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录片《大世界》今晚首播,一窥大世界的“三生三世”。

 南京栖霞百仁 2022-09-30 发布于江苏

大世界一百岁了

历经岁月磨砺

也阅尽人间繁华

所有来过大世界的人都留在了他的记忆里

“大世界”的名字也刻在了一代代人的心里

如今,大世界又要热闹起来

他将在百岁之际迎来新生

纪实频道倾情呈现纪录片《大世界》

述说大世界的百年传奇

3月30日(今晚) 20:00 首播

大世界外已经亮起彩灯,即将开启又一个百年传奇

编导手记

《回首又见他:镜头中的百年大世界》
文:诸颖政

海上繁华旧梦影

2017年7月14日,是大世界的百年诞辰。2016年10月,我们首次进入修缮中的大世界,历时半年,记录下了大世界的今天。在这半年间,我们也埋首故纸堆,从档案资料、历史影像中,寻找着大世界的昨天。

“白相”大世界,等候入场的队伍穿过了好几个街区

大世界曾是海上繁华的缩影,也是万千市民的乐园。拜大世界的热闹所赐,一百年来,无数镜头瞄准这里。这些留下的历史影像,让我们得以一窥大世界的百年变迁。

有谁见过1917年的大世界?当年里面就有摩天轮了,时髦得飞起

1917年建立之初的大世界,外貌和今天差别颇大,大门在现在的云南南路延安东路口。如果没有门口“大世界”三个字,乍一看,好多人恐怕都不认得了。

1927年,大世界开业10年之际,大世界的老板黄楚九聘请设计师周惠南对大世界进行了改造重建。

大世界标志性的尖塔就是这次改造之后出现的

上海世博会前夕,大世界进行了结构及外立面的保护、修缮工作。这次修缮工作以第一次改造后的大世界为模本,进行“修旧如旧”的保护性修缮。

此次修缮工作的总设计师邢同和,小时候常去大世界,是大世界的老朋友了

不知大家是否曾经注意到,修缮完成的大世界顶上,多了三个圆顶小亭台,外窗下也多了一排栏杆。这些装饰,并不是凭空新加上的,而是设计团队多番考证,确定的大世界最完整的外貌。

历经多年风霜,时间与战火洗礼,大世界见证了历史,却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损伤。

1937年8月14日炸弹坠落后的大世界,外窗下栏杆破损,小圆亭台也不见了

图片

图片

纪录片《大世界》

倾情呈现大世界的百年传奇

制作

真实传媒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上海淮海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设季荟(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淮海商业集团大世界文化运营有限公司

联合出品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

 播出

 纪实频道  3月30日 20:00 首播

 新闻综合   4月01日 15:10 播出

  艺术人文   4月03日 18:35 播出

 敬请收看 

图片


2002年的大世界,没有栏杆,只有一个尖塔

设计团队多番努力,尽可能地恢复了大世界的原貌。经过修缮的大世界依照传统工艺,加固了四层建筑和空中连廊、恢复了顶层的三个小型亭台、重建了外墙上的栏杆。

栏杆,小亭子,都恢复啦

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虽然大家口中叫的一直是“大世界”,但事实上,一百年来,大世界换过好几个名字,然而叫得最响亮、最后留下来的,还是“大世界”三个字。

20世纪50年代大世界改名人民游乐场

1966年大世界招牌被取下,换上了“东方红”的牌子

1974年,“上海市青年宫”搬进了大世界

1974年,“上海市青年宫”搬进了大世界,沉寂了八年的大世界再度热闹起来。这里被当作了上海青少年的活动中心,开办了管弦乐队、戏剧班、民乐队、合唱队、舞蹈队、写作班等众多青年培训班。

20世纪90年代大世界游乐中心

1987年1月,“大世界游乐中心”重新开放。复业后的大世界还增添了许多游乐设施。这些新引入的项目让孩子们欢笑不断,玩得不亦乐乎。

有多少人小时候在大世界坐过碰碰车?举个手ฺ!

不管是住在大世界旁边的普通居民,还是这次采访到的专家学者,谈起大世界,谈起自己小时候“白相大世界”的种种趣事,都是满脸笑意。

这12面哈哈镜是当年黄楚九从荷兰引进的,保存至今

和百年前一样,走进今天的大世界,最先看到的,还是12面哈哈镜。一百年前最时髦、新鲜的哈哈镜,如今已经成了老古董。它们是大世界不可替代的经典。

看,空中飞人!

除了各色新奇的游乐设施,大世界内最有特色的,还有它的剧场。除了表演魔术、杂技为主的中央露天剧场外,大世界的各个楼面还设有十几个剧场,每天都有戏曲等节目轮番上演。

一百年来,大世界为一代代人带来了说不尽的欢欣喜悦,留下了童年最美好的记忆。而我们找到的几段当年的影片,也真实地记录下了各个时代人们的笑脸。

1989年的一段影片中,还记录了当年在大世界里举办的一场集体婚礼。不知当年镜头中的人们,如今在哪里,是否还会回首,再次走进大世界?

大世界集体婚礼,新人们准备一拜天地

和一百年前一样,今天哈哈镜前的孩子们也同样欢笑不断

回首又见他

历经了百年风雨,大世界华丽转身。上海人记忆中“稀奇”、“好白相”的大世界, 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民族、民间”文化为主题,定位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从2016年12月底大世界试运营起,我们断断续续地记录下了今天的大世界。有老人从千里之外赶到上海,展示自己的传承;有传承人感慨技艺流传之不易;有80后已经肩负起传承非遗文化的重任;也有十几岁的孩子正在一路摸索。

试运营前夜,正在布展的湘西蜡染

土家族织锦传承人叶水云演示手工织锦

顾绣传承人钱月芳

山东高密剪纸传承人李金波

回首又见他,沉淀了百年时光的大世界,带着崭新的规划、崭新的内容重新归来。他将面向世界,焕发出新的活力,展开的一段新的旅程。

天桥上翘首企盼的人们

不知多年以后,镜头中那些蹦蹦跳跳、笑个不停的孩子长大;等那些在前辈带领下兢兢业业摸索前路的年轻人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回首从前,又是怎样的光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