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FESE: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组 电驱动氨氧化和产乙酸的微生物电合成系统

 梵心4466 2022-09-30 发布于湖南
图片
https://journal./fese/EN/10.1007/s11783-021-1476-5
文章出版Front. Environ. Sci. Eng. 2022, 16(4): 42
原文信息
题目:
Electricity-driven ammonia oxidation and acetate production in microbial electrosynthesis systems
作者
Qinjun Liang1, Yu Gao1, Zhigang Li1, Jiayi Cai1, Na Chu1, Wen Hao2, Yong Jiang ()1, Raymond Jianxiong Zeng1
作者单位
1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China
2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通讯作者邮箱
jiangyongchange@163.com
jiangyongchange@
关键词
Biocathode (生物阴极);
Carbon dioxide (二氧化碳);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电化学氧化);
Graphite anode (石墨阳极);
Boron-doped diamond (掺硼金刚石)
文章亮点
· 微生物电合成系统同时去除氨和产乙酸;
· 硝氮累积导致去除总氮和氨氮所需能耗的差异较大;
· 氨和乙酸的跨膜迁移会降低耦合系统性能。
文章简介

微生物电合成(MES)利用电能驱动微生物代谢过程,实现可再生能源转换、CO2利用、化学品生产等多种功能。传统MES中,通常进行阳极析氧反应,高电位导致高能耗,而低值氧气不易被利用,且容易过膜对阴极还原过程产生抑制。可见,提高MES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但被忽视的策略是拓展其阳极功能,如在阴极还原CO2生成有机物的同时,实现阳极电化学氧化去除污染物。其中,电化学氨氧化技术通过调节电压或电流参数、构建电极等实现过程调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替代阳极析氧反应,耦合阳极氨氧化和阴极产乙酸,可提高MES竞争力。

本研究在MES中耦合阳极氨氧化和阴极产乙酸,比较非生物及生物条件下石墨和掺硼金刚石(BDD)的氨氮及总氮去除性能,分析能量耗费及去污性能差异的原因,主要结论如下:

1MES反应器中以石墨作为阳极,氨去除率为83.2% ± 5.3%,总氮去除率为28.4% ± 9.9%

2MES反应器中以BDD作为阳极,氨去除率为70.9% ± 12.1%,总氮去除率为51.5% ± 11.8%

3)硝氮累积是能量耗费及去污性能差异的原因;

4)耦合系统中,存在不利的氨和乙酸跨膜迁移;

5)阴极室中乙酸的累积浓度达到8.0 ± 0.6 g/L,并伴随少量的丙酸和丁酸。

图片
 文章摘要图
编  后

微生物电合成技术耦合污水处理和绿色生物制造,但尚须提高其竞争力。本文证明了耦合阳极氨氧化和阴极产乙酸的可行性,对开发新型多功能微生物电化学装置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蒋永,男,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FESE青年编委。主要从事微生物电化学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第一/通讯作者在EngineeringWater Research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课题组网页:

http://teacher./zhcy/jy1/list.htm

梁勤军,男,25岁,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19级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硕士生,导师为蒋永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微生物电合成。

期刊简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