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想要伐蜀,总共有六条路径。从西向东分别是祁山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还有从东三郡方向的通道。 通道太多,蜀军兵力有限,无法在每条通道重兵防御。 于是诸葛亮修建了两座城来完善之前魏延的防御体系。 先看汉城 针对的就是祁山道、陈仓道、褒斜道的防御。 先看祁山道、陈仓道,通过这两条路进攻汉中,必然要经过武都郡,而武都在建兴七年初已经被拿下魏军如果从祁山道、陈仓道南下,在经过武都时肯定会有预警,到时候在前去阳平一带布防也不晚。 而魏军如果走褒斜道,则可以去褒斜道进入汉中盆地的入口石门栈道处布防。 汉城修建不到一年后,建兴八年曹真走褒斜道入侵,果然败退,虽然和天气有一定关系,但诸葛亮的部署也是相当有效的。 在看乐城 针对的傥骆道、子午道、还有从东三郡方向的通道。 如果要防住这三个方向敌军的进攻,需要布防的地方是兴势山,如果收到敌军南下的消息,乐城驻军可以及时前去布防。 总之汉、乐二城本质上是一个屯兵大本营,蜀军只要将汉中的主力兵团驻扎在两城,当侦察兵发现魏军南侵后,再调兵过去堵防,这样既能减轻同时驻守各个要道的兵力,也不耽误防守的效率。 这个策略极为有效,后来王平在骆谷之役大败曹爽,就是乐城防御威力的体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