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好的《三字经》是王阳明先生的家训

 读原著 2022-09-30 发布于四川
  这篇《王阳明家训》又称《示宪儿》(宪儿是王阳明养子王正宪)三字诗,完全可以说是另一个角度的阳明心学,全文如下——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该诗中“幼儿曹”中的“曹”字是“等、辈”之意。“幼儿曹”的意思为:孩子们。
   这首诗完全是向孩子们说话的口气,符合阳明心学大道至简的理念,全文文字通俗易懂,背后的道理却不肤浅,跟阳明心学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要孝悌”,是源自孟子的“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  阳明心学继承原儒正统,强调修身要从身边孝悌修起,“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此一点做好了,后面的“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只是自然的结果。 
  “勤读书”,这里面也多是指勤读“圣人之书”,如孟子的“游于圣人之门”。勤诵经典之诗,诗即指《诗经》,通过大量诵读圣人之书,歌《诗经》来私淑艾圣人,存养其本心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中,他进一步对此诠释道——
   “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后面“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这一段,同样是心学精髓。
 《论语》中,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又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王阳明先生对此进一步道:“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安有工夫说闲语、管闲事?”“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有志,是从小就要有成圣人之志,圣人如大海,《德道经》里就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王阳明先生道,“不念旧恶,此清者之量”,“恕人之过,释人之嫌”,“谦虚其心,宏大其量”,“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至于心地,则是讲到人人本有的圣人资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良知人人皆有”,“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同时,王阳明先生也给出了存心尽性,修己归圣之道的具体方法—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人心是天渊。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