点汗、酣畅淋漓。又因为真正的野生大脚菌比较稀少。市面上总是参杂着冒充的菌类。所以奇香之味,必定是野生的才能熬煮出来。一锅汤也会因了菌子的颜色变成深深的土黄色更甚。

去遍很多城市,不知道是不是我孤陋寡闻,荞麦做的面,却独独是我们这里才有。把荞面磨面,做成荞麦粑粑,做成长条粗面。从爷爷的爷爷的年代开始流传下来,在灾荒年间,也是拯救大家的粗粮美
味。荞麦粑粑可以做早饭吃,一张桑叶包裹,蒸出来自带了一层叶子的清香在里面。荞面则是和豆花搭配在一个碗里,店里齐全的调料,鱼腥草,小葱,榨菜末,水豆鼓,酸辣椒,油辣子、蒜姜水,你想调什么味的料全凭喜好。城里任何一家荞面豆花馆里,总会搭配其他的蒸菜,烧白必须带皮肥肉多过瘦肉,底铺上腌制的咸菜,入口肥肉不腻,瘦瘦带香,蒸出来肉汁和咸菜的相糅合,咸香扑鼻。粉蒸则是瘦肉偏多,更多的是鲜。扣肉则偏甜一点,三线肉小米面底座是豆子和酸辣味的米面。写到这里时口水也快止不住了。配汤用木桶蒸出来的米饭剩下的米汤熬煮了酸菜豆子,喝起来缓解了食肉的腻味。

荞麦粑粑

荞面
 
烧白

粉蒸
渣扣肉

说起来,小米面的用途好像处处有。我最爱吃的酸扎肉,用小米面和猪肉或者猪肠甚至举一反三都可以,腌制在一个缸里一段时间,肉吃起来就是酸味,不同于泡菜坛子的酸,又酸得层次分明,连肥肉都不腻人。光是吃完了肉剩下的米面渣渣我都可以拌一碗饭吃。怎样的制作方法我不清楚,好像年轻一辈都不太会。但是成品就是平淡无奇的样子,放在锅里蒸一个小时,猪油蒸了出来,盘子里的油是清亮的。看起来也格外诱人,入口后,就停不了手。
同样是小米面做的却是大相径庭的一道小吃:渣菜饭。用腊肉切碎酸渣肉切小加上青菜小米和我不知道的配料(哎也是老一辈会做,小时候特别讨厌吃,因为讨厌菜,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都爱吃)现在吃起来却觉得口感清爽健康味道又好

渣海椒也是用小米面做的,用来炒回锅肉或者洋芋泥,酸酸辣辣香香口水不要掉太长。
这样的特色小吃还有很多很多,用鸡蛋面粉肉做出来类似午餐肉一样的东西叫三香,口感及营养都甩午餐肉几条街。蒸煎炒烤烫煮都非常的好吃,也是郁山镇的人流传到县城里的。郁山镇有个传说,唐朝某代皇帝的儿子被贬到此,带了御厨过来,所以留下了很多宫廷秘菜。三香就是其中之一。

郁山还有种月饼叫擀酥饼子,制作工艺更为复杂。都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只知道皮面有讲究,一口下去似千层酥皮,外面布满芝麻,馅料则更讲究,芝麻花生冰糖还有很多不知名的东西。酥酥香脆。

苕粉烙成面皮,趁热一卷,卷成一长条,冷却后再切成一个个1厘米厚的小圆形,我们叫做"嘟卷子。"放在锅里蒸到晶莹,趁热取出来放上调料,蒜姜一定要切末泡成水,辣椒一点是用胡辣壳,也就是红的干辣椒磨碎干炒香。加醋酱油葱花。常常是蹲在路边辣乎乎的吃完它。




好吃的哪里是一时半会能写完的。以前每家每户一到春节就会做的熏腊肠和腊肉,黄色的米豆腐可以凉拌可以爆炒,土鸡切碎做成的尖椒鸡、猪皮晾干干炒讲究作出的响皮,鱼肉剁到极碎揉成的丸子,自己用木桶蒸的糯米敲打的糯米糍粑,土豆鼓炒的咸回锅肉,土鸡配尖椒的尖椒鸡,自己做的魔芋用泡椒来炒,路边的油瓷里面藏着红薯和豆子,酥肉是从锅里一起来就会被偷吃,鸡杂一点也不比黔江的逊。

    看到这里你饿了吗?没事,继续往下看你会更饿。

     所以,你想念你的故乡了吗?想念故乡的哪些美食。夜深了,还是睡觉吧,梦里吃😝😝😝

       

你居然看完了,你现在得多饿,别打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